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并非名正言顺?纣王是否残暴饱受质疑

   2020-10-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关于商纣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为什么史上不少人还指责周武王的义举呢?只能说,历史是很复杂的。纣王固然残暴,但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呢?子贡就对此产生过怀疑。武王伐纣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

关于商纣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为什么史上不少人还指责周武王的义举呢?只能说,历史是很复杂的。纣王固然残暴,但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呢?子贡就对此产生过怀疑。

武王伐纣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明 冯梦龙 《智囊·知微卷五》

话说周武王率军灭掉商朝,也就是殷朝,为了安抚当地民众,他特意接见了一些贤达和长者,听取不同的意见,以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事实上,灭了商朝,占了商的地盘后,周武王心里还多少有点发虚。

关于商纣王,大家都知道他是暴君,天怒人怨,然而,为什么史上不少人还指责周武王的义举呢?只能说,历史是很复杂的。纣王固然残暴,但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呢?子贡就对此产生过怀疑。

况且,周的军队进入殷商的地盘,等于是一个国邦侵入另一个国邦,因此伯夷、叔齐扯住姜子牙的马,以君臣之义相告。并不是这两位老人迂腐,而是他们根本就不赞同周朝军事占领商朝。而且,商朝的人还有一点不服气:周朝之所以顺利灭商,是因为商朝的主力作战部队在远征东夷,来不及回防国都所致。

周朝灭亡商朝,不像一些书籍上写的那样名正言顺,周武王心里头虚,于是就拜访当地的长者,请教商朝灭亡的原因。一位普通的民间长者说:“大王,您如果真的想知道的话,咱们约明天中午吧。”武王信了他。

结果呢,这位普通的老人居然敢放周武王的鸽子,第二天中午,根本不见人影。周武王很纳闷:这老人居然敢失我堂堂周王的约?正当老人的安全成问题的时候,那位贤能大度的周公开始解释了:“俺明白了,这位长者实在是不忍心背弃自己的老主公纣王,当然没法说纣王的坏话。而且,他老人家故意失约不来,其实是在暗示大王您,言而不信正是纣王亡国的原因,您不可学他。”

那位老人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得而知,但周公的解读意味深长,他在提醒自己的哥哥周武王:商朝的人心根本还没有归向周朝这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要对商朝人守信,不能以战胜者的姿态对待他们。

知人心,善劝谏,周公被称为圣人,诚非偶然!

商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早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就将他的人品列为下下。在正史、笔记、戏曲、小说中,随处可见殷纣王荒淫残虐的记载,如“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观其心”,“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读之令人毛发悚然。而近年出现的舞剧《凤鸣岐山》,再现了商纣的暴君形象。

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纣,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纣”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丑恶谥号,“残义损善曰纣”,也就是指凶恶不义的意思。

在中国历史上,商纣王和夏朝的亡国之君桀一直都是暴君的代名词,我们多数人也都传承着这个观点。然而,历史上为纣王翻案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过。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贡就为纣王平过反,他说纣王的罪行不像史书所言那样夸张。清朝李慈铭也说,纣王的罪行比起后世的暴君,算不得什么。此外,毛泽东也为商纣王翻过案,他曾多次说过:“殷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甚至有一位教授偏激地称:商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被冠以“暴君”称号两千多年,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冤案”。

的确,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纣王虽称不上功勋卓著,但将纣王的昏庸和残暴说成是史上之“最”,也是不合理的。

纣王的六宗罪

《尚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有两篇檄文式的誓言,即《尚书》中的《秦誓》和《牧誓》,其中开列了纣王的六条罪状: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

纣王喜欢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史料和传说都认为,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后来的恶事都是在妲己的撺掇下做的。在《封神榜》之类的神话小说中,妲己被描述成狐狸精附体,是一个陷害忠良、搅乱江山、荒淫风骚的“祸水”。

纣王的荒淫表现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然后让男女裸体在肉林之间穿梭,他在旁边看着取乐。“酒池肉林”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商纣王。

纣王还极度残忍,有两件事情为他留下千古恶名。

第一个,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个空心(或不空的)铜柱底下架上柴火烧,令犯人行走在铜柱上,然后堕入火中活活烧死。这个酷刑是怎么来的呢?相传纣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阵雨过后,有一棵树被雷劈倒还在燃烧,但奇怪的是,却有很多蚂蚁从树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烫的蚂蚁便从树干上掉入火中。纣王只觉得蚂蚁笨,没什么好看的,妲己却从这一现象里想出了惨绝人寰的炮烙之刑。所以也有妲己发明这一酷刑的说法。

第二个,剖心杀比干。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屡屡劝谏纣王。次数多了,商纣王动了杀机,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劝谏时,纣王说:“你自以为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把他的心掏出来,让我看看是不是真的。”于是活剖比干,比干大骂而死。由于纣王昏庸至此,他身边很多大臣纷纷离开他。

不敬鬼神,这一罪名在今天看起来似乎不足以为罪名,但在当时,商人颇重迷信,敬鬼神是道德问题,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纣王的一个太师带着祭器投奔了周。古人看来,祭祀的礼器是神圣的,礼器丢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完了。

在《封神榜》中,纣王不敬鬼神的事件更具体。有一次纣王去女娲娘娘庙祭祀,见娘娘的塑像美貌非常,于是在墙上提了一首轻薄之诗,结果惹恼了娘娘。于是,娘娘派出以狐狸精为首的三个妖精迷惑纣王,断了商朝的江山。

