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胞弟张学思 组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2020-05-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学思(1916-1970),辽宁省海城县人,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

张学思(1916-1970),辽宁省海城县人,张学良同父异母的弟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建国后,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坐落于大连市老虎滩畔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与共和国同龄,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

岁月匆匆,往事如烟。当年,这所海军学校为什么把校址设在尚由苏联军队驻防的大连?为什么校长和政委一职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为什么第一批教员和学员当中有许多人来自清华、北大?

这一串串问号留下的谜团直到现在才得以揭开——

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张学思意味深长地说:“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

1949年春天,正当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军舰“重庆”号光荣起义,于3月初驶抵解放区辽西葫芦岛港。听到这个消息,一位清瘦的中年人从收音机旁兴奋地跳了起来。他对妻子说:“这下咱们有军舰了。可以肯定,解放军的队伍里很快就会有一支海军!”

说这话的中年人就是张学良的胞弟张学思。张学思从17岁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年仅29岁的张学思奉命率部挺进东北,出任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转战白山黑水,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1949年年初,东北全境解放。33岁的张学思开始考虑和平建国后自己该干哪一行。他刚刚拟好一份报告,申请辞去省长一职,去镜泊湖办一个国营农场。

周恩来与张学思在一起

当时妻子谢雪萍听了丈夫的话,冲口冒了一句:“哎呀,会不会让你去干海军啊?”张学思闻言不由得一怔。想不到,一语成真。两个月后,妻子的话应验了。1949年5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张学思,授权他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周恩来明确指出了海军第一校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但这所学校建在哪里却没有谈到,这些具体事宜都交由张学思决定。

当时,起义后的“重庆”号军舰遭到敌机的轮番轰炸,为了保全军舰和人员,奉命自行炸沉于葫芦岛港内。之后,东北军区在安东(今丹东市)成立了一所临时海军学校,由原“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任校长,辽西军区的朱军任政治委员,组织“重庆”号和“灵甫”号的起义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这就是人民海军史上曾有过一笔的安东海校。

当时中组部和东北军区的领导都倾向于在安东海校的基础上组建新海校,即把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建在今天的丹东市。

但是,张学思否决了这个方案。主要理由是安东(今丹东)远离出海口不适合办海军学校。于是,张学思带着苏联专家乘苏式飞机考察了长江以北包括大连、烟台、青岛在内的几个沿海港口城市,最终决定把海军学校校址选定在大连老虎滩畔。这里依山傍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原址曾经是日本的一所中学,有数百幢日式房屋建筑,也有可供教学用的大楼,还有码头和许多空地,是个非常理想的校址。陪同张学思一同考察的苏联专家提醒张学思:“省长先生,现在这里是苏联炮兵驻防的军事重地啊,是不是改选其他地方?”张学思笑呵呵地说:“既然选定了,请苏军搬走就是了,这件事我来办。”

当时大连和旅顺完全由苏军驻防管理,因此苏联专家根本不相信张学思能搬得动苏军炮兵基地。两周之后,张学思轻松地告诉苏联专家:“校址腾出来了!”那位专家惊得目瞪口呆!

毛泽东对正在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的张学思语重心长地说:“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

张学思受命组建海军学校之后,废寝忘食地奔波于北京、沈阳、大连和莫斯科之间,七过家门而不入。这期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以海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与张学思亲切地交谈起来。毛泽东听说他正在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语重心长地说:“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好好干吧!”

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张学思与新任命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有过多次亲密接触。肖劲光是张学思的老领导。在东北解放战争和四保临江的战役中,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张学思向肖劲光司令员汇报了筹建海军学校的情况,并真诚地提请由肖劲光亲自担任校长。

当时,中央军委已决定,由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张学思建议说:建军和建校历来都是一致的。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最好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这样许多事情都比较好办。他打算报请军委任命肖劲光兼任校长,他改任副校长。不久,聂荣臻代总长将张学思赴苏联考察后拟就的关于组建海军学校的报告呈送到毛泽东主席宽大的办公桌上。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当日阅后,将报告立刻批给朱德、刘少奇、周恩来3位副主席。

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提出“学习苏联经验,办正规海军学校”的方针,并任命肖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李东野为政治部主任。这份至今还珍存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史馆的命令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4位领袖的亲笔签名清晰如初。

首批海军学校的学员有许多人来自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

1950年2月1日,大连海军学校正式开学。它从酝酿筹备到正式诞生,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这样短的时间里大批的教员和学员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其中凝结着张学思的心血。他提议从3个方面解决师资来源问题。一是从苏联海军院校中聘请。建国前夕,张学思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一道秘密赴苏联考察。借这个机会,张学思为海军学校聘请了87名苏联海军专家。二是从全国各高校公开招聘。在教育部干部司的具体协助下,大连海校先后从清华、北大和湖南大学招聘了30多位名师。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了几十名留英留美人员,其中还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的郭成森、卢东阁等人。

海校的学员来源于4部分。一是从清华、北大、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招收一批在读的本科二年级以上大学生,直接编入大连海校的速成班(两年制),以便满足海军建设对干部的急需。二是从全国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高考”的形式招收普通班学员(4年制),这在全国开了一个先例。三是从陆军部队招收一批部队学员,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入速成班和普通班,对于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部队学员,则编入预科班,待达到高中水平之后,再升入普通班。四是从安东海校选拔一批表现优秀的学员。

在建国之初,张学思办正规本科军事院校的主张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张学思在各种场合努力做说服和解释工作。他说:“海军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军种。它要求具有高度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全军都要高度现代化。海军学校不办则已,办就要正规化、现代化,绝对不能低于一般高等学校水平。”张学思的主张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了他的建议。

这所学校的组建凝聚着开国元勋们要彻底结束有海无防的民族屈辱、建设一支强大人民海军的迫切心愿。56年来,这所学校的成长一直备受关注。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曾为它亲笔题词: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

 
标签: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