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朱载垕 竟让明朝赚走世界三分之一财富

   2020-09-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天生软心肠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前做了三十年裕王,期间最大的爱好便是吃驴肠,逢年过节的时候,必然要有驴肠这道菜,儿子出世这类喜事时,也要吃驴肠庆祝。甚至好多次碰到愁事,以至长吁短叹的时候,也要靠吃驴肠来消愁。可在他登基后,一次偶然路过御膳房,

天生软心肠

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前做了三十年裕王,期间最大的爱好便是吃驴肠,逢年过节的时候,必然要有驴肠这道菜,儿子出世这类喜事时,也要吃驴肠庆祝。甚至好多次碰到愁事,以至长吁短叹的时候,也要靠吃驴肠来消愁。可在他登基后,一次偶然路过御膳房,听到里面传来驴子的惨叫声,召来厨子一问才知道,原来驴肠这道菜,做法十分的残忍。朱载垕随即下旨,从今往后,再也不要给他做驴肠吃。此后一直到他六年后驾崩,他再没吃过驴肠。

天生苦孩子

明朝诸帝中,朱载垕堪称童年最苦命的一位。早年笼罩在他身上的最大阴影,便是父亲嘉靖帝笃信的“二龙不相见”之说。

也就是“真龙”皇帝倘若和“未来皇帝”见面,必然会闹灾。怕闹灾的父亲,因而也多次拒绝和朱载垕见面,甚至每次朱载垕去请安,也总被挡在宫门外。母亲康妃也无法和儿子相见,不但临终时的最后一面没见到,就连给母亲守孝三年的请求,也被嘉靖皇帝干脆利落的拒绝。最后的母爱,也被父亲无情的剥夺。

嘉靖的父爱

在当时臣子以及后世好多人看来,嘉靖皇帝对待朱载垕这个儿子,几乎刻薄到无情:平日不见面,生母去世不批葬礼,而后朱载垕的爱子以及发妻李氏相继病故,丧葬礼仪更被嘉靖帝直接否决。外加嘉靖帝迟迟不立太子,以至于朱载垕的弟弟景王也上蹿下跳,专注争皇位好些年。无奈的朱载垕,也只好默默忍受。

总算忍得云开,弟弟景王被父亲轰出了京城,而且病故之后,嘉靖皇帝还给下了个断语:这小子一直都忙着争皇位,该死。而后朱载垕的儿子(后来的万历帝)出世,嘉靖帝也终于淡淡的说:多了个皇孙,也算是个喜事吧。而这位小皇孙,也一直没有得到祖父的赐名,直到朱载垕登基后,才有了自己的名字。但也正是在这些年里,嘉靖帝不断把高拱等才俊安排在朱载垕身边,把他当做未来帝王来培养。

嘉靖四十五年,生命已到弥留阶段的嘉靖帝,终于传召朱载垕进见。而后驾崩于乾清宫。有野史说,临终前的嘉靖帝老泪纵横的对朱载垕说:为父不是不想见你,可道士们说,我们“二龙不相见”,见你就是害你啊。无论野史说法是否为真,三十多年里,嘉靖帝确实以最冷漠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最深情的爱。

爷俩被臭道士给隔开了

皇帝太委屈

比起父亲嘉靖帝朱厚熜来,即位的隆庆帝朱载垕,因为他用人得当,朝廷内人才济济,国家经济全面恢复,外患消弭,军备振兴。他在位的时期,是后世公认的明朝“隆万中兴”的开始。

但他本人,却是一个挨骂非常多的皇帝,骂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说他懒,比如御史郑履淳就曾写奏折批他,质问说皇上在位三年,曾经召见过大臣吗?曾经亲自主持筹划过国家大事吗?您对奏章的批复,是您自己写的吗?而骂的好色的更多,除了他那些具体行为外,有些言官甚至捕风捉影,比如御史蔡汝贤就曾上奏说:皇上您这两天瘦多了,肯定是经常宠幸女人,您可不能这样啊。

对这些骂他的奏折,朱载垕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宽厚,大多数的奏折,他既不惩罚上奏官员,也不批复,基本都“留中”了,少数例外的,比如蔡汝贤的那份奏折,他还特意批复了,在批复中回答说:我这两天真的没有宠幸贵妃,我瘦确实是因为干工作累的。

