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奇才 孙膑如何带领齐国崛起

   2020-02-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军事典故的军事家,如“围魏救赵”,如“添兵减灶”等等;他是一位刑余之后的残疾人,之所以受刑,是因为同行的忌妒。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大名鼎鼎,但其实是有姓无名。司马迁称之为“孙膑”,而这个膑字,《辞源》的解

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军事典故的军事家,如“围魏救赵”,如“添兵减灶”等等;他是一位刑余之后的残疾人,之所以受刑,是因为同行的忌妒。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大名鼎鼎,但其实是有姓无名。司马迁称之为“孙膑”,而这个膑字,《辞源》的解释是:一、胫骨,膝盖骨;二、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酷刑。即便在后来的魏晋时期,虽有名士们闹出了许多荒唐事,但也还无人荒唐到用“膑”这样倒霉的字眼来取名的,更何况是在各种流派思想撞击的火花最为壮观的战国时代呢?因此,我们虽仍照司马迁老先生之称呼谓其孙膑,但认为他是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家,应是不误的。

司马迁断定,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人。他认为在孙武离世一百多年后,孙膑出生了,然具体的出生地也不详,只知在“阿、鄄之间”,鄄即今山东省之鄄城,那么孙膑是山东人。这种有点似是而非的叙述,我们不能苛求于司马老先生,毕竟,那时能保护史料留传的方法不多。然当今有位为某庞大“孙子兵法研究会的会长”,在其精美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孙子某某世孙”字样。孙子离世才一百多年,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记其子孙时已语焉不详,真不知这位“研究会会长”是如何“研究”出自己是“孙子第某某代孙”来的!

孙膑年轻时,和一个叫庞涓的人一道学习兵法。跟谁学,司马迁没有说,后人补充说是跟随鬼谷子学的,算野史,供参考而已。庞涓先一步出师,到了魏国,受到重用拜为将。当上了将军的庞涓却悬着一颗心,那就是惧怕他的同门师友孙膑,因为他自知才能不及孙膑,若孙膑也来到魏国,那么,凭本事将会得到魏王更大的重用;若孙膑投奔他国,在战乱无一日停息的那个时代,他又难免和孙膑在战场上相见,一旦相见,他自知不敌。于是,他将孙膑骗到魏国,捏造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不仅在孙膑的脸上刺了表明孙膑是罪犯的字,还惨无人道地给孙膑施了膑刑。孙膑的膝盖骨被剔去了,成了个残废之人,后人便以“膑”名之,反到将他的真名忘了。好在名字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孙膑原来符号的丢失,并不影响他伟大而真实的存在。

孙膑脸上被刺下了侮辱人格的字,而且再不能行走,庞涓那颗悬着的小心眼终于放下来了。一个残废得不能行走的罪犯,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时,齐国有位使者来到魏国,孙膑设法偷偷地去拜望了齐国使者,向使者叙说了自己的遭遇。齐国使者一听,知道孙膑确是一位有才之人,而且很同情他的遭遇,便在使命完成后归国时,悄悄地将孙膑藏在车中载到了齐国,并推荐给了齐国的重臣田忌。田忌留下了孙膑,而且很友好地对待他。

孙膑在田忌府上虽然受到善待,但还没得到重视,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孙膑还没有机会展示他的才学。而这机会很快就来了。那时齐国的王公贵族间有一种赌博游戏,就是轮番骑马飞奔比赛,一般是每次跑三轮,以跑得快的次数多为胜。齐威王也喜欢这种赌博游戏。田忌每次与齐威王比,都很难取胜。孙膑在旁看后对田忌说:你的马比之大王的马来,并不差多少,我给你调换一下出发次序,你就一定胜出。田忌相信孙膑,便又和齐威王加大赌注比赛。临比赛时,孙膑告诉田忌:你和大王的马,都有上中下三等。你将下马对大王的上马,将上马对大王的中马,再将中马对大王的下马就可以了。田忌照此次序派马跑下来,一负二胜,果然胜了齐威王。这一样,田忌也就相信了孙膑的才能,于是将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以兵法问之,叹服,便拜孙膑为军师。

魏国伐赵,赵国请齐国出兵相救。齐威王准备拜孙膑为统兵大将,孙膑谢辞了。孙膑说:我是受过刑的残废人,不好担任大将。于是,齐威王拜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专为他设计制造的车子里,随军为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打算直接带领军队赶到赵国去帮助赵国,但孙膑说不可。孙膑对田忌说明不能直接带兵到赵国的理由时说:孙子曾经说过,要解开纷乱复杂的纠纷,握紧拳头使蛮力是不行的,必须用手指慢慢地解才能解得开;同样,要想解开正拼死搏斗的人,只靠力气想抓住他们的武器也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使争斗者因形势的限制而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国伐赵,必然将国内的精兵强将都带了出来,留在国内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罢了。将军不如带领军队直奔魏国,那么,他们就会立即从赵国撤兵回来自救的。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带兵直捣魏国。魏军果然大惊,立即从赵国撤兵,与齐军战于桂陵,结果被齐军大败。这一战例,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外延极大的成语“围魏救赵”。

