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教育差距 让明朝皇帝头疼了200多年

   2020-10-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在宋朝时期,培养出了的文人还是比较有实际价值的。但是经过元朝的折腾以后,明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走上畸形的道路。在明朝科举考试中,忠君是第一位的,至于能力问题可以向后排。君主权力开始无限扩大,官本位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在宋朝时期,培养出了的文人还是比较有实际价值的。但是经过元朝的折腾以后,明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走上畸形的道路。在明朝科举考试中,忠君是第一位的,至于能力问题可以向后排。君主权力开始无限扩大,官本位的思想严重。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明朝皇帝们这就是科举录取问题。由于南北方教育的差距,南方与北方的教育矛盾开始出现。

一、朱元璋动用行政权力,可以扭转了局面

明朝建立的初期,北方经过战争的反复蹂躏之后,人民的生活都是基本问题,至于接受教育只能向后排。但在南方,由于战争的影响比较小,所以极大的一部分人都接受过教育。南北方的教育差距逐渐出现,这一点从明朝初期的录取比例中就看出了端倪。在朱元璋在位的31年时间内,他一共录取了867名进士。在这些天之骄子中有620人是南方人,占到了总数了71%。而北方、西北、西南加在一起也才29%,这是当时的现实情况决定的,朱元璋自己也曾经说:“北人学问远不如南人。”但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考试名额又不能让东南考生全部占据。明朝君臣一直在调和这方面的差距和矛盾,但是在朱元璋的晚年还是出事了。

在朱元璋在位的第30个年头,朱元璋又一次主持科举考试,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主次科举。科举结果出炉以后引发了轩然大波,高中进士的52人全部都是南方人,这被北方士子视为徇私舞弊。北方士子写联名信上奏朱元璋,朱元璋自然也十分头疼,主考官绝对不会也绝对不敢徇私舞弊,这极有可能是一个让人无奈的事实。但是朱元璋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他不能寒了北方士子的心,朱元璋通过自己的权力干预了科举结果。一个月之后,新的录取结果出炉,这次高中进士的全部均为北方人。这次科举风波就这么在朱元璋的直接干预下渡过了,但是南北方的教育差距成为了一个固定的事实,所有的官员都心知肚明。

二、20年之内矛盾加剧,最终出现了南六北四的格局

1398年,朱元璋撒手人寰,他的乖孙子朱允炆和暴力儿子朱棣都没有注意到科举的问题。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南方独大的局面。经过统计之后发现,在所有的进士中,南方士子仍占了83%,北方士子只有11%,西南士子更是只有4%。这个问题在这二十多年中一直存在,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这个问题已经达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但是马上皇帝当真没有这个水平,他在出征的途中去世。他的儿子又仅仅做了10个月的皇帝,他的孙子朱瞻基登基之后,立刻改变了这一无奈的局面。明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每科录取100名进士为例。南方士子占60%,北方士子占40%。这属于从国家层面干预了科举问题,但会试和殿试的题目确实全国统一的。

在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时期,他调整了这一比例,为例照顾西南地区的士子感情,明朝录取进士的比例变成了南方55%、北方35%、西南10%。这一比例一直持续到清朝末期,虽然这种情况有朝廷干预正常录取比例的因素,但这是为了保证文化落后地区的士子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家庭。在明朝的首都迁移到北京之后,明朝君臣不得不估计北方士子的感情。这和北宋时期如出一辙,宋太祖赵匡胤那一句:“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为相”坑苦了南方士子。客观的说,在明朝那种已经畸形的科举制度下,即便是考中进士也不能代表能治理国家。唐宋时期的固有模式被更改,明朝那种只靠八股文的制度几乎毁了当时的文人。

三、104岁高龄参加科举,上演了凄凉的一幕

早在崇祯时期,大学士徐光启就发现了科举的无用。但是崇祯处于各方面的考虑,仍不能废除科举。清朝入关以后,继续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1699年,一位101岁的老人(万历、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五朝)在自己曾孙子的搀扶下走进了考察。结果这位老人再次名落孙山,而它的曾孙子却中了二甲第十名。1826年,历史再次重演,一位104岁的老人孤独的走进考场。结果他并未被录取,但道光皇帝念其精神可嘉,赐其为同进士出身。不过由于年龄的限制,这位老人注定无缘官场。在那个家天下和官本位思想极度严重的时代,科举制度也成为逐步走上畸形。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也是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但是最终二者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出现了天壤之别。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