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花和尚鲁智深因何而死 鲁智深身死之谜

   2020-02-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花和尚鲁智深是家喻户晓的水浒名人,他慷慨仗义,古道热肠,弃前程而不顾义助金翠莲;他兄弟情深,义薄云天,舍性命而不要冒死救史进;他大智若愚,洞察世事,却富贵而不取立地成真佛。这样一位在《水浒传》中近乎完美的人物最终也以最为圆满的方式离开了纷绕

花和尚鲁智深是家喻户晓的水浒名人,他慷慨仗义,古道热肠,弃前程而不顾义助金翠莲;他兄弟情深,义薄云天,舍性命而不要冒死救史进;他大智若愚,洞察世事,却富贵而不取立地成真佛。这样一位在《水浒传》中近乎完美的人物最终也以最为圆满的方式离开了纷绕的尘世,以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大智慧偈语修成正果,终得圆满。然而抛开玄幻的色彩,在鲁智深近乎完美的谢幕之中,姚看江湖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写出来与诸君共研之,一起探求鲁智深的真正死因。

首先,且看一下鲁智深圆寂的全过程: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书中以神话的色彩为鲁智深之死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但若回归到现实社会,鲁智深之死立刻便变得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探究鲁智深可能的几种死因:

死于突发疾病

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是高致命性突发疾病,而鲁智深身形偏胖,嗜酒如命,膳食单一,以肉为主,属于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事发前,鲁智深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提铲御敌,这种精神的一惊一乍和突然的剧烈运动,极易造成血斑的脱落堵塞,是诱发心梗、脑梗的重要原因。而折腾大半夜筋疲力尽后的高温洗浴,会造成身体水份的进一步流失,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加速心梗、脑梗的发生。因此,鲁智深死于突发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以当时情况来看,鲁智深是在思维清晰,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明确表达了当晚圆寂的意愿,并且写有作为遗言的偈语,这种有计划的圆寂和突发病症碰巧发生在一起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这就好比一个跳楼自杀的人,半空中又突然死于心脏病一样,这种概率是存在的,但微乎其微。而且还应该明确的是,鲁智深是在听得潮信之声,顿悟“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之意后,才临时做出圆寂决定的,而并非是感觉身体不适、命不至朝才做出此决定的。立地成佛乃是僧人的最高境界,鲁智深是绝对不会拿如此神圣的事情,做为掩盖病症的幌子,而且以鲁智深一贯的为人,也不会为此而说谎。所以,鲁智深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死于他杀

他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明取,以鲁智深的身手,想要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鲁智深,恐怕《水浒传》中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剩下的就只是暗害了。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方腊的残存势力盘根错节,大战之后一时还未能完全清除,他们当中很有可能便隐匿于六和寺中。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的国师邓元觉是僧人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应该不在少数。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必然被方腊余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官兵的强势镇压和鲁智深高强的本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势在鲁智深的茶酒,或者淋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鲁智深对于偈子中的圆寂之言是深信不疑的,他肯定会坚决执行,但他有可能坐到天明,然后拍着光头哈哈笑道:“直娘贼,原来是洒家错会了!”但若有人在此中暗作手脚,那么鲁智深之死便成了无头冤案。方腊残党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趁机大作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以当时的尸检技术未必能检测出一些特殊的毒药,更何况当时人们正沉浸于对鲁智深坐化成佛的盲目崇拜之中,完全不会对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产生质疑。凶手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既能达到毒杀鲁智深的目的,又能使自己全身而退,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死于自杀

花和尚鲁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误以为战鼓擂动,提铲便欲迎敌,被旁人拉住,方知此乃钱塘江潮信。闻得“潮信”二字,鲁智深猛然想师父智真长老临别时的四句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影响的鲁智深,竟然就此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虔诚之致地坐化。当时众人只以为鲁智深是戏言,唯有鲁智深本人信誓旦旦,虔诚以对,表达了必死之决心。依姚看江湖大胆推测,鲁智深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或是服食某种药物自杀身亡,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这种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一个人为了他所笃信的信念,可以做出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喜事。姚看江湖一点都不怀疑鲁智深舍生取义、立地成佛的决绝,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鲁智深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不管怎么说,鲁智深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杀成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

综上所述,时值壮年的鲁智深死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太多的巧合相配合,故概率极低;死于他人直接刺杀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死于他人暗算的可能性较大,应超过了60%;死于为追逐信仰的至高境界而实践“圆寂”偈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再考虑到鲁智深主观意识中强烈的圆寂意愿,那么此种死因很有可能便是鲁智深的直接死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潘金莲是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中潘金莲是哪个朝代
    1、潘金莲是北宋的。水浒传的故事是发生在北宋的。 2、楔子(即故事的印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起于仁宗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即公元1058年。终于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其间有段文字“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
  •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中高俅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高俅最后结局是
    1、《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2、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
  • 水浒中梁山第一条好汉为何被政治边缘化?
    梁山上谁是被政治边缘化的好汉?勿容置疑,就是豹子头林冲!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万夫不挡之勇。因受太尉高俅父子的陷害,结果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了梁山第一条好汉。其实,在《水浒传》中的所谓“逼上梁山”,说到底有两种“逼”法:一种叫做“被
  • 水浒传中的铁牛李逵究竟是个怎样的好汉?
    但凡明清古典小说里面,不管其出场角色有多少,其中,必然会有一个憨直的,负责搞笑的,惹人喜爱的角色,作为小说中的调味剂,为小说加上不少的幽默戏份——甚至,专门负责搞笑。这类角色往往性格单纯憨直,粗心胆大,有点笨笨的,心机也不高,甚至完全没有心
  • 水浒传中呼延灼为何要给高太尉写保证书?
    呼延灼是一代名将,当年老祖呼延赞闹革命的时候凭着一把铁鞭,打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人称铁鞭王的便是。到了呼延灼这里,本来功夫不亚于老祖,而且排兵布阵更胜于祖辈,可惜见臣当道,无奈只好在汝州分管军事。却说一日呼延灼正在闲坐,忽然上差来宣,原来朝廷
  • 揭秘:《水浒传》中描写的三个中秋惊魂之夜
    今天和大家说说《水浒传》中的中秋故事,也许你会发现施耐庵老夫子居然大动笔墨描写了中秋之夜不一样的几处风景,让人惊叹不已呀。第一个中秋:史家庄血战前的中秋此时的主角乃是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九纹龙史进,使得一条短棒,深受老师禁军教头王进的真传
  •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唯一当上皇帝的是谁?
    等宋江一走远,李俊立刻和童氏兄弟与约好的费保等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今泰国)的土皇帝。水浒108将,征讨方腊后,很多人再也没能回来,而回来的人中,除了公孙胜、朱武、燕青等人外,也没几个能善终的。在这些善终
    12-28 水浒传
  • 揭秘在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要私自把晁盖放了?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由于后续问题安排的不当,白胜被捉。白胜熬不过酷刑,经过州尹一诈,就把晁盖供了出来。于是,何涛何观察拿着公文,带着二十几个眼明手快的公人,直接到了郓城县捉人。这个何观察把一行人都藏在客店里,只带着两个跟随来县衙下公文。州
  • 梁山猛将成暹罗国之主 水浒好汉中结局最好的人
    水浒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经典场面:朝廷军队围剿梁山,被智勇兼备的梁山好汉战败,朝廷主将只好从水路落跑。这时,梁山水泊的芦苇荡里就会摇出一条船儿,上有一位悠然自得的好汉,唱着歌儿或是吟着诗儿,没等对方射箭,那好汉就先翻身跃入水中,然后朝廷的船开
  •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水浒传戴宗简介
    戴宗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