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汉献帝“自愿让位”是谁给出的谋划

   2020-12-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其实,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回中,曹丕对于禅让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现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出戏的开头,借鉴了王莽篡汉的手法,先是凤凰麒麟黄龙这些所谓的祥瑞出现,然后编造“谶讳”之语,“鬼在边,委

其实,在《三国演义》“曹丕废帝篡炎刘”这回中,曹丕对于禅让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现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出戏的开头,借鉴了王莽篡汉的手法,先是凤凰麒麟黄龙这些所谓的祥瑞出现,然后编造“谶讳”之语,“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汉字很适合编造此类的鬼话,任何一个字都能拆开来,并且依据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拆法。接下来,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禅让要心甘情愿,顺理成章,正大光明,那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不负汉献帝的重托,曹丕才万分无奈地挑起了这幅重担。要达到这样的演出效果,对演员的实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不过,不用担心。台前幕后的演员们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主分忧解难。

首先得有跑龙套的,干脏活累活。华歆就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模范,他是曹丕篡汉的急先锋,总是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他不怕当世,更不怕后世的谩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骂去吧!华歆去逼汉献帝“效尧舜之道”,他威胁汉献帝,不识时务恐遭不测。汉献帝拂袖而起,王朗赶紧给华歆使眼色。华歆立刻心领神会,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凶神恶煞般地说,“许与不许”你早点给个话!禅让完成后,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警告汉献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乱说乱动。华歆并非不知道这活很脏,但他的整个行动,无耻果敢,一气呵成,说明他不是被动的,而是勇挑“脏担”。当然,如果曹丕授意华歆去威逼汉献帝,估计华歆也没别的选择。也许,华歆早已料到这一层,所以,干脆争取主动。《三国演义》写尽了禅让的虚伪,但是,只有华歆是本色演出,是真实的,因为他最无耻。这是一个真实的华歆,是这出戏中的一条指哪往哪咬的狗。

汉献帝无奈,只好“自愿”让位。曹丕听说后,以为戏到此落幕了,“大喜”,便要接受。司马懿阻止说,还不行,虽然诏书已经到了,但是您还应该“上表谦天位,以绝天下之谤。”演戏就认认真真地演,不是没有用的,为的是“绝天下之谤”,就是天下人明知禅让是巧取豪夺,然而却无法挑他的理儿。曹丕采纳了他的建议,说自己德行不够,请汉献帝“别求大贤,以嗣天位”。汉献帝又一次“相让”,有了上一次司马懿的点拔,曹丕“欣喜”之余,心里很不踏实,对贾诩说怕被后人冠以篡窃恶名。贾诩的办法是把暗箱操作的事情,放到大庭广众下,完全透明,在文武百官面前,让汉献帝亲自捧着玉玺献给曹丕。这样就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了,大家都看到了,这江山是人家非要给,不要都不行,看谁还敢说篡窃。

至此,禅让完美谢幕了。在这个过程中,曹丕表现很幼稚,容易急躁盲动,沉不住气,幸亏由司马懿和贾诩两位政治高手操纵着。司马懿和贾诩处在幕后,干的是干净活。他俩虽然出场不多,但总在关键的时候出手,表现出扎实的“禅让学”功底,是真正的主角。如果是一个敏感的主子,这种学问会让他后背发凉冒冷汗的。贾诩和司马懿岂能不知?因此,曹丕篡汉以后,贾诩选择了退,连子女的婚姻都选普通的人家,以保全身家性命;司马懿是选择了进,众所周知,司马氏最终也演出了禅让大戏,以晋代魏。

人们看晋朝的历史,往往会很不舒服,尤其是司马氏父子,他们简直就是阴谋诡计,奸诈狠毒,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代名词。其实,种子早在曹魏时期就种下了,“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事后,曹丕对群臣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曹丕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禅让,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幅奸人知奸,贼人知贼的嘴脸。但是,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谁说谁没素质,这也是曹丕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另外,曹丕政治上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对待司马懿与贾诩的问题上,他俩精通“禅让学”,厚黑的功夫深厚莫测,难保其中的某一个将来不会对他或者他的子孙也来一个禅让?!曹丕对此并没有提高警惕,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曹丕的错误。

 
标签: 三国 汉献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