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出家真相 顺治皇帝究竟为何事出家?

   2020-12-0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于1661年驾崩时还不满24周岁。正当盛年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不免令人生疑。很快,另一种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顺治皇帝实际上并没有“驾崩”,在他的清东陵孝陵中,只有

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于1661年驾崩时还不满24周岁。正当盛年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不免令人生疑。很快,另一种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顺治皇帝实际上并没有“驾崩”,在他的清东陵孝陵中,只有一副空棺,而真正的顺治帝,却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了。

关于“顺治出家”的传闻从一开始就甚为流行,后来又不断被添加新的“内容”和“证据”。

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清凉山赞佛诗》有“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一句,相传就是隐喻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皇帝因过度伤心而看破红尘、“西行”到清凉山(五台山)出家的故事。据说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后来六次西巡,其中有五次都去了五台山,其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和探望父亲。

“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狩”至五台山,五台山和尚找出了许多贵重的器皿来招待他们,而这些器皿都是宫廷的御用之物。由此有人猜测,这些御用之物可能就是顺治出家时带到五台山来的。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里记载了他在北京西山见到的一首题板诗,此诗出语真率,不事雕琢,口吻很像传说中念断凡尘、弃江山社稷于不顾的顺治皇帝,例如“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我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翁同龢日记》)。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剧照

热衷佛教,借此解压

顺治帝接触佛教大约是从他亲政之后开始的。顺治帝登基时只有6岁,国家大事由其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管理。1650年,多尔衮去世,12岁的顺治帝亲政。亲政后的第二年,顺治帝认识了禅宗高僧别山法师。

据河北遵化景忠山的碑文记载,这一年,顺治皇帝因围猎来到此山,得知山上“知止洞”内有一位别山法师已经在洞内静修了9年,非常敬佩,便上山探望。别山法师出知止洞迎驾,“对诏称旨”,顺治帝龙颜大悦。顺治帝回宫后即在西苑椒园(又名蕉园)辟出万善殿,召别山法师入园,供其修身参禅。但别山法师在礼节性地入园后,就拒绝了顺治皇帝的好意,依然回景忠山修炼。

虽然没有将别山法师留下来,这件事却给顺治帝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他惊喜地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出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并且对他们清心寡欲、不被俗务缠身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此后,顺治皇帝对佛教的兴趣日益浓厚,一批又一批的佛教高僧被请入万善殿。

顺治帝的童年并不幸福。先是过早失去父爱,“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接着,在还不懂得权力为何物时他就成了天子,不仅要遵守种种宫廷规矩,不得自由,更重要的是整个童年时期都生活在叔父多尔衮的阴影之下,这些阴影的程度之深,从他亲政之后追论多尔衮的十大罪状、籍没家产、掘墓鞭尸等行为可见一斑。

亲政后的顺治帝仍然说不上幸福。皇帝要管理庞大的帝国,即使对成年人也堪称重荷,更何况顺治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朝政方面,顺治帝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阻力重重,他雄心勃勃地打算纠正清军入关之初因过度杀戮引起的满汉仇恨,比如在一定范围内重用汉臣、停止圈地,还为崇祯皇帝修建了陵墓等等。可惜,大多数满洲贵族,特别是他的长辈们并不买这个账。为了推行一点点“新政”,顺治帝往往要和他们进行长时间的纠缠,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而他的家庭生活也称不上愉快。从政治需要出发,顺治帝先后娶了两位来自孝庄太后娘家的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第一位皇后生性骄纵善妒,顺治帝忍无可忍废了她,第二位皇后庸碌无才,也与顺治帝无法匹配。后宫其她妃嫔,也少有出色的。

在家庭不幸、政务繁杂等多重压力下,这位少年天子产生避开凡尘、遁入空门的想法也就成了容易理解的事情。而接下来的这个打击,使顺治皇帝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避开凡尘、遁入空门的念头更加强烈,那就是他的爱子以及这个爱子的生母——宠妃董鄂妃的相继去世。

