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去世 为啥蒋介石能成为国民党一把手

   2020-03-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老蒋优点很多,不抽烟不喝酒,为人精明,政治手腕强,但是缺点也很多,胸怀不够大气。那么,国父孙中山去世后,为什么老蒋能够迅速上位?成为影响中国20多年的乱世枭雄。孙中山死于癌症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卒于1925年,年仅59岁,名文,字载之,

老蒋优点很多,不抽烟不喝酒,为人精明,政治手腕强,但是缺点也很多,胸怀不够大气。那么,国父孙中山去世后,为什么老蒋能够迅速上位?成为影响中国20多年的乱世枭雄。

孙中山死于癌症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卒于1925年,年仅59岁,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孙中山患的病是胆囊腺癌,1925年3月12日晨离开了人世。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3月12日成为植树节。

谁来接班?

孙文死后,遗言是“救中国”,可并没有指定要谁去救。

没有指定接班人的后果立马显示出来了。

谁有资格来做他的接班人呢?

此时的广东革命大本营,一片扑朔迷离!

国民党内迅速形成三派。

一派是元老胡汉民,他因为坚持反对孙文的“三联政策”而成为右派领袖。

一派是元老廖仲恺,他则坚决支持孙文的“三联政策”而成为左派领袖。

另一派就是汪精卫,他持中间路线。由于反对孙文的政策,也就是反对汪精卫,因此,汪精卫则更倾向于支持左派。

在这三派都有希望问鼎最高权力时,有一个人对胡汉民的进步起到了绊脚石的作用,他就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

孙文之死后两个月,廖仲恺就发表了《革命派与反革命派》一文,毫不遮掩地展开了他对国民党右派的批评。尤其是对驻在广东省内的军阀各据防地、霸占税收、开烟馆、设赌场,飞扬跋扈、欺压人民的状况深恶痛绝。他提出坚决主张改组军队的意见,作为财政专家,他还提出要统一财政。

左派向右派掷出的这枚“手榴弹”,爆炸效果非常的好。

6月,国民党中央召开全体会议,胡汉民仅捞得个外交部部长一职,可谓位卑人轻,与他的元老身份极不相称。

胡汉民是不吃素的,明争暗斗着,两派斗争也日渐白热化起来。

俗话说:两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个渔翁当然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的革命资历有三:第一,他长期紧跟在革命家孙文身边,第二,汪精卫的成名太早了,第三,汪自身的才华。

汪精卫的成名作就是著名的刺杀皇帝溥仪的爸爸摄政王载沣。,载沣是当时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比皇帝还皇帝。他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从此汪精卫三个字名传天下。

在胡汉民与廖仲恺你来我往中,1925年7月,汪精卫众望所归地成了中华民国身兼国民政府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那一年,他42岁。

迅速崛起的蒋介石

看到汪主席接替了孙中山,有人不是那么服气,那就是蒋介石。

1925年初,蒋校长亲任东征军总司令正式向陈炯明宣战,他要为孙中山报一箭之仇。

忙着报仇的蒋介石错过与孙中山北上的好机会,却得到了一次更好的机会,因为1924年6月16日,他就任了黄埔军校校长。

孙中山吃尽了没有自己军队的苦,在苏俄的援助下成立了这所军校,蒋介石能当上校长,说明蒋是孙文的人了。因为,在担任校长之前,他不过就是一个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而且名为参谋长,却没有指挥过一场战斗。

论打仗的资历,像许崇智、李济深都比蒋介石要深得多,但他们不是孙中山的人。孙中山手下的亲信,真正懂军事的不多,蒋介石算一个。

当年,孙中山出师北伐时,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这一幕和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非常相似。在一群志得意满的北伐军将领中,只有一个人闷闷不乐,发出了“妇人之仁”,“竖子不足与某”的感慨,然后独自去了上海。此人就是蒋介石,你看,他像不像孙坚或者曹操?

可直到 “六一六”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才真正意识到蒋介石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后悔当初没有听蒋介石的意见。

在他逃上中山舰后,立即电请蒋介石前来护驾,从此,蒋介石成为孙中山最信赖的人。

在黄埔军校里,资历深厚的李济深只做了一个教练部主任,国民党元老廖仲恺担任了军校党代表。“党国理论家”戴季陶,,做政治部主任不到一个月,也离开了军校。李济深做了近一年的主任后,到第四军当军长去了。

很快,整个黄埔军校的大权就完全落到了蒋介石一个人身上。

当年,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学校,竟然改写了中国历史,在将近一个世纪里,黄埔的影子笼罩着整个中国。

胡宗南、宋希濂、余程万、俞济时、桂永清、杜聿明、陈诚、张灵甫,林彪(林育蓉)、陈赓……

这些人都是黄埔出身的将军。

在蒋介石全心全意做他的校长时,胡汉民与廖仲恺的争斗并不没有因为汪精卫坐上主席之位而结束。

这年7月,一些直指廖仲恺的谣言开始漫延开来,也收到了暗杀令。

8月18日,在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

不料,廖仲恺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有顾忌!”

