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曾被国父孙中山赞扬

   2020-08-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到晚清,“两代潜龙,一朝摄政”的第二代醇亲王,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宣统帝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不能不提。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奕譞病逝,载沣承袭醇亲王位,成为醇王府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二十七年先后授为“阅兵大臣”、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

说到晚清,“两代潜龙,一朝摄政”的第二代醇亲王,光绪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宣统帝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不能不提。

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奕譞病逝,载沣承袭醇亲王位,成为醇王府第二代醇亲王。光绪二十七年先后授为“阅兵大臣”、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的“头等专使”、“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和“军机大臣”。光绪帝去世后,其子溥仪被西太后临终立帝,是为“宣统”皇帝,被授监国摄政,并任代理陆海军大元帅。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隆裕太后病危时命:“醇亲王载沣照料内廷一切事务。”值得一说的是在“9·18”事变前,载沣两次劝阻溥仪不要轻举妄动。就是这位经历了戊戌变法、庚子之变、溥仪登基、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伪满洲国建立、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先生,在历史上得到了孙中山和周恩来两位伟人的赞誉。

溥仪退位后,闲赋在家享受着“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的载沣不问政治,不参加张勋的复辟活动,此后在也未参加伪满洲国的任何职务。对此,周恩来总理评价:“载沣是一位政治家,是一位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者。他在日伪统治下没有屈从日本人的一再劝诱,坚持不去东北,在政治上和“满洲国”划清了界限。在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现了民族气节,政治胆和魄力。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

而另一位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去世前一个月曾专程拜访载沣,赞誉载沣在辛亥革命后辞去摄政王,是爱国和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孙中山还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

全国解放后,载沣将家存图书、文物捐赠北京大学,响应淮北水灾捐款,带头购买“胜利折实公债”,1951年2月3日患风寒病故。

 
标签: 清朝 载沣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