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怎么死的?韩信为何要害郦食其被齐王烹煮

   2020-04-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史记》读到“世家”与“列传”时,阅读观感已明显有了变化。读到春秋战国,常见奇崛之计谋,谋士们纵三寸不烂之舌,于数国间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无怪乎张仪被打得半死,只问其妻“视吾舌尚在不”,在,则无虑也。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却再也见不到酣畅淋

《史记》读到“世家”与“列传”时,阅读观感已明显有了变化。读到春秋战国,常见奇崛之计谋,谋士们纵三寸不烂之舌,于数国间游走,便可定天下之泰半;无怪乎张仪被打得半死,只问其妻“视吾舌尚在不”,在,则无虑也。到了汉朝建立之后,却再也见不到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的长篇说辞了。

天下的主子只剩下一个了,你游说谁呢?

郦食其大概是最后一个著名的说客了。

郦食其最初求见刘邦时,刘邦还是沛公,正在让两个美女洗脚。郦生不拜,批评刘邦,刘邦赶紧把衣服穿齐整,请他上坐。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让刘邦袭击陈留,抢得秦朝的积粟。其后,郦生、陆贾被刘邦派去游说秦将,晓之利害,刘邦趁机攻袭武关,大破之。

尝到甜头,刘邦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就遣韩信出兵,打败并俘获了魏豹。接下来,刘邦又派郦生游说齐王田广,田广已叛楚,听从了郦生之言,准备与汉讲和,共击项羽。

本来,这应当是这位说客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了:韩信当了几年大将,带着数万人,打了一年多,终于攻下了赵国五十余座城;而郦生,只是倚着车轼说了几句话,就劝降了齐国七十余座城!

如若顺着春秋战国时的逻辑,这位新的张仪苏秦,将是汉帝国最浓墨重彩的开国功臣之一了。

然而没有。韩信听从范阳辩士蒯通的话,要和郦生抢功,继续进攻准备投降的齐国。齐王田广以为郦生在骗自己,便把郦生烹煮了。更倒霉的是,刘邦建国以后,为了劝降齐相田横,禁止郦食其的弟弟、大将郦商找田氏的麻烦,否则就族灭。田横并没有因此诱来,郦家的尊严却被蹂躏得像擦脚布。

没有人记得郦食其这个倒霉蛋。韩信的光荣与罪衍里,无一人提到郦食其的冤魂;而对田横的英烈的歌颂中,谁还会计较他们愚蠢地错杀过一个出色的谋臣呢?

更有意味的,是此前张良对郦食其计谋的反驳。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忧恐,与郦食其谋怎么样阻挠楚权。郦生说:“过去汤伐桀,封其后杞;武王诛纣,封其后宋。现在陛下伐秦,也可以封立六国后,此皆争戴陛下德义,愿为附属,顺从于你。如此,楚国也只能臣服于你了。”刘邦赶紧令人刻印,让郦生带着去封赏六国。结果,刘邦正在吃饭,张良来了,听说了这个计谋,惊道:“谁为陛下设下这等计谋?陛下的功业就此完了。”他分析了八不可:“过去汤伐桀、武伐纣,封其后杞,是因为知道能干掉桀或纣。现在你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武王入商朝的都城殷,能够敬商容、箕子、比干等反商的贤人,现在你能做到吗?把巨桥、鹿台的粮食、财产都发给天下的穷人,现在你能做到吗?打完殷之后,偃武修文,不再战争,现在你能做到吗?让战马休息,以示无所为,现在你能做到吗?让运输军事物资的牛休息,现在你能做到吗?而且天下的游士,背井离乡、历尽辛苦跟着你,就是希望能得到咫尺之地;一旦立了六国的后人,游士都各归其主了,谁还跟着你,你又靠谁来取得天下?到时楚又是最强的,六国就会重新依附于楚,你怎么办?”

张良说得对。时不同,势亦不同。我想,说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说客的基础,是建立在诸侯林立,游士们既有流动性又有自主性的基础上的,他们靠着计谋在几个国家之家维持某种平衡结构,并获利。说客没有忠诚这个概念,他们天然地与君主集权体制对立。然而,在已经跨入大一统的专制时代之后,只有一个国家一个主子,说客的做法已经没有买家了;时代的要求是,强权、武力、统一。韩信的强兵压阵,瞬间就把靠舌头谋生的郦食其碾得扁扁的。这就是象征。

刘邦一听张良的话,马上把饭全吐出来了,骂道:“臭老九,几乎把我的事都坏了!”下令马上把印给销毁了。你还想周游列国,四出游说获利么?做梦吧,严密的户籍什伍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又有严密的法律,不得随意脱籍流动,你连走都走不了,活命尚且仰赖君主,又何来独立的利益独立的人格?由此,汉走上了大一统的路,彻底地告别了战国。文/侯虹斌

 
标签: 韩信 郦食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