天子的银库

登基后的朱载垕,面对的是朱厚熜留下的烂摊子。北方鞑靼部落持续进犯,国家财政严重紧张,他登基早期,国家粮仓里的存粮,仅仅足够支用一个月。他登基后的种种举措,后人称赞比较多的,包括有停止各类道教活动,带头恭行节俭,遏制兼并,平反冤案等。

大多是对朱厚熜在位中后期种种过失的补救。而他做的最重要的两个事情,一是整顿军备,二是开放对外贸易。这位被看做“软弱”“温和”的帝王,对于军备却极为重视,他登基后的第二天,即下诏书给明朝九边边镇,希望各个边镇通力合作,早日打大胜仗。

也正是他在位时期,抗倭名将戚继光北调蓟州,加强北部边防。另一位后来的名将李成梁,也正是在他在位的第一年提拔为辽东总兵。隆庆三年(1570年),他还在皇宫举行了明王朝历史上最盛大的阅兵仪式。明朝武备的重振,确实从他开始。

而开放海外贸易方面,朱载垕的举措,就是历史上的“隆庆开关”,对于朱元璋的“海禁”祖制,表面上他并未违反,而是在福建月港开设经济特区,允许沿海商民经此地出海贸易。之后的几十年里,福建月港迅猛发展,号称“天子东南银库”。更直接的世界意义是:西方历史学家认定,从那以后直到明朝灭亡,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都让中国赚走了。月港,在欧洲商人的说法里也有了个绰号:银泵。

燥脾气海瑞

朱载垕经济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富庶的应天地区。标志性事件,便是任命大名鼎鼎的直臣海瑞就任应天巡抚。而后,便闹出了著名的“海瑞罢官”风波:海瑞到任后,在当地遏制兼并,惩办豪强,兴修水利,推行新政,连退休阁老徐阶也被整得七荤八素,也终于闹得朝野震动。

但对这事,朱载垕却采取了理性的处理措施:既下诏表彰海瑞,支持了海瑞的新政改革,又以调任海瑞做南京粮储的方式,及时叫停了海瑞的过激行为,确保了地方稳定。但海瑞本人却气炸了,不但辞官抗议,还上了一份奏折,指责朝野官员“皆妇人也。”

面对如此激烈的攻击,首辅李春芳哭笑不得,不由自嘲说“那我应该是个老太婆吧”。朱载垕得知此事后,也顺带调侃了下李春芳:国事艰难,你这个老妈子可辛苦了。

铁腕治腐败

朱载垕在历史上的最大形象,便是好脾气。经常是朝臣在眼前吵翻天,他也淡定不发火。但好脾气的朱载垕,却也有强硬的一面,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整顿贪污腐败。

从隆庆元年起,官场便掀起整顿风暴,不但大批贪官落马,甚至好些没有劣迹但是尸位素餐的庸官,也纷纷下岗。即使这样,朱载垕还不满足,隆庆二年正月,听说好些贪官只是被免职后,朱载垕立刻不干,下令不但要追究贪官们的经济责任,还要把这群贪官的相关劣迹详细整理,公告天下。

照着今天的话说,就是治不死你,也要臭死你。对那些考察中顺利过关的干部,朱载垕也不忘了敲打,下旨教育说:尔等或被简用,盖宽之也。你们能过关算运气好,以后好好办事。

我可不学爹

朱载垕经常被言官批评不干活。他执政的六年里,明朝政坛的主要景象,就是官员之间拉帮结派,相互争斗。但对这个问题,朱载垕不是不知道,一次他询问张居正说,听说现在朝中有很多党,你是属于哪个党啊,张居正答,君子不党,让他们吵去吧。

朱载垕听了很高兴,也大手一挥,对,让他们吵去。隆庆四年(1570年),长期侵扰明朝边境的鞑靼可汗阿勒坦,和明朝商谈“封贡和议”,也就是明朝册封阿勒坦,双方开放贸易,停止战争。

这个决策当时在明朝朝野引起震荡,支持派和反对派吵成一团,大臣们请朱载垕来拿主意,朱载垕答:你们商量着办吧,商量好了报给我。我可不想学先帝(朱厚熜),天天干活还挨骂。

