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拒绝指挥国共大决战背后的真实隐情

   2020-04-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吉林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林彪部队守不住,

抗战胜利,内战即开始。1946年春夏之间,国共双方在吉林军事重镇四平街展开一场大规模的阵地战。双方正在拉锯之际,蒋介石派白崇禧于5月17日飞往东北督战,指挥杜聿明,并其部下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攻下四平街,又继续进攻长春。林彪部队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方向撤退。

白崇禧飞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战况,主张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彻底拿下东北。当时孙立人率国军部队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100公里。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 6月6日,蒋介石下令停战(史称第二次停战令)。林彪遂有机会整军反击,东北形势逆转。

很多国民党人都对四平街的胜利和此后的战势逆转耿耿于怀,认为东北情况影响了整个国共内战的结果。白先勇(白崇禧之子)曾撰文详细阐述东北战事,他认为,蒋介石单方面下令停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美国方面希望国共和平,组织联合政府,马歇尔一直从中调停,给蒋介石施压要求停战,甚至几次上广播表示,要是不听话就断绝美援:另一方面蒋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断错误,他以为林彪已经溃不成军,没有战斗力,停下来再打还能打赢,没想到解放军很快反击成功。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副总统”,5月白崇禧由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上任后坚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紧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间的江淮山岳地带,运用攻势防御,坚持长期作战:同时指出中原必须统一指挥,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联防。

任命发表时,白崇禧“五省联防”的设想并未实现,蒋介石将华中战区一分为二,“华中剿总”设汉口,徐州另设一“剿总”,刘峙任总司令,白崇禧的设想被全盘打乱。他更认为徐州易攻难守,不适合做指挥中心,刘峙也不是一流战将,直接下了判断:“中原大军分割使用,将来必败无疑! ”鉴于此,白崇禧没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后因蒋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才勉强到汉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 “徐蚌会战”)尚未开始,因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失利,何应钦、顾祝同等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希望自崇禧能出面统一指挥汉口徐州两个“剿总”。

据白先勇回忆,10月30日白崇禧由汉口飞回南京,当天看起来还颇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绝接受统一指挥权。白崇禧发现徐州“剿总”早已把国军主力的几个兵团部署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及津浦铁路线上,各一字排开,成为一个“死十字”,徐州平原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战事迫在眉睫,要重新迁动几十万大军已无可能。加上徐州“剿总”的部队将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等人都是蒋介石的黄埔爱将,白崇禧此前和他们并无渊源,难以指挥。

白先勇对父亲 “拒绝指挥”的评价是:“十月卅日晚父亲所作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但事后看来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择……徐蚌会战,乃国共内战最后决胜负的一仗,成败责任非父亲一人所能担当。事后看来绝非仅仅是军事,他作这项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折损60万大军。如果当初一开始蒋介石便采用父亲‘守江必先守淮’,设‘剿总’于蚌埠,由父亲统一指挥策划,恐怕战争结果不致如此。父亲拒绝指挥徐蚌会战,蒋颇不谅解。 ”

两岸都有史书称,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失利,蒋介石嫡系部队损失几近殆尽,蒋数次命令白崇禧出兵救援,白“按兵不发”,“蒋愤掷电话筒、掀桌,痛骂粗话”。

白先勇认为,这一段历史是外界对父亲白崇禧最大的误解:“两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观,大陆这边的历史会是国民党反动派内讧;台湾那边,徐蚌会战失败,蒋介石要负最大责任,但是国民党的历史也不好讲,要找个‘替罪羊’,说我父亲按兵不动。但是父亲派了黄维军团12万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战役,半路被拦截,黄维被俘虏,这些都是史实。别人都说他徐蚌会战冷眼旁观,按兵不动,让蒋介石失败,完全不是这回事。我父亲怎么会看着国民党败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吗? ”

