红楼梦中的贾母过年为什么两次进宫朝贺?

   2020-04-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清朝的历代皇帝,在每一年的元旦日、冬至日及万寿节日(即皇帝生日),都要御太和殿受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的参拜庆贺,总称为“三大节朝贺”。其中尤以“元旦朝贺”最为隆重。这里所说的“元旦”,可不是现在公历的一月一日,而是旧历的大年初一。所谓“元旦”

清朝的历代皇帝,在每一年的元旦日、冬至日及万寿节日(即皇帝生日),都要御太和殿受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的参拜庆贺,总称为“三大节朝贺”。其中尤以“元旦朝贺”最为隆重。这里所说的“元旦”,可不是现在公历的一月一日,而是旧历的大年初一。所谓“元旦”朝贺,就是所谓的给皇帝拜年吧。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确实不假,就连“元旦朝贺”这样的皇家庆典活动,书中也有描写。不仅是一般的描写了,而且写得还有些奇怪。奇怪就奇怪在贾母于过年期间,曾连续两次盛装进宫朝贺。详见书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有关描写摘录如下: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著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

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

贾母第一次进宫朝贺的时间,肯定是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因为书中明确记载这是在“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朝贺归来,直接到设在宁国府的贾氏宗祠前下轿,随后便举行自己家族的除夕祭宗祠活动,也证明这一天是大年三十即除夕日。贾母第二次进宫朝贺的时间,肯定是在大年初一,也就是元旦日。因为书中明确写着贾母是在除夕祭宗祠后的“次日五鼓”进宫朝贺。

按照清朝的皇家礼仪,只有“元旦朝贺”,并没有什么“除夕朝贺”,对此《清史稿·礼制》中有明确记载。所以红学家们便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胡乱撰文猜测《红楼梦》“除夕朝贺”的出处,《红楼梦大辞典》中甚至硬生生杜撰出来一个莫须有的词条“除夕朝贺”。还有一个研究者据此推测说元春的生日不应该是大年初一,而是大年初二,以便与曹家的讷尔苏王妃对号。

其实红学界这些猜笨谜一类的考证或推测,都是不熟悉清朝皇家过年的礼仪典制所致。皇帝本人接受“元旦朝贺”的仪式,确实是在大年初一举行,群臣也确实如《红楼梦》书中所说的贾母那样,要在“五鼓(即五更)”便上朝拜贺。《红楼梦》书中说元妃的生日是“大年初一”,贾母入宫朝贺当然要“兼祝元春千秋”了。

在元旦朝贺的前一天即除夕,皇家还要先在太庙举行祭祖活动。清代太庙,每年四季首月之祭典称“时享”,岁末即除夕之祭典称“祫祭”,是皇家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仪式。《红楼梦》描写贾母等“有诰封者”,在除夕日“按品级着朝服”进宫,乃是去参加太庙的“袷祭”仪式。“袷祭”回来后再到自家宗祠祭祖,合乎君臣礼仪。

由此可见,《红楼梦》所描写的贾母在除夕和元旦两次进宫朝贺,完全符合皇家过年时的祭祀和朝贺仪典,没有什么笨谜可猜,主流红学界搞的那些所谓考证都是文化垃圾。还有个红学家对老土说:曹雪芹家族出身内务府,有可能参与过元旦朝贺,所以能写出书中贾母两次参加“元旦朝贺”;你考证的穷酸洪昇有可能写出“元旦朝贺”么?

曹雪芹的家族是正白旗“包衣”,也就是奴才;所担任的织造之职,也仅止于内务府下设之“职”而已,并非朝廷的“官”。所以曹家绝没有参加“元旦朝贺”的资格,红学家们也拿不出曹家参与“元旦朝贺”的任何证据。再说从曹玺到曹寅、曹顒、曹頫,祖孙三代都在江南任职,过年时也没有特意跑回北京参加元日早朝的可能啊!

洪昇有没有写出“元旦朝贺”的资格呢?洪昇的外祖父兼妻祖父“太平良相”黄机,长期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吏部尚书,哪一年除夕元旦能不参加“袷祭”和“朝贺”呢?洪昇在国子监求学26年,朝廷礼仪是其必修课。康熙八年,洪昇还曾亲自参加了一次“元旦朝贺”,有《啸月楼集》收录的他的《元日早朝应制》诗为证:

万国车书会,千官拜舞同。青阳回玉历,紫气绕璇宫。

凤阙开云际,龙旂出雾中。辇花沾宿雨,御柳变春风。

日月瞻皇极,乾坤仰圣功。微臣霑蕙露,抽笔颂年丰。

诗中所写就是“元旦朝贺”仪式中,紫禁城万国来朝、千官拜舞的雍容高贵气象。以此诗证明洪昇写得出《红楼梦》“元旦朝贺”故事,可谓铁证如山吧!谨以此文给全国广大红楼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拜年,祝《红楼梦》研究在羊年多一些文化大餐,少一点文化垃圾

 
标签: 春节 红楼梦 贾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从哪个朝代才开始过年 春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从哪个朝代才开始过年 春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1、“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2、简介: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
  • 春节称谓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称谓源于什么朝代
    春节称谓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称谓源于什么朝代
    1、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2、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
  • 春节在古代怎么称呼 春节在古代如何称呼
    春节在古代怎么称呼 春节在古代如何称呼
    1、春节在古代的叫法是不尽相同的。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
  • 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春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1、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指现存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2、上古干支历法的制订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岁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
  • 春节的时候卑幼者拜年叩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拜年的习俗怎么来的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
    12-31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老年慈禧太后如何过年?与众人做素馅煮饽饽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
  • 中国古代春节的四大风俗你都知道是什么吗?
    正月初一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故称“三元”,俗称“大年初一”。中国民间“过大年”亦称“腊月忙年”,春节风俗历经几千年演变,迄今仍遗存下四大年俗,你都听说过吗?年俗之一:拜神祭祖拜神祭祖过年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腊祭”是古
    12-26
  • 孔子如何过年?全家守岁 为儿女讲历史故事
    春节前夕,以画孔子闻名的“孔子画派”代表画家郭德福历时三年在沈阳创绘出专题贺岁历史组画《孔子过年》。该组画由《青年孔子阖家守岁讲古过年图》《孔子师生枣山守岁弦歌“南风”迎新图》《孔子与家人戏雪图》《孔子阖家爆竹迎春图》等五幅国画作品组成。首
  • 太平天国严禁过年送礼但为何可以送美女?
    太平天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在最强盛时期,其疆域曾占有中国的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十八个省,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二十三个州府,总面积超过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太平天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先例和特例,例如,以西方宗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