皇上有点懒

仁厚皇帝朱载垕,最让大臣们诟病的缺点,便是“懒”。一是常旷工,动不动就下旨“免朝”,也就是歇班。二是上班后常偷懒,坐朝的时候常“临朝渊默”“未尝发言”,也就是发愣犯呆。

照着《国榷》里的评价说:朱载垕和他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爹(嘉靖帝)虽说不上朝,但擅长拿捏群臣,闹得大家即使见不到皇帝,也常紧张兮兮。朱载垕却是即使上朝也常发呆走神,大臣们反而精神放松。

但比起上班来,朱载垕的业余生活,却是十分丰富多彩,一是喜欢收集奇珍异宝,而且各地上贡的珠宝,他还喜欢亲自查验鉴定,辨别真伪,还曾因为鉴定珠宝不合格,罚了户部官员半年工资。二是好色,除了密集性宠幸嫔妃外,还多次在民间大选秀女,甚至闹出了“诈骗事件”:一个叫张进朝的太监,在湖北当地诈称替朱载垕选秀女,借机大肆敛财,吓的当地百姓纷纷嫁女。整整两个月,共诈骗白银十八万,折合人民币六千四百多万。

官场的笑柄

朱载垕登基,接盘的是父亲嘉靖帝的烂摊子:太仓的存粮只够用一个月,户部更穷的叮当响,连南方剿匪的军饷都拿不出,只能下令前线将士自筹。里里外外,都十分缺钱。正为这事犯愁间,陕西按察司副使姜子羔出了个“好主意”:地方官以往进京汇报工作,都要上下打典。干脆就让地方官把这钱拿一部分给朝廷,国库不就充实了?

谁知奏疏上去,却惹得朱载垕十分生气,反而颁下严令:禁止地方官以进京的名义摊派勒索百姓。本想投机的姜子羔,挨了一顿骂后被降职不说,更成了当时官场的笑柄。好些大臣教育自家子女,总拿姜大人做反面教材。换成今天的说法便是:做官不能太姜子羔。

师徒情义深

朱载垕最信任的人,当属内阁大学士高拱。高拱从他做裕王时期,就曾是他王府里的讲官,二人建立了极深厚的感情。他登基为帝初期,高拱在徐阶的排挤下一度罢官回乡,朱载垕还特意派最亲信宦官随行护送,一路照料高拱的饮食起居。

一年后高拱复职,每逢疑难大事的时候,只要高拱来了,愁眉不展的朱载垕就一定会喜笑颜开,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先生(高拱)一定会有办法的。

隆庆六年(1572年)正月,身染沉荷的朱载垕召见两位辅政大臣——高拱与张居正。面对病入膏肓的皇帝,两位大臣嚎啕大哭,但朱载垕却特意把高拱叫到身旁,拉开胳膊对高拱苦笑说:先生你看,我身上的创伤,一直都没有落疤呢。然后朱载垕强撑病体,带着两位大臣巡视乾清宫,整个一路,张居正在后面跟着,而高拱则挽着朱载垕的手走在前面。

回到寝宫前,按照惯例,皇帝应该休息,大臣应该告退,然而张居正告退了,朱载垕却依然拉住高拱的手不放,对高拱说了句“送我”,说此话的时候,君臣二人都眼含热泪。中国历史上,这是一对难得心心相知终生的君臣。

最得百姓心

朱厚熜和朱载垕父子,他们执政的成就,从他们过世时百官以及民间的态度就可看出,朱厚熜过世时,按照明朝人笔记的说法,民间百姓,居然还有自发放爆竹庆祝的。而朱载垕则不然,噩耗传来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哭得稀里哗啦。

高拱在聆听遗诏的时候,当场就放声大哭,完事后走到宫门外,又忍不住大声嚎啕起来。曾经写奏折骂过他的言官詹仰庇,在家哭到了昏厥。河北肃宁县的百姓们,在他登基初期,曾经由他下旨,发还了被宦官侵占的土地,在他死讯传来时,肃宁当地官民百姓还为朝廷上奏,要求为他立庙纪念。并说噩耗传来时,家家都啼哭不已。

这位被后人看做软弱的皇帝,却是一位颇得民心的皇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