董鄂妃——最后一根稻草

董鄂妃的经历充满了传奇。当时与顺治帝过从甚密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回忆说: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此有所耳闻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怨愤致死,或许是自杀而死。皇帝随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顺治帝从“满籍军人”那里夺来的、并封之为贵妃的这个女子就是董鄂氏,而这位“满籍军人”,有专家考证是顺治帝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就是说,董鄂氏一开始是顺治帝的弟媳妇。由于清初有命妇轮番入宫侍奉后妃的制度,董鄂氏有机会常常出入后宫。婚姻不幸的顺治帝很快与这位弟媳妇擦出了火花,双双坠入情网。接下来,就发生了顺治帝为董鄂氏出气打襄亲王耳光的事。不久,襄亲王忧愤而死(疑为自杀)。襄亲王死后两个月,顺治帝便正式封董鄂氏为贤妃。

顺治帝夺弟媳为妃,今人看来有悖道德,但是入关之初的满人还保留着不少游牧民族的旧俗,兄纳弟媳在他们看来算不得一件多大的事。而顺治帝多年在家庭中郁郁寡欢,终于得一意中人在身边,可说是喜不自胜。

顺治帝还特地为册立皇贵妃一事大赦天下,除十恶不赦死罪及贪官污吏外,俱减一等(《清实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不久,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一位皇子,虽然是第四个儿子,顺治帝却为此再次大赦天下,并且在诏书中称他为“第一子”。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曾亲自撰写洋洋洒洒几千言的《端敬皇后行状》。在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描述中,他说得更多的是她的善解人意、贤达善良。对顺治帝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她无不留心、嘘寒问暖,还和顺治帝讨论佛法经义、适度地规劝顺治帝在处理朝政时不要急躁;对孝庄太后和第二位被“晾”在一边的孝惠章皇后,她都曾经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衣不解带、几天几夜地侍奉;对比她地位低的嫔妃甚至奴仆,她也从不曾疾言厉色,而是处处为他们着想……

可以想象,对朝政充满烦恼、家庭充满苦闷的顺治帝来说,董鄂妃不仅仅是个红颜知己、可意人儿,更类似于精神支柱。然而红颜天妒,不但董鄂妃所生的儿子不满百日就夭折了,两年后,董鄂妃也在22岁的妙龄香消玉殒,给顺治帝留下了无穷的哀思。而朝廷传出顺治帝驾崩的时间离董鄂妃去世仅四个多月,不由得使人相信,顺治皇帝因为爱妃的去世而万念俱灰、遁入空门。

出家迷雾

然而,有出家的动机,不等于有出家的事实。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还得用史实说话。

关于吴伟业《清凉山赞佛诗》的问题。这首诗虽然是暗写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生离死别的,但其中的一些句子所指尚不明确,不能成为顺治出家五台山的证据。更何况,吴诗“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一句反而是顺治未曾出家的一个佐证。房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房宿,“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未动”,应该是指天子的车驾还没有出发,而这两句的大概意思就是,顺治帝还来不及离宫出家,就死去了。

关于康熙帝五台山寻父及御用之物的问题。康熙皇帝第一次巡幸五台山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也就是宫中传出他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十二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并不是为了去寻找父亲的,否则何不早去,而要等到二十二年之后呢?至于五台山上的御用器物,很可能是康熙帝为了生活方便而从皇宫带去的。

而关于翁同龢日记里记载的那首题板诗,其口气的确酷肖顺治帝,似出自顺治本人的手笔。但该诗为何在顺治皇帝已去世二百多年的清末才被发现,这一点大有疑问。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痛不欲生,本来是决意要披缁山林的。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一个多月后,顺治帝在西苑万善殿让茆溪森禅师为他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兹事体大,孝庄太后急忙派人将茆溪森的师傅玉林通琇召到京城,请求他规劝顺治帝不要出家。玉林通琇能言善辩,却劝不动顺治帝。据说,最终玉林通琇想出一招杀手锏,命人取来干柴,要当众烧死自己的弟子茆溪森,顺治帝不忍,才不得不放弃出家的念头,蓄发还俗,也就是说,出家未遂。如前所述,顺治帝最终没能完成出家为僧的愿望,正史中关于他宾天的记载是可信的。至于他的死因,根据一些比较可靠的私人记载,很可能是死于天花。

