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建筑 历经风雨的撒拉族古篱笆楼

   2020-08-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循化县清水乡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今年30岁,已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的古篱笆楼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据马穆罕默介绍,原先他家里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北、西面的古篱笆楼都连在一起,规模很大。然而在经历一场火灾后,北面和西面的都化为灰烬,只有

循化县清水乡孟达村村民马穆罕默今年30岁,已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的古篱笆楼是他们全家人的居住之所。

据马穆罕默介绍,原先他家里的古篱笆楼是三合院式的,东、北、西面的古篱笆楼都连在一起,规模很大。然而在经历一场火灾后,北面和西面的都化为灰烬,只有这座南北走向的古篱笆楼保存了下来。马穆罕默说:“我是出生、成长在这座古篱笆楼里,如今又在这里娶妻生子,因此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我父辈那一代,他们都能修建这种风格的古篱笆楼,我父亲还是一个建造高手,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维修古篱笆楼。到了我们这一代,村中已经没有人会了,更别提我们的下一代了。如今父亲过世了,古篱笆楼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连最基本的维护都成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篱笆楼一天天地破败下去。”

马穆罕默的古篱笆楼,楼梯摇摇晃晃,二楼的5间房子已是满目疮痍,最南头的一面山墙裂了一个大口子,可维修需要将整面墙拆除,因为不懂建造技术,就任由山墙裂着大口子。最北头一间房则充当仓库的角色,里面堆放着各种草料、农具,一面墙上的草泥已经剥落,篱笆桩子触目可见;只有中间一间正房里摆放着一些家具,马穆罕默说,这里比较凉快,夏天全家人会搬到这里住。仔细看去,门楣、屋檐因木材腐朽而显得破败不堪,但依稀可见凝聚了建造者心血的雕刻精美的雕花。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的建筑形式和建材的不断出现,各个村庄兴起了拆旧建新的风潮,以致篱笆楼濒临绝迹。在孟达村,古篱笆楼被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只有三户;而据循化县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县的古篱笆楼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一百多座减少至14座,而元代时建造的古篱笆楼已无处可觅其踪影。历经几个世纪的拆建改修,尤其是人为拆除建筑群落的现象突出,使得古篱笆楼遭到了严重破坏。

何永忠认为,只有保护了古篱笆楼的原生态形体,保护了它的建筑艺术内容和文化表现形式,才能[实现有效而全面的保护。然而,在目前已无传承人、古篱笆楼风雨飘摇的现状下,循化古篱笆楼的境地危险至极。其原因有:一、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的改变,年轻一代已不再对篱笆楼及其技艺感兴趣;二、老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传承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三、人为拆除,使古楼越来越少。

 
标签: 撒拉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黄河石画” 撒拉族悠久的民间艺术
    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里的石头登堂入室,成为受人们喜爱的黄河石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这种用黄河里的石头作的画已注册“撒拉黄河石艺”(简称“黄河石艺”)商标,并申请了国家专利。“黄河石艺”创意人“黄河石艺”创意人、循化县旅游
    06-21 撒拉族
  • 撒拉族宗教信仰 伊斯兰 穆斯林 清真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现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已达13亿多,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伊斯兰教是讲求真理的宗教,其教义包罗万象。它的本质是教人分清真假,鉴别善恶,兴利抑害;其核心是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