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袁绍麾下不可忽视的两大谋士大揭秘

   2020-09-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

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北兵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而田丰也认为“善用兵,变化无方,觽虽少,未可轻也”。从《武帝纪》记载曹操与袁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来看,田丰、沮授绝非凭空猜测,而是有做过情报工作的。

因此,袁绍决意出兵攻打曹操时,田丰、沮授曾经向袁绍进谏,便献策,其文如下: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许多人都认为田丰、沮授的战略是打持久战,其实田丰与沮授的真正战略意图是:以军事为辅打经济战。田丰对袁绍说: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其重点有两个:一是内修农战;二是派精骑扰敌。以此达到“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持久战就可以概括的。

观袁绍从决定出兵到真正出兵一共拖了将近八个月,时间不可谓不长,而结果是让曹操利用这段事件进行了战略部署,并解决突然在徐州叛变的刘备,袁绍是即没有按他既定之策马上出兵,也没有采取田丰、沮授之策内修农战,外疲曹军,反而什么事也不干,白白浪费了时间。假如袁绍肯按他既定之策马上出兵的话,胜算也是很大的,因为当时曹操内有忧患,董承、刘备的野心家在内蠢蠢欲动,连年征战,士兵、百姓皆疲乏,“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不然则按田丰、沮授之策。那么田丰、沮授之策是不是良策呢?首先看看内修农战,所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汉末动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经开始实行屯田制,进行农战的战略了。而袁绍却没有制定过明确的土地政策,尽管拥有四州之地,但土地兼并严重,农业未有发展,这对于袁绍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田丰提出内修农战的计划于袁绍现今或以后都有利。但是袁绍不听。

再看精骑扰敌之计,袁绍的河北军队兵种上的优势是骑兵多,骑兵速度快,可以迅速进兵,也可以快速退兵,用于袭扰是有很大优势的,曹操兵少,不可能处处防备,正合《孙子兵法》所说“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的情况。这条计谋同时也是一条很毒辣的计谋,辅之田丰内修农战的策略看,派出精骑的目的就是为了骚扰曹操农业发展,因此派出的骑兵必定是以掠夺农民,破坏农业生产为主,而并非去找曹操的某些据点打,这样一来曹操是不得不派兵救援,不然长久以往,他领地内的农业生产必将崩溃,长期被掠夺的农民或反或寇。这条计谋,对于袁绍来说却也并非就是十全十美的计谋,原因是袁绍治军很差,假如袁绍派出的精骑掠夺时兴起,贪财物,不按时撤退,很容易就被曹操来了一个歼灭战,文丑就是因为所领骑兵只顾钞略辎重,结果被曹操趁机歼灭的。然而许多事情我们都只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而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这条计谋虽然有风险,但对袁绍来说也不失为一条好计。但是袁绍不听。袁绍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近八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征刘备,田丰劝说袁绍“袭太祖后”,袁绍以孩子生病,无心远征为理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许多人认为“袭太祖后”就是偷袭许昌,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但“袭太祖后”还可以有另外两种理解,一是趁曹操不在官渡时进攻官渡;一是从后袭击征讨刘备的曹操军队,与刘备形成夹击之势。要实施以上三种策略都必须先攻下延津,以延津为据点。据《于禁传》记载,袁绍是有派人进攻过延津的,当时于禁仅以两千兵士把守延津,假如袁绍按他部署准备出动的兵力“精卒十万”,全力攻打而连二千人守备的延津都打不下,那官渡之战还用再打吗?难不成是《孙子兵法》没有教过兵力五十倍于敌的打法,结果他们就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了?曹操平定刘备叛乱的速度非常快,仅离开官渡一个月内就返回,假设在曹操平定刘备叛乱之前袁绍打下了延津,以延津为据点,最可能实施哪一种战略呢,即田丰“袭太祖后”是哪一种意思呢?笔者认为攻打官渡的可能性最大。官渡,是许昌的咽喉,曹操欲弃官渡退保许都时,荀彧言“扼其喉而不得进”,可见官渡之战的重要性,只要能攻下官渡,则许都也将很难守住,那时“情见势竭,必将有变”的便是曹操内部了。

另外一位谋士沮授,在曹操弃延津退守官渡时劝袁绍不要轻进,利用己方财力雄厚打持久战,这一策略也是有道理的。《孙子》云“兵非贵益多也”,袁绍进兵白马、延津连遭三败,折损大将颜良、文丑,还被曹操俘虏了历史上没有记载姓名的大将,军队的士气自然低下,战斗力远远不如曹操的军队,这是其一;曹操缺乏钱粮,速战速决对他有利,而袁绍钱粮多,支持得起持久战,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符合兵法“因敌制胜”的原理,这是其二。

综上观之,田丰、沮授的确是一流的谋士,曹操对田丰、沮授二人的评价也是很恰当的,是袁绍没有识人之明,这也是袁绍不如曹操之处。

连篇累赘这么多,包括许多的推测、假设,其主旨是为了证明:战争中难以预料的事情是很多的,战事的变化也是每分每秒的可能出现的。曹操能够以弱胜强,其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曹操的军事指挥、决断能力,而并非单凭运气,单靠侥幸就能够取得胜利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他不过一介谋士 为何让诸葛亮自叹不如
    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智绝天下,即便以这二人之才智,也不敢说超越此人,诸葛亮还曾自叹远不如此人。他就是蜀国刘巴。对刘巴的记载,陈寿所述不多,只百余字,更多的是裴松之注。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刘表连续聘了好几次,举荐他做茂才,他都不买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
  • 揭秘闯王身边的第一谋士牛金星的悲剧人生
    牛金星的功过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一名谋士,河南宝丰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所以非常受重用,但是在他受重用之后,他身上的一些陋习就出来了。比如非常严重的恃才傲物。牛金星像牛金星到了晚年的时候才看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到了如今的那般田地
    12-31 谋士闯王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历史上真有那么牛吗?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
  • 三国第一谋士刘巴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说起三国故事,恐怕最让人振奋与热血的就是那些沙场厮杀、尔虞我诈,武将英雄与谋臣智士,从来都是人们敬佩的对象。而说到三国里著名的谋士,大家第一时间又会想到诸葛亮,但其实三国第一谋士另有其人,就连诸葛亮也要自叹弗如,那么三国第一谋士是谁?诸葛亮
  • 刘备的发小谋士 巧妙纠正禁酒令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与先主(刘备)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12-28 谋士刘备
  • 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 不为人知的吴三桂
    吴三桂一生在明朝、大顺朝和清朝诸政权之间投机取巧、反复无常,堪称明末清初的大阴谋家。然三桂极善笼络人才,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为其效命,这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阴谋家背后的阴谋家,在三桂反清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出谋划策,在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中搅起朵朵
  • 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是谁?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
    12-25 诸葛亮
  • 揭秘:刘备的手下中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他是法正。自郭嘉一死,曹操辄有赤壁之败;法正一死,刘备就有夷陵之败。何其相似。正是天要亡国,先折栋梁,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