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权术傲视群雄 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吗?

   2020-04-2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司马懿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佛家有一首叫《插秧偈》的歌:“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勇往直前容易,退一步却很难,但是诚如佛家所言,如果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那世界并不圆满,因

司马懿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佛家有一首叫《插秧偈》的歌:“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勇往直前容易,退一步却很难,但是诚如佛家所言,如果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那世界并不圆满,因为它只有前面的一半,而没有后面的一半。在三国群雄中,有一个人最善于把以退为进转化为政治谋略,虽然他起点不高、“出山”也比较晚,但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的掘墓人,但他也是曹魏的功臣之一。司马懿活了七十三岁,比曹操、孙权和刘备活得都长,在那时算是高寿。他二十八岁出来在曹操手下做事,先后事奉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等四位曹氏君主,七十岁时发动政变夺权,中间长达四十多年是在给曹魏“打工”。

曹丕在位时,曹洪、曹仁、夏侯惇等老将纷纷谢逝,曹睿在位时曹真、曹休也死了,曹氏和夏侯氏在军中失去领军式人物,像夏侯威、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楙这些人,一来在军中没有威望,个人也没有战功,二来这些“富二代”们也没有经过艰难困苦的历练,缺乏统帅能力和政治斗争经验。在这种情形下,曹氏和夏侯氏之外的异姓将领执掌军权就在所难免。曹丕重用的异姓将领有两位,一个是陈群,另一个是司马懿,他们都是“太子四友”的成员,凭借跟曹丕良好的个人关系步入军界,地位迅速上升,逐渐超过了张辽、张郃等宿将。

曹丕临死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到崇华殿南堂,“并受顾命辅政”,司马懿随后被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让他屯兵于南阳郡宛县一带,“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在军界不仅拥有仅次于曹真的地位,而且手中掌握了实权,他成功平息了孟达之叛,个人威望进一步提升,明帝曹睿升他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让他协助曹真伐蜀。曹真伐蜀失败后淡出军界,不久就死了,司马懿前面的唯一对手也没有了,所以当诸葛亮再度北伐时,曹睿不得不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当时的主战场在西面,曹睿命司马懿改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在军界的权力进一步巩固,就连车骑将军张郃都成了司马懿的属下。当时乐进、张辽、李典、于禁等人已死,能与司马懿抗衡的只有张郃一个人,司马懿一心想除掉张郃,在诸葛亮退军时坚持让张郃追击,使张郃在木门道遭受蜀军伏击,张郃丧命,再也没有人能构成对司马懿的威胁了。

当时司马懿大权在握,在军中广树私威,培植心腹,打击那些忠于曹魏的人,个人势力不断上升,到景初二年即二三八年司马懿平定辽东时,他的个人威望和权势达到了高峰,此时他已具备了与曹氏分庭抗礼的机会,但在随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忍不发,即使受到百般推挤和欺凌,依然保持低调,他这时已经六十岁上下,此生来日无多,但他看起来并不是很着急。

景初三年即二三九年魏明帝曹睿驾崩,前一天里四次急诏司马懿入京,曹睿终于在临死前见到了司马懿,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将曹芳托付于他,让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这次辅政与当年曹丕驾崩时那次已有不同,现在的司马懿权力更巩固,而曹氏的势力更加式微。司马懿先是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又迁为大司马、太傅,享受了“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天子还要拜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其他几个儿子拜为骑都尉,全都封为列侯,但司马懿“固让子弟官不受”。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做事长达十多年,曹操的行事风格和斗争经验对他深有影响,像曹操一样,司马懿也是个重实轻名的人,并且有着高人一筹的大局观,魏明帝驾崩后,曹芳微不足道,但司马懿仍然认为时机不成熟,曹操给后世子孙留下的政治遗产太丰厚,还有不少文武官员心向曹氏,曹魏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于公开决裂,考虑到这种情况,司马懿继续选择了忍耐。

而曹爽等人竟浑然不觉,他们视司马懿的退让为胆怯,做事更加肆无忌惮。曹爽千方百计削弱司马懿的实权,同时重用何宴、邓飏、丁谧等一帮“浮华之友”,时人谓之“何、邓、丁,乱京城”,为了树立威望,还搞了一次伐蜀行动,但这样的军事行动没有司马懿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结果曹爽讨了个没趣,而司马懿不想与曹爽发生正面冲突,索性“称疾不与政事”。

冀州的清河国和青州的平原郡为边界问题相争,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出宫中所藏档案图谱为依据,但曹爽认为平原郡有理,不予采纳,孙礼上疏再辩,曹爽大怒,撤了孙礼的职务,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不过到后来又恢复了孙礼的自由,改任他为并州刺史。孙礼跑到司马懿那里,“有忿色而无言”,司马懿问他是嫌到并州职务太低还是为争界的事仍然不平,孙礼说:“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说罢“涕泣横流”,司马懿赶紧劝住他,只说了四个字:“忍不可忍!”

“忍不可忍”是司马懿一生的绝好写照,他并非斗不过曹爽等人,但他考虑得更深远,他在等待机会,暗中拉拢那些对曹爽不满的人,继续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在表面上不断做出假象麻痹敌人。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为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司马懿府上辞行,曹爽让他顺便侦察一下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装作病得很重,由两个婢侍扶着,衣服都穿不好,婢侍给他喂粥,结果流得满胸都是,跟李胜答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李胜回来向曹爽报告,说司马懿已经“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等人于是更加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备。

终于,嘉平元年即二四九年,司马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心腹一网打尽。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计划周密细致,没费多大的事就解决了曹爽等人,而且没有引起朝野和社会的震荡,政权完成了平衡过度,从那时历史开始步入了司马氏时代。

司马懿的成功说明,人生需要坚持但人生更需要智慧,不看情势如何一味坚持就容易变成固执。在条件不成熟时,退让不是承认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暂时的退让更是进攻的必要手段。《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一只狮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向她的父母求婚。女孩的父亲不忍心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害怕激怒兽中之王。父亲说:“我们很乐意将女儿嫁给你,但又怕你不小心伤害她,如果你拔去牙齿,剁掉利爪,我们就将女儿嫁给你。”狮子于是剪了爪子,拔了尖牙,之后去找女孩的父母。可是这时,他们嘲笑了它,并把它赶了出去。女孩的父母通过让步中赢得了优势,用智慧保全了自己。

 
标签: 三国 司马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