1954年3月,台北“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弹劾白崇禧,重点是指控徐蚌会战白 “按兵不动”,不救援徐州。白崇禧书面答辩如下:“华中辖区奉命调往增援徐州部队计:黄维兵团所属之十八军(胡琏)、八十五军(吴绍周)、第十军(熊绶春)及整编第二师(师长何竹本),皆为华中最精锐之部队,由信阳、确山地区向蒙城方面增援。又二十军、二十八军两个军,亦由汉口地区由长江赶运浦口驰援,另辖区仅有之一个战车营亦随往参战。计兵力五个军一个整编师,乃系华中主力,均系增援徐蚌,几乎全部牺牲。 ”

白先勇如此描述白崇禧答辩的场面:“在‘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上,父亲亲自上陈,一一答辩,干余‘国大代表’给予热烈掌声,公道自在人心。 ”

 
标签: 白崇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军阀白崇禧台湾暴毙 因何最终落得悲剧下场?
    1966年12月1日,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的第二号人物白崇禧在台北寓所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因,外界传说甚多,而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李宗仁曾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
  • 红军长征如何进入贵州 白崇禧命桂军一路相送
    参与拍摄《七千俘虏》的周游回忆,"白崇禧亲自在桂林指挥。他命令廖磊所率的第七军紧跟着红军之后,彼此相距四十华里,一路相送,一直把红军送入贵州省"。当时参加在湘江围追堵截长征红军的国民党部队有湘军刘建绪的二十八军、桂军夏威的十五军,吴奇伟的四
    12-08 白崇禧
  • 桂系军阀白崇禧拒绝支援蒋介石 难道是与老蒋不
    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国共两党领导人曾经在重庆举行会谈,并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双十协定》,但就在1946年,国共双方在今天湖北、河南两省交汇处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全国国共内战就此打响。1946年的春夏时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白崇禧
  • 廖磊因不愿残杀老乡与蒋介石不合却得白崇禧赞赏
    廖磊,广西陆川人,是桂系部队中的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内部也十分受人尊重,位居上将。他从小就对军事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一九零七年,他就读广西的陆军小学堂,毕业后又考进了湖北第三中学堂。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廖磊义无反顾地参加了革命,成为了一名士兵。
  • 军阀新桂系的三大巨头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新桂系军阀主要由三个人主持,这三个人就是被合称为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1891——1969)、白崇禧(1893——1966)、黄绍竑(hóng)(1895.12——1966.8)。1.李宗仁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
  • 蒋介石谈接班人首选白崇禧 蒋身边人惊讶不已
    古语有云:“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国共两党的领导者——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曾为了找一个“守江山”的人煞费苦心,更有传言称,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欲提毛泽东为接班人。蒋介石成为孙中山的继任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孙中山临逝世
  • 民国金融战 白崇禧印上亿假人民币投放解放区
    新版百元人民币发行,精细的防伪标识立即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假币是老百姓比较头疼的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币跟随解放军的脚步通行全国的时候,假币就出现了。上海,也成了当时人民政府反假币战的中心。舞厅老板娘家搜出印假钞机1949年,中国共产
  • 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战神”之号从何而来?
    白崇禧是中华民国的陆军一级上将,首任国防部部长,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1935年的时候,广西就出版有《白副总司令演讲集》,抗战爆发后又陆续出版有五卷本的《白崇禧言论集》。1938年3月,第一本关于白崇禧的传记《白
  • 蒋介石杀人不见血:白崇禧真是性过度死在公馆?
    1966年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尸身发绿,死因不明,时年七十四岁,传言白崇禧为蒋介石派人毒死,官方声称白崇禧死于心脏病,“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严家淦与“国防部”部长蒋经国立即派遣“国防部”副部长马纪壮前往白府吊唁,并宣布由“
  • 桂军抗战纪实 李宗仁白崇禧告民众及勉将士书
    第五路军总司令李宗仁,副司令白崇禧此次奉令北上督师抗日,早巳先后晋京,当出发前,曾发表告余省同志同胞书及训勉全体将士书,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兹分录如下:告余省同志同胞书广西党政军全体同志暨全省同胞们:宗仁、崇禧,兹奉命督师北上参加神圣的民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