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战英烈李兰池:牺牲在南京保卫战的东北将领

   2020-06-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进入奉军,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军,他凭借才干逐步升迁。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所在的第57军112师参加淞沪会战,后参加江阴保卫战,屡次打退进犯之敌,颇

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进入奉军,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军,他凭借才干逐步升迁。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所在的第57军112师参加淞沪会战,后参加江阴保卫战,屡次打退进犯之敌,颇有战功。之后参加调防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兰池(1898—1937),字锦卿,辽宁锦西县人,自幼好学,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进入奉军,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军,他凭借才干逐步升迁。西安事变后东北军重新整编,李兰池任国民党第57军112师336旅672团的上校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淞沪战场局势紧迫,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移驻江苏淮阴,后又驻防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李兰池升任112师336旅少将副旅长。淞沪会战失利后,1937年11月我军逐步撤离上海,李兰池部集结于江苏靖江一带,参加江阴保卫战,与日军血战。日军为侵占南京,发动猛烈进攻,南京情况危急,李兰池将军所部急调保卫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于南京保卫战中牺牲,时年39岁。

早年经历

李兰池,字锦卿,1898年生于辽宁锦西。他自幼喜读诗书并练得一手好字,精于书法,长大后抱着从军革弊、富国强兵的愿望,投笔从戎,1926年冬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在军校学习期间,刻苦训练,勤奋好学,得到上级的好评。

1928年2月毕业后入奉军。在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职务。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奉军改编为东北军,主政东北的张学良精简部队、裁汰冗员,将一些老迈昏聩的带兵官撤换,大胆起用一批年轻的指挥员担任各级主官,李兰池为人豪爽正直,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受到下级士兵的拥戴,且作战勇敢,凭借着才智和实干,从副官开始逐步升迁,历任连副、连长、营长、团副,到西安事变后东北军重新整编时,李兰池已经是国民党第57军112师336旅672团的上校团长了。

泪别故土

李兰池素有爱国正义感,虽然他所在的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前就因为讨伐军阀石友三叛乱,驻扎在河北一带,没有经历过执行不抵抗政策含泪作别家乡的那种苦楚,然而国难当头,失去家乡的东北军军官怎能不想念故土。那一时期,李兰池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他惦念着家乡父老亲人的安危,同时深感作为一名军人却不能捍卫国土的耻辱,他盼望有一天能走上抗日疆场奋勇杀敌,即使是随部队到西北驻军期间,他也不忘在行军之余书写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示儿》等爱国诗词以激励斗志,提醒自己不忘国耻,履行作为军人的职责。

参加抗战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桥头枪声的响起,全面抗战正式爆发。此时正在河南周口率部整训的李兰池闻知消息后热血沸腾,他觉得自己期待已久的抗日报国时机已经来到,想起东北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下所遭受的苦难,想起东北军数年来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悲惨境遇,李兰池再也不能沉默了,抗日的激情促使他向旅长请缨投身第一线作战,履行一个爱国军人的神圣职责,将侵略者赶出祖国,收复东北故土,解放被压迫的三千万东北父老兄弟姐妹。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日军集结淞沪战场,准备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军事当局调集了当时陆军的三分之一,近70个师的兵力在此与敌决战。112师随57军军部移驻江苏淮阴,后又驻防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配合海军部队封锁长江航道,阻止日军沿长江而上。李兰池所在部队开赴江苏后,由于部队里的东北籍官兵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李兰池真情地对部下说:“做军人应当一腔热血赴国难,尤其是东北军的军人,家都没有了,亲人都在流浪或是受着欺凌,我们还怕什么,我们要以七尺身躯捍卫国家的安全!”在他的鼓舞下,672团官兵的士气大为高涨。他们刻苦练兵,克服苦难,做好战斗的准备。就在一一二师移驻江阴不久,中共地下党员万毅接替李兰池担任七七二团团长,李兰池升任112师336旅副旅长。时年40岁的李兰池凭借在东北军中的资历被破格晋升陆军少将军衔。协助旅长马万珍指挥麾下的两个团和旅部直属队。

江阴保卫战

1937年10月下旬,李兰池奉命随部队向江苏靖江一带集结。11月下旬,他参加了江阴保卫战。这次战斗空前惨烈,一一二师顽强抵抗日军精锐第十三师团的猛烈进攻,自身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战斗中该师两个旅共四个团全部参战,其中有三个团被打得不成建制,两个团长负伤,师指挥部三易其地,最后连师部直属队都冲上一线,师长霍守义腿部受伤,急得欲举枪自杀,只有李兰池麾下的万毅团勉强保持完整。

南京保卫战

在这种恶劣局面下,112师损伤过重,本应休整补充兵员以利再战。然而军情紧急,日军以重兵向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犯,南京意义重大,军事当局决定在此与敌人拼死一战。唐生智将军担任南京卫戍司令。112师由336旅少将旅长马万珍代理师长职务,全师大部又急调南京,担负起保卫当时民国首都的重任。

李兰池将军所部担任南京太平门外蒋庙一线的防御任务,李兰池将军深知敌人来势凶猛,必有死战,他亲自巡视阵地,用抗战必胜,誓死保卫国家的道理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

1937年12月初,日军主力在飞机、坦克、重炮等火力掩护下,对南京发起了进攻,猛攻南京外围我守军阵地,战况十分激烈,南京守备将士拼死抵抗,但实力悬殊,在先前的战斗中,损伤过大,未经有效而及时的休整就立即投入战斗,战斗力减弱,接连丢失要地。数日的战斗,情况危急,李兰池将军所部守备的阵地也遭受到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在阵地的危急时刻,李兰池将军多次亲自督战,率领部队与敌白刃格斗,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双方死伤惨重。

战局不断恶化,国民政府军委会也认为坚守南京在战略上已经没有意义,为了避免无谓牺牲,保存部队的实力,同年,12月11日,蒋介石下达了南京守军沿津浦路向北撤退的命令,唐生智将军为慎重起见,在确认了撤退突围的命令之后,通知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次日,由于336旅旅长马万珍此时代理师长,李兰池代行旅长职责,指挥全旅坚守南京近郊的蒋庙,他身先士卒、视死如归,不畏惧武器装备强悍的日军。但友军阵地接连丢失,大批日军冲进南京城,南京危急。由于接到撤退命令较晚,部分友军已经或突围或撤退之时,李兰池仍率领东北军部队与敌作战,奋力抵御日军的前进。直到12日傍晚,部队才接到命令开始撤离。南京城失守。

李兰池将军奉命率部突围,向大胜关方向转移,在突围转移的激战中,李兰池将军身先士卒,率领队伍冲锋,确保部队顺利突围转移,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标签: 将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