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刀下到底都斩过些谁?文丑是关羽杀死的吗

   2020-03-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里,关羽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不敢不敢……”作为对比,鲁智深当日野猪林救了林冲,要威慑董超薛霸,也只说“你两颗脑袋,比这松树如何

《三国演义》里,关羽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不敢不敢……”

作为对比,鲁智深当日野猪林救了林冲,要威慑董超薛霸,也只说“你两颗脑袋,比这松树如何”,然后一禅杖打折了松树。跟关羽一比,就小气了一点:名下有大将头颅挂着,就是方便。以后各种戏词话本,关羽动不动就是一套贯口: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吓死人!

问题在于:这些人头,还未必都记在关羽名下。

汜水关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里关羽开山第一功,也是全书第一次大场面: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困于汜水关前;董卓都督华雄,先斩了鲍忠,再击败孙坚,斩了江东四将之一的祖茂,十八路诸侯竟奈何他不得,之后就是俞涉潘凤,一一送死,眼看黑云压城,袁绍也只好念叨“可惜我家颜良文丑不在”的话找场面。

于是关羽赫然出列,提刀驰马而去,须臾之间,斩华雄而回。加上曹操斟酒、袁术阻挠,这一出戏饱满好看之极,也顺便奠定了关羽的风格——温酒斩华雄,一合斩颜良,三合打跑文丑并追斩,关将军从来懒得跟人耗几十合,都是雷霆一击。最后“其酒尚温”,比起“一合斩华雄”之类,要风流蕴籍得多了,实乃点睛之笔。

问题是……这事好看归好看,可是真不大靠谱。

按历史上,关东诸侯讨董卓,并没有大家一窝蜂赶将去:大家都迁延不进,真正勇往直前的,是孙坚和曹操。曹操在荥阳败北后,回到酸枣,发现诸侯十余万大军,每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于是生了一番气。孙坚则在阳人一带大败董卓,斩了董卓都督华雄——这是江东猛虎孙文台的功劳了,当然,这里的斩,通常理解为阵斩。

至于那时候的刘关张,并不在孙坚军中,还呆在河北呢。这个功劳,真是凭空安在关羽头上的。

同样,文丑之死,也跟关羽关系不大,倒是曹操和谋士荀攸,一次值得夸耀的策谋:当日关羽解了白马之围,曹操把白马的居民迁徙,沿黄河往西走,袁绍于是派了文丑,领骑兵来追,到了延津。当时行路之上,都是曹操军自白马带来的辎重,诸将都觉得不适合就地跟文丑交战,只有荀攸提议“这恰好可以拿来当诱饵”。文丑带着五六千骑追杀而来,曹操看着文丑军在分抢辎重了,下令上马:以不满六百骑兵,击破文丑军,斩了文丑。文丑具体是谁斩的呢?没细说,只是《张乐于张徐传》里,提了徐晃所部,斩了文丑,那该是徐晃部下的某位将领了。

过五关斩六将,历史上并无明载。倒是关羽辞曹,确实是一段佳话,《三国演义》基本照搬了史传情节:大概曹操察觉关羽确实没有久留之意,于是让张辽去探问——这里跑个题:为什么关羽、张辽和徐晃,在《三国演义》里被描述为关系不错呢?因为他们都是山西人……张辽去操着一口山西腔问了,关羽原话,大意如下:

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厚,但我受了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叛他。我最后还是不会留下的,只是应当立功报效了曹公再走。

这段话千古留名,罗贯中就直接用进了《三国演义》。曹操听了,“义之”,认为关羽确实义气。等关羽斩了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必然要走了,重加赏赐。羽于是挂印封金,留书告辞。曹操部下有想追的,曹操说:“各为其主,别追了。”——这段确实尽显曹操关羽,二位当世英雄的大气派,史传原文如此,千秋耿耿。

但是罗贯中嫌不过瘾,还得让关羽多些波折,于是过五关斩六将了。实际上,稍微看看地图,就知道不对劲:按《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黄河渡口,斩了秦琪,招恼了夏侯惇,过了黄河,又转弯去汝南找刘备。这绕路劲儿,好有一比:有人打上海出发,坐飞机去了郑州,转道西安,去了山东,再去呼和浩特——然后一转身去了广州。这不是奉嫂见兄,是曹操领地大巡游来了。所以无论是常理还是史册,都没五关六将什么事,纯粹是编来给关羽摆造型用的。

有人问了:这么多事都是虚的,合着关羽谁都没斩?

