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怎么死的?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是个怎样的人

   2020-02-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曾纪泽,字劼刚,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的长子,著名外交家,享誉海内外的爱国者。曾纪泽自幼受父亲严教、家风熏染,苦读诗书。成年以后在科场不遂意,即绝意科名,但更加勤勉治学,广泛涉猎,除了经史诗词,旁涉篆刻音律骑射,擅长书

曾纪泽,字劼刚,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晚清重臣曾国藩的长子,著名外交家,享誉海内外的爱国者。曾纪泽自幼受父亲严教、家风熏染,苦读诗书。成年以后在科场不遂意,即绝意科名,但更加勤勉治学,广泛涉猎,除了经史诗词,旁涉篆刻音律骑射,擅长书画。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拘泥于中国传统史学,对近代西方科技知识产生广泛兴趣,在金陵随父期间孜孜不倦请教洋专家,研习英文,以后一直坚持不断,并能交往应酬。曾纪泽在1870年(同治九年)考荫入官,得补户部员外郎之职,但并未进京就职,而是陪伴病重的父亲左右。父亲去世后,承袭一等勇毅侯。在京期间继续热衷洋务,结交同文馆洋人教员和使馆官员,关注与泰西各国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时事。

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奉朝廷派遣到英法两国担任公使。两年后,又被委任为驻俄罗斯公使,开始了他一生最艰巨也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使命----对俄谈判收回伊犁。他抱着勇夺虎口之食、力揽即逝之波的决心,经过近一年的外交斗争,以大无畏的勇气胆识和机智灵活的策略,终于迫使沙俄同意修改前一年与清政府钦差大臣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收回该约割让给俄国的半数以上的国土,取得了晚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外交胜利。

此后又满腔激愤,投入了因法军侵略越南引起的对法艰苦交涉,他坚持法国必须撤军的强硬立场,但因朝廷软弱妥协势力的阻碍,使得他的努力归于失败,他被解除驻法公使,排除在对法谈判之外,使得中国本来打了胜仗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条约。曾纪泽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从英国回国,担任一个没有什么实职的海军事务衙门帮办大臣。回国后一直心情抑郁,加上多年积劳而成的疾病,于1890年51岁时,过早地离开人世。

曾纪泽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外交家,他在与西方列强外交谈判斗争中,一扫过去在西人面前昏聩无能、摧眉折腰的猥琐形象,展现了中国人大义凌然、敢于挺起胸膛反抗外强欺凌的风骨,为国家为民族赢得了尊严。我们后世的人应该永远铭记他的功劳,感念他的贡献,学习他的人品,更要宏扬他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严复在英国时,说曾纪泽“门第意气太重,天分亦不高”、“喜为轻藐鄙夷之事”、“天分极低,又复偷懦惮事,于使事模棱而已,无裨益”萧一山在所著《清史大纲》一书中评“曾纪泽是我国当时最了解国际形势的外交家”,对使俄换约“不矜不伐,操心虑患的态度,真不愧为曾文正公之子!

 
标签: 曾国藩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国藩是哪个朝代的 曾国藩介绍
    曾国藩是哪个朝代的 曾国藩介绍
    1、曾国藩是曾国藩是清代。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2、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十四年(
  • 曾国藩简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传奇人生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
  • 清朝官史 曾国藩为何不得咸丰帝重用?
    自太平军起事后,咸丰可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前线送过来的奏折,不是说这里让人给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挨了一棍,久而久之,皇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都不怎么敢相信自己也
  • 后世对曾国藩评价为何不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外惭清议,内咎神明
    12-28 曾国藩
  •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因何事3次想要自杀?
    他被慈禧称为“天下第一正人”;治家严苛;“曾剃头”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如麻;功成名就之时,部下曾劝他称帝;表面风光之下,实际上他终其一生都是战战兢兢,曾经三次自杀……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理学大师,为师为相,立德立功立言,在崇拜者眼中
  •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 住房是个很大的问题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京官租房四大特点 注重体面讲究风水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
  • 曾预言清朝灭亡的人是谁?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简介
    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
  • 揭秘天津教案为何使曾国藩背上卖国贼的名号?
    清朝同治皇帝年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天津民众为反抗外来教会的压迫,被迫进攻教会机构,最终导致了数十名外国教徒被杀。事件结束后,清王朝受列强压迫,不得不将犯案的民众处死,处置相关官员,这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那么这件惨案的究竟是为什
  •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治晋日记 可媲美曾国藩家书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蒋介石称阎他是“晋文公”之类的人物。“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做学问”,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因而诞生了“只记理”的日记,在此后的岁月里,“记理”成了他的习惯。
  • 曾国藩遗嘱的四句话 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
    12-26 曾国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