孙膑在中国文化史上创造的另一应用很广的成语“添兵减灶”战例,则是发生在“围魏求赵”之后的13年。这一战,对方的主将还是孙膑的老对手庞涓,但交战的双方起了变化,是魏国和赵国联合起来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战国时期,朝友暮敌的事多的是,因此对救韩国是早救好呢还是晚一点救好,齐威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将大臣们召集拢来商量。成侯的看法是:干脆不救。田忌认为:要是不救,韩国可能降魏,最好是早救。孙膑说:若果韩魏两军尚未因交战而受到损失,在这种时候我们出兵救韩,则等于我们代韩受伐,反过来有求于韩,将会受到韩国的牵制。而魏国是想一举攻破韩国的,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只能求救于我们。我们应先承诺助韩但又不要过早地和魏国直面冲突,那就可名利双获了。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计谋。果然,韩国仗着有齐国帮忙而接连和魏国打了好几仗,但都失败了,国力大弱,只得再求救于齐国。齐国这时才派兵,仍由田忌任将军,孙膑为军师。齐军还是采取围魏之策略,大军直接开往魏国。庞涓得到齐军直奔魏国的消息,马上回师迎敌,魏国也派出了以太子申为将的大军迎敌。而这时,齐军已经深入魏国了,前后都有魏军,形势显然对齐军不利。孙膑对田忌献计说:三晋之军向来勇猛而且很轻视我们齐军,总认为齐军将士都是些胆小鬼。我们要想取得这一战的胜利,就得利用敌军这种轻敌的思想。兵法上说:不顾百里之遥而逐利的,将损失上将;不顾五十里之遥而逐利的,军队最多只有一半能到达。我们可采取第一天筑十万口灶,第二天则只筑五万口灶,第三天进一步减少到只筑三万口灶的办法,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这一计策。庞涓一看齐军的灶逐日减少,大喜,对手下说道:我就知道齐军都是些胆小鬼嘛!他们得知我大军回师,不过三天军士就逃亡了大半。于是,他放弃了步兵,只带着精锐轻骑加紧追赶。孙膑估算庞涓必然上当,而且当晚就会追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很窄,道两边地势险要,可设伏兵,他令军士砍下一棵大树,剥去树皮以露出白色的树心来,在树心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传令叫一万多善于射箭的士兵就近埋伏,并命令他们:一旦看见这棵树下出现火光,就对准火光万箭齐发。庞涓率军追到,见道中有大树,树上有字,可天黑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便叫士兵点火来照。这一来正中孙膑之计,庞涓还未将字读完,齐军已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至此,庞涓已知败局无可挽回,只得长叹一声:让你这小子成名了!便举剑自杀。齐军大破魏军,将魏太子申俘虏回国。

庞涓临死前的牢骚发得不错:这一战,最终成就了孙膑军事家的英名,并永垂青史。

 
标签: 孙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孙膑的老师到底是何方神圣 孙膑的老师鬼谷子介
    孙膑的老师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生卒年不详,他和庞涓都是师从鬼谷子。鬼谷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神秘感的人,他的生卒年不详,根据他的活动时期,可以推测他从轩辕时期直到秦朝,历时一千年有余。一个人能活上千年,科学告诉
  • 孙膑"声东击西"两败魏师 庞涓智穷自刭而亡
    孙膑与庞涓的斗智:战国时齐军围魏救赵是历史上“声东击西”的著名战例,其中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更是堪称经典,毛泽东对这场战争中孙膑的谋略给予很高的评价。冲其方虚疾走魏都《资治通鉴》记载,东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伐
    12-28 孙膑庞涓
  • 关于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
    孙膑这个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大家。“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绝爱奇功成砍树,何缘卫足不如葵”,这首诗歌就是称赞孙膑在军事上的成就的。孙膑,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主要的活动时
    12-23 孙膑
  • 战国兵家代表人物: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家孙膑
    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军事典故的军事家,如“围魏救赵”,如“添兵减灶”等等;他是一位刑余之后的残疾人,之所以受刑,是因为同行的忌妒。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大名鼎鼎,但其实是有姓无名。司马迁称之为“孙膑”,而这个膑字,《辞源》的解
  • 孙膑为什么要装疯 揭秘孙膑是如何脱险的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奇人鬼谷子的弟子,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两人先后投奔魏国,却因为庞涓的嫉妒,两人的人生走向完全相反,他们俩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庞涓先于孙膑来到魏国,他受到魏国的重金招贤的引诱,不顾学业
    12-13 孙膑
  • 孙膑为什么要装疯?被挖了髌骨还能活吗?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奇人鬼谷子的弟子,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两人先后投奔魏国,却因为庞涓的嫉妒,两人的人生走向完全相反,他们俩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庞涓先于孙膑来到魏国,他受到魏国的重金招贤的引诱,不顾学业
    12-11 孙膑髌骨
  • 孙膑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关于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孙膑这个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大家。“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绝爱奇功成砍树,何缘卫足不如葵”,这首诗歌就是称赞孙膑在军事上的成就的。孙膑,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主要的活动时
    12-08 孙膑
  • 庞涓怎样虐待孙膑?孙膑怎样装疯卖傻保全自己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
    12-05 孙膑庞涓
  • 孙膑的故事:历史上皮鞋的发明始祖竟然是孙膑
    在很早以前,我国的皮鞋业就很发达了,世界上的第一双皮鞋就诞生于中国。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与庞涓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的将军,他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就耍阴谋害他。将孙膑施以刖刑(去膝盖骨),使他残废,并将他软禁起来。后来,孙
    12-04 孙膑皮鞋
  • 孙膑为何不能逃脱庞涓残害 孙膑的儿子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同门师兄庞涓的故事,至今已经流传了千年了,关于孙膑受刑,身残志坚,仍然得到齐国重用,帮助齐国灭掉魏国的战役中,指挥全军,终于报了庞涓陷害自己的大仇。这样极具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发生后多少年,就把人民大众改编戏剧化了
    12-03 孙膑庞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