答:还是有的。那就是关羽斩颜良了。

《三国演义》原文里,颜良十万大军围了白马,与曹操对垒;曹操派吕布降将魏续宋宪出马,被颜良斩了;徐晃出战,二十合败回来。到此为止,和当年华雄待遇一样:先来几个炮灰,垫垫场面。然后关羽出战,过程极为冷艳:关羽看看河北十万大军、麾盖下的颜良,觉得是土鸡瓦犬、插标卖首,于是拍马而下,一刀斩了颜良回来。

历史上,没这么复杂。当日颜良围白马,曹操派关羽和张辽为先锋去解围。史书上,一句话而已: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不过瘾吗?想一下当日场景:

关羽远远看见了颜良麾盖,于是单骑而入,万军之中,斩了颜良,带其首级回来,袁绍诸将,无人能当。这不是编造的传奇,而是活生生的真实。打过群架的都知道:好汉敌不过人多,面对十来个人,冲进去二十米都算好汉了;而关羽,突进万军之中,斩了勇冠三军(袁绍家公认)的颜良首级回来。

例子不算多,但这一战,就够了。

实际上,这一战如此传奇,以至于出了后来的事儿:

关羽死后三个半世纪,齐国和陈国交战,齐国有位善射的胡人,箭无虚发。陈国吴明彻对巴山太守萧摩诃说:“如果干掉这家伙,敌军就没士气了,您的才华也就不逊色于关羽了。”

萧摩诃单骑突入齐军,掷铣击杀了胡人,又斩了齐军十余人,于是萧摩诃被认为当世猛将,足以和关羽媲美。

因为事实上的古代打仗,并不像评书里那样传奇:两军对圆,将军出阵,刀枪并举,打个百八十回合。单骑突阵,本来就是高难度的活儿。屈指可数,简直绝迹。

就在三国正史里,魏国两位大当家,大司马曹仁在南郡之战里突入周瑜军,救出牛金,就被认为“将军天人也”;张辽八百人天亮突击孙权,乱军中亲手斩了对方二员无名将领(倘若有名,定当有述),就足以让江东小儿不敢夜哭。

而三国中,万军突阵,加上手斩对方领军大将的例子,有且只有关羽斩颜良一个孤例,而已——后世类似的例子,都不算多。

小说里吕布在虎牢关前的威风,正史未见;小说里赵云在长坂坡的七进七出,也是罗贯中给硬编的;许褚裸衣战马超,正史是没有的,最多是许褚瞪了马超一眼;张飞与马超的挑灯夜战,正史也是没有的。

事实是,正史的三国,没有罗贯中先生编排的那么多华丽单挑,但关羽斩颜良,却是这里头为数不多真实的、声闻后世的、独自斩将并决定战役胜负的传奇。如是,关羽的许多战例,都是《三国演义》编的,但因为这一战如此光辉灿烂,足以让同时代如周瑜,都承认“关张熊虎之将”,足以让后来数百年,萧摩诃、杨大眼、薛安都等猛将,纷纷“时人比之为关张”。

因为当《三国演义》里,人人都能斩将突阵时,关羽斩的那些将,就不显得多华丽了;但还原历史,当你发现正史之中,其实只有关羽,真的曾万军披靡、斩过对方大将、一击决定整个战役胜负,而其他诸将的单挑故事基本是编的之后,大概就能明白他独一无二的分量了。

这其实就是个善良粉丝罗贯中帮大家吹牛的故事。赵云斩过多少将,张飞刺过多少将,黄忠射倒过多少将,大家私下里吹得乐呵,也不显得关羽多么了不起;最后要证据了,一清算,大家全都只在评书小说里威风,只有关羽真能交出颜良的人头和袁绍万军作为目击证人,忽然之间,关二爷这逸伦超群、熊虎之将、万人之敌等称谓,分量就够了。

 
标签: 三国 关羽 文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