20日上午8时,廖仲恺偕同夫人何香凝驱车前往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六次会议。当汽车到达党部大门前时,廖仲恺先下车,在门前登至第三级石阶时,突然跳出两个暴徒,向他开枪射击,大门铁栅内也有暴徒同时向他开枪。

20余发子弹,廖仲恺中了4枪,枪枪都直击其要害。

国民政府高层震动了!

谁是幕后策划者?这个问题,迅速被提上日程。

国民政府组织了“廖案检察委员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

汪精卫作为主席,许崇军作为军中代表,而蒋介石仅仅是代表廖仲恺的单位成为委员会成员的。

可廖仲恺的死,为蒋介石的上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蒋介石。

随着调查的深入,很多证据都直指胡汉民。

有证据说明:组织和收买凶手的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先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魏邦平等人。但胡毅先、朱卓文逃到香港去了,他们一再声明不是他们干的。

这两人的离去,让胡汉民迅速成为嫌疑人。虽然作为党内元老,可如今天他是怎么辩解也脱不了了干系。很快,他就被作为国民政府的特使以“出访苏联”的名义离开广州这块是非之地。

胡汉民彻底失败了!

死了一个左派元老,走了一个右派元老,很快又有一个人也不得不离开,此人就是廖案委员会的成员、军中大佬许崇智。

许崇智也被牵连进来。

原因很简单,就是调查似乎表明,他的部下参与了“暗杀行动”。

他的亲信被拘捕,他的卫兵武装被解除,他的军队被缴械,他的住处被严密包围……

很快粤军总司令由蒋介石一手代领,所属各部被改编或遣散,许崇智在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军事首脑的权位,也为蒋介石取代。

蒋介石就这样,在大意想不到中成为了党内的第二号人物!

此刻,蒋介石的对手只剩下汪精卫!

汪蒋斗法!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7月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26年3月,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反共,蒋无视汪的国民政府主席和军委主席的地位,先斩后奏,给汪难堪。汪意识到:“我是国府主席,又是军委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了吗?第二天,汪想叫朱培德、李济深扣留蒋介石,但指挥不动。事后自觉威信受损。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放出谣言,称“共产党要暴动”、“李之龙要造反”和“共产派谋倒蒋、翻国民政府,建立工农政府”等。同时,蒋介石开始大举逮捕共产党人。1926年3月19日深夜, 蒋秘令逮捕李之龙、解除中山舰武装,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以及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的住宅以及全市共产党机关,还扣押了军内国民党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40多人。

事件发生后,汪精卫,被迫辞职,出走法国。为什么发生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就辞职了呢?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的当天,曾经给朱培德写过一封信,说了一些对汪精卫不满的话,朱培德将这封信交给汪精卫看了。其后,汪精卫即表示准备出国,蒋介石则表示挽留。3月30日,汪精卫致函蒋介石,说了几点理由,其一是蒋介石讨厌自己,不愿与己共事,因而他自愿出国;其二是中山舰事件证明,蒋介石已经受人离间,他出国可以使离间之言失效;其三是想借此学点外国语。汪精卫声称,自从孙中山去世之后,他就想继续学习外国文,现在出国,正可完此“平生未了之愿”。他并打了一个比喻,说自己就像一盏油快耗干了的路灯,亟须马上加油,云云。

历史当事人对他们自己行为的解释,有时相当准确,有时则不可轻信。 真实原因是,汪精卫原本主张联合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各军的力量,组成“反蒋联盟”,以武力打倒蒋介石。但苏联方面不仅不支持这一主张,反而撤去原先最积极支持汪精卫的顾问季山嘉(即古比雪夫)等,使汪精卫失去靠山,不能与蒋介石抗衡,因此,汪内心不满,负气出走。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和反革命政变之后,蒋就稳稳地坐上了国民党第一把交椅,汪精卫当然不满意,两人一直明里暗里地较劲,但汪精卫由于不握军权,一直处于下风,是蒋的副手,在日本侵略中国后,蒋介石成了全国的抗战领袖,而汪精卫却于选择了投降日本,1937年12月逃往越南河内,发表投降通电,蒋介石大骂汪精卫是卖国贼,派军统特务前去暗杀,汪精卫秘书夫妇被击毙,汪脱险后去了日本,与日本政府进行卖国交易。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标签: 蒋介石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