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一生想做却到死都没做的事

   2020-04-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镇远、定远装甲巡洋舰造价141.5万两白银,绝不是什么30万两白银。颐和园造价算上浪费贪污,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白银,而英国一艘无畏舰超过2000万两白银。封建农业帝国的国家级工程对于物质充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来说,仅仅是一个不那么昂贵的玩

镇远、定远装甲巡洋舰造价141.5万两白银,绝不是什么30万两白银。颐和园造价算上浪费贪污,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白银,而英国一艘无畏舰超过2000万两白银。封建农业帝国的国家级工程对于物质充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来说,仅仅是一个不那么昂贵的玩具。最后再强调一遍:甲午之前,清朝一年收入8698.48万两白银,而日本则是7100万两白银。日本仅仅比中国少了1500万两白银的年收入。

晚清社会有一个奇妙的社会现象:中央权利下放到了地方,汉族士绅权力空前强大;给中国带来了以往不没有的局面。首先,好的一面是使得中国地方社会凝聚力加强,由于地方士绅权利要求被满足,因此尽管清政府屡遭重创,但是居然还能保持皇权,就是有赖于地方分权。因为地方士绅不傻,知道就算推翻清朝皇帝,另外当皇帝的肯定要收权,现在已经这么爽了,何必呢。不好的一面呢,就是地方主义抬头嘛,说白了我江苏士绅凭什么要给西北的铁路给钱?我江苏的钱就只能用到江苏。但是呢,作为士大夫,作为有责任心的人,士绅又要求政府一定要富国,要强兵;只要不用他们的钱。

所以晚清形成一个局面,就是清政府知道要富国要强兵,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汲取制度,说白了就是要集权;但是呢,实际情况却是士绅打着“变法”的旗号进一步瓜分清政府的权利。其实那个时候,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反抗其实是很微弱的,而且1910年还革命党还发生了分裂;汪精卫为什么1910年去刺杀载沣?不是因为革命很热烈,而是革命快不行了,孙中山和同盟会被讥讽为远距离革命家。汪精卫为了洗刷“远距离革命家”的名声,也为了借此反击保皇派的攻击,重振士气,唤醒民众才决定刺杀载沣的。那么,晚清为什么会灭亡呢?其实就是清政府发现要完成富国强兵这个政策一定要搞集权,一定要建立高效汲取制度,而且清政府当时的掌舵人,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根本不知道清朝真实的力量已经非常微弱了,他不知掉,他以为强硬推行政策就可以,结果士绅发现这样不行,所以士绅们借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只要大家看看辛亥革命时,那么多被士绅们劝走的总督、巡抚,就能明白辛亥革命真正幕后的功臣是谁。之后无论是袁世凯称帝还是段祺瑞武力统一,都是这些在中央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问题的症结,都不约而同采取了集权这一个办法。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可以说在没有外力支持的情况下,当时谁执政中央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下去,那么中国真有可能像大哥伦比亚一样,变成N多个小国。(大哥伦比亚其疆域包括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巴拿马。当时玻利瓦尔去世后,也是N多军阀混战,谁也吃不掉谁,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南美。)万幸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爆发了,苏联建立了。苏联建立后当然就是列强围剿等等等,我们快速略过。苏联好不容易站稳脚跟,举目一看:西边是波兰,波兰背后有英国,动不了;而东边呢,日本占据东北,时刻威胁着苏联;但是好在呢,当时中国实际处于分裂状态,而且一战后欧洲列强势力削弱,无暇往东;因此苏联决定扶持中国对抗日本,缓解自己的压力。

之后先找吴佩孚,后找孙中山;这里笔者必须说一句,吴佩孚拒绝苏联固然气节值得夸奖,但是对中国未必是好事。找到孙中山后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北伐啊什么的。这里,说一句,真正把西方民族主义引入中国的,其实是苏联。因为中国自古讲究“华夷之防”,所以相比其他的主义,民族主义更能接受。当时日本为什么搞济南事变?就是因为日本看到了中国一旦实行集权,一旦强大,肯定要对日本动手,肯定要收复东三省,所以抢先动手。

为什么蒋介石和张学良又搞了“中东路事件”?那是因为蒋介石虽然和苏联发生冲突,但是他是靠民族主义才能迅速取代北洋政府的,因此民族主义这面大旗他必须高举。他又要为自己背叛苏联找一个理由,那么打倒苏联帝国主义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中东路事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得罪了日本、苏联的蒋介石政权,没有实力收回地方权利。事实上一直到他丢掉大陆,他都没有做到。

但千万别以为蒋介石对士绅多好,其实看蒋介石公文、日记以及他麾下的黄埔学生,对地主士绅的鄙视和仇恨,不比他们的对手少。陈诚公然骂士绅是“土豪劣绅”,称赞红军杀土豪劣绅杀得好,还说国民党军不是士绅的保安队。胡宗南也鼓励自己的朋友,大胆改革,不要害怕土豪劣绅。

 
标签: 蒋介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