顺治帝病危时,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奉命起草《遗诏》。王熙在《自撰年谱》中记述了被传旨召入养心殿、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起草诏书、三次进呈三蒙钦定的全过程。其中提到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子夜,顺治帝召王熙至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王熙“五内崩摧,泪不能止,奏对不成语”,强忍住悲痛草拟了一份《遗诏》,三次进览,三蒙钦定,至初七日傍晚才最终定稿。当夜,顺治帝就宾天了。

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传记中也记载:“如同一切满洲人一般,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因为这在成人差不多也总是要伤命的……或许是因他对于这种病症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顺治病倒三日之后,于一六六一年二月五日到六日之夜间崩驾。”(魏特《汤若望传》)

还有一条旁证。顺治帝去世后,在考虑继位者时,在汤若望的建议下,孝庄太后最终选定了玄烨,理由之一是玄烨已经出过天花。可见,顺治帝因患天花而英年早逝,是如何震动着最高统治者的心扉,影响着他们的决策。

顺治帝最终没有完成想要出家为僧的愿望,而是不幸地死于天花恶疾。幸运的是,两年后,继位的康熙皇帝将顺治帝与董鄂妃合葬在了孝陵(一起合葬的还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对于顺治帝这位多情天子来说,能同心爱的人“死而同穴”,大概也可以安息了。

 
标签: 顺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 顺治皇帝是如何死的
    顺治皇帝是怎么死的 顺治皇帝是如何死的
    1、一种说法中顺治是因病而死。由于爱子、宠妃的相继亡故,顺治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身体在精神的影响下每况愈下,后来他染上天花,古代的医术不足以将他治愈,造成了他英年早逝的结局。2、另一种说法中顺治并没有死,而是出家了。历史文献中确实有福临参禅学
  • 顺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历史上顺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顺治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历史上顺治是哪个朝代的
    1、顺治,清朝第三位、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 2、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
  • 顺治皇帝怎么死的 顺治皇帝是怎样去世的
    顺治皇帝怎么死的 顺治皇帝是怎样去世的
    1、顺治是染上天花,染疾而死。2、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
  • 顺治皇帝做了多少年皇帝 顺治皇帝做了几年皇帝
    顺治皇帝做了多少年皇帝 顺治皇帝做了几年皇帝
    1、顺治皇帝做18年。2、清朝从公元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共有十位皇帝,第一位皇帝是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顺治皇帝,顺治帝在位长达18年,但却在24岁就驾崩了,正直英年,却突然驾崩,不免引起人们的怀疑猜测。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顺治帝的《甄嬛传》 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顺治八年八月十三日,顺治册立自己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这样,太后与皇后均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在后宫实现了“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局面。作为泰山国丈的舅舅总算松了一口气。谁知,当天夜里新婚夫妇就在坤宁宫打了起来。1、悲惨的
    12-29 顺治甄嬛
  • 皇太极长子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顺治六岁继位之谜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六岁继位之谜:皇太极生前并没有“立嗣”,在他逝世之时,围绕新一任皇位的争夺便开始了。争夺这个位置的主角主要是两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一场蓄谋已久的斗争即将展开。我们先看
  • 揭秘明朝如此腐败 顺治为何还要向前朝学习?
    明朝前期在朱元璋,朱棣的管理下国力强盛,是军事大国强国。后期明朝政治愈发腐败,导致亡国,清朝入主北京。入关后的政权不稳,以致于在利用和清理、防范降臣方面煞费苦心。最终,当清朝在生存危险期渡过之后,在顺治十年左右,清廷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因
    12-29 明朝顺治
  • 阎崇年 顺治皇帝没有出家 死于天花死后被烧
    清朝在北京十位皇帝,有七位死在皇宫以外——康熙帝死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帝死在圆明园,嘉庆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道光帝死在圆明园慎德堂,咸丰帝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光绪帝死在西苑(今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宣统帝后为平民则死在北京
    12-27 顺治天花
  • 顺治将多尔衮鞭尸 他为何如此痛恨叔叔多尔衮?
    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就做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之间就发生了矛盾。第一,多尔衮是居功骄傲,独擅威权,顺治不满意了。第二,就是多尔衮把豪格给杀了,这个豪格带兵打仗,为清朝立下了功劳,下西安,战陕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张献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带了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