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有什么不同?

   2020-10-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不是念念不忘天下大乱。至于老百姓,更是做梦都巴望着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谁不知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道理。

国家的治乱振兴,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是那些制造动乱,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不是念念不忘天下大乱。至于老百姓,更是做梦都巴望着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谁不知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的道理。

然而,由于皇帝们对乱源的生成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治乱观,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历史后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看唐太宗与隋炀帝不同的治乱观,也许对任何执掌国家权柄的人,都是有好处的。

隋末,兵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不愈月而败。可见当时天下尚未出现土崩瓦解之势,百姓之心,犹望乐业。可隋炀帝却悖逆民心行事,派郑善果、裴蕴、骨仪与东都留守樊子盖一起“深挖”杨玄感党羽,并指示:“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不尽加诛,无以惩后。”隋炀帝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认为,杨玄感振臂一呼,跟随他造反的就有十万之众,由此可知,天下百姓不能太多,多则容易相聚为强盗。这次一定要把造反的统统杀掉,否则不能惩戒后来者。樊子盖原本残酷嗜杀,现在又领受了“最高指示”,由是,遂以峻法治之,杀三万余人,流徙六千余,而其中大部分是冤枉的,就连曾经接受过杨玄感赈济粮米的穷苦百姓,都要被活埋。大屠杀后,隋炀帝到了东都,见街上行人仍然不少,竟对左右说:“犹大有人在。”意思是,是不是杀的人太少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呢?正是隋炀帝的这一人多了便容易相聚造反,防范措施就是大开杀戒的治乱观,导致了这次杀人如麻,血流成泽的大屠杀,大冤狱。从此,天下靡然,始思为乱。再加之开运河,征高丽,水旱灾,瘟疫起,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祸乱之心,陡然而生。由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矣!其时,隋朝开国方三十余年。

而处处以隋炀帝国灭人亡为鉴的唐太宗,与隋炀帝的治乱观却迥然不同。一次,唐太宗与群臣讨论“止盗”的话题,有人提出应以重法以禁之。太宗不悦,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少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到底不愧一代英主,知道乱根在官不在民,在上不在下,懂得百姓之所以为盗,是由于官吏的贪腐,苛捐杂税太重,弄得民不聊生,饥寒交迫造成的。根子找准了,从源头认真治理,收效自然显著。数年之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海内升平。贞观之治始焉。

唐太宗李世民下面的两段话,更是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应从自家身上查找乱因。其一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其意为,君王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如果刻薄百姓来侍奉君王,就像割自己的肉来充饥,肚子饱了,身体却死了,同理,君王富了,国家却亡了。所以,君王出现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身造成的。比如,想追求盛大,耗费钱财就多;耗费多了,就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而赋税过重,就会增加黎民的愁苦;到了百姓怨声载道时,国家就危险了;国家危险,君王就该丧命了。我常常思及此理,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其二为:“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诽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己,则危亡立至。”其意为:古代大禹凿山治水,耗费民力,而百姓并无怨言,因为治水是为了造福人民的原故。秦始皇大规模建造宫殿,百姓则怨恨造反,因为这样做是危害人民,只顾自己享乐原故。奇珍异宝,固然是人人想要的,若是放纵自己,不知克制,国家离败亡就不远了。

为何会隋亡而唐兴?从唐太宗与隋炀帝的不同治乱观,不同对待百姓态度这面历史的镜子中,就能窥见兴替之道了。唐人陈子昂说:“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袄逆乘衅,天下乱矣!”官逼民反,根子在上,是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历史也一再昭示了这一不争的事实。由此可知,心地善良,胆小怕事,甘于逆来受顺的中国百姓,不是到了实在活不下去的那一刻,是万万不敢犯上作乱的。就连弱智的阿Q仁兄都知道,造反可是要杀头的啊!

 
标签: 隋朝 杨广 唐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隋朝大运河五河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五河包括哪些
    隋朝大运河五河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五河包括哪些
    1、大运河的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
  • 隋朝大运河哪四段 隋朝大运河有哪些
    隋朝大运河哪四段 隋朝大运河有哪些
    1、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分别是: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 2、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注入淮水。 3、邗沟上接通济渠,下接江南运河。 4、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5、江南运河从苏州的北门起,向西北穿过漕湖,经太
  • 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个朝代 隋朝大运河简介
    隋朝大运河开凿于哪个朝代 隋朝大运河简介
    1、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朝。2、隋朝大运河也叫做隋唐大运河,大业元年至六年,隋炀帝动用百余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
  • 隋朝的前身是哪个朝代 隋朝之前是哪个朝代
    隋朝的前身是哪个朝代 隋朝之前是哪个朝代
    1、北朝中的北周。2、从386年北魏建立开始,北方就进入了北朝时期,北朝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朝代。北魏于534年解体为东西两魏,东魏随后被北齐取代,西魏随后被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北周统一北方。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原先就是
  • 随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
    随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哪
    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2、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
  • 隋朝时并州是现在的哪里 隋朝时并州现在的城市是是哪个
    隋朝时并州是现在的哪里 隋朝时并州现在的城市
    1、并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2、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
  • 隋文帝“怕老婆” 曾被独孤皇后逼得离宫出走
    东晋的王导算是大人物了,先后辅佐了元、明、成三位皇帝,说他是东晋王朝的缔造者也不为过,就连晋元帝司马睿自己都愿意与他共享天下。晋成帝给王导写手诏时常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这样的词语,史上有几人得到过这等待遇?可就是这么个连皇帝也
  • 隋文帝杨坚为了谁冷落后宫的三千美女?
    独孤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十四岁,她当时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杨坚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隋朝后宫佳丽三千,然而形同虚设,文帝“唯皇后
  • 隋炀帝与隋朝服饰的发展关系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变统一,由战乱变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恢复。特别是隋炀帝即位后,崇尚奢
  • 对于突厥的这场败战反而改变了大隋帝国的命运
    当关中及周边乱得一团糟时,杨广却带着一家老小到南方旅游去了。这下可把那些造反派乐坏了,都想趁皇帝不在捞一把。如农民联盟首领魏刀儿、王须拔、甄翟儿带领一帮农民兄弟,拿上农具,从河北易县出发,一路见官兵就打,见城池就抢,竟然一路打到西河郡,还将
    12-30 隋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