为纣王说句公道话

直到20世纪初,关于纣王的历史多数都是根据《尚书》中的记载编写的。后来,随着殷墟中大量文物的出土,人们对纣王有了接近真实面貌的评估。

首先,妲己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妲己是有苏氏之女,而有苏氏一族在商朝并未得势。纣王晚年热衷色、食是实,虐杀比干也确有记载,但把这些归因于妲己,明显不实。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加上去的,目的是坐实纣王“唯妇人之言是听”的罪名。

其次,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或许正是由于他的智慧超群,而且能言善辩,所以他不愿意听取臣子的忠言。这一点与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有些相似。荀子在《非相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明确表示,世间对纣王残暴的传说有夸大之嫌。

更奇怪的是,纣王的罪状跟夏王朝亡国之君桀的罪状如出一辙。当然也可能真是如此巧合,不过,炮烙酷刑是夏桀发明的,这在史书中已登记在案,后世的人又把他安在纣王身上,显然是宣传家们一时情急,忘了六百年前的往事。由这一漏洞推论,纣王的“罪行”会不会很大一部分是后人硬加给他的?说不准。中国向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痛打落水狗”的说法和做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朝之君与前朝之君不共戴天,后朝之君不会给前朝之君太好的褒扬,皆在理情之中。即便是英明大度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颜面也篡改了历史。能够不给前朝之君抹黑,已经十分难得,客观公正的评价更是庶几难求。

况且,中国直到周王朝的第十任国王姬胡时期,才进入信史时代(即文字记载获得妥善的保存的时期),那么,处于半信史时代的周初,史料可信度有多高,实在难以估计。

纵使纣王的罪行都是事实,跟后代的君王比起来,似乎也称不上暴虐荒淫”得后无来者。远的不说,就说被后世视为仁德之君的周武王,在商纣王已自焚身亡之后,还要砍下他的脑袋悬挂在白旗上,同时还割下纣王的两个妃子苏妲己和有莘氏的脑袋示众,其手段之残忍已不输于纣王。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在《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里,提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意见:“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好,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严重。子贡是公认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他的话明白地载在儒家经典中,应该不是随便乱说的。

子贡以后的数千年间,虽然“大一统”的文化氛围使得真知不能广为世人所知,但也不乏后来者。宋朝的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王建宫室,营酒池肉林,近女色,害忠良等罪恶,与夏桀的罪行如出一辙,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史学家的恶意模仿。另一个宋朝学者李慈铭也认为,仅就史料而言,纣王的主要罪行不过是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与后世的暴君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过一段关于费仲劝告纣王的记载。费仲对纣王说:“西伯昌贤良,百姓都拥戴他,诸侯都依附他,必须把他杀掉,否则一定会成为殷商的祸害。”商纣王说:“你既然说他是一个贤良的诸侯,怎么可以杀呢?”费仲说:“帽子虽然破旧,必定是戴在头上;鞋子虽然华美,一定踩在地上。现在西伯昌是您的臣下,他实行仁政,人们都归向他。终究会成为天下祸患的,难道不是西伯昌吗?臣下如果不用他的贤能为君主效忠,这样的臣子就非杀不可。况且君主诛杀臣下哪用得着那么多理由?”商纣王说:“仁义,是君上用来劝勉下面的人的。现在西伯昌是个好行仁义的人,杀他不合适。”费仲三次劝说,商纣王都不采用。

西伯昌即周文王。据《史记》记载,他继任西伯以后,遵循西周祖上贤者遗留下来的法度,敬老慈少,礼敬贤者,常常是忙到正午了也来不及吃上一顿饭,很得当时人的爱戴。作为一个新生代中的翘楚,自然吸引了许多贤人,当时一些对商王朝心怀不满的人如伯夷、叔齐、散宜生等都去投奔他。后来,一个名叫崇侯虎的人向纣王进谗,骗得纣王下令把西伯昌囚禁起来。上面所引韩非子的这段记载,当是发生在西伯被囚以后。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纣王尽管听取了崇侯虎的进言,但在大事上还是有分寸的,至少他没有听信费仲的建议,像夏桀杀关龙逄那样杀了西伯昌。仅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暴君。

客观地来看商纣王,这个帝王当然荒淫、暴虐、残酷,但也做了一点利在千秋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直到纣王时期,组织大规模军队与之对抗,最终平定东夷,打到长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这为后来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先决条件。然而,开疆拓土就要用兵,用兵就要消耗国力,就要征兵,就会导致民怨沸腾,这是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朝灭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大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无法消化,结果被周武王乘虚而入,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国。

由此可见,纣王在历史上是个暴君、昏君,但有过也有功。

“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书还是多提几个疑问,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比较好。过去,将纣王说得“暴虐荒淫”是一种极端,如若只看见其功勋卓著,将是另一个极端。

不过,不管是否全面真实地看待这些帝王将相,都不能完全洗脱他们的罪恶,在极权统治之下,帝王将相之间的差别只在罪恶的多少,而不是有无罪恶。

相关典故

红盖头的由来

传说,商受王时期,有个力能扛鼎勇冠三军的将军,名叫闻仲,是帝辛的叔叔。商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靠他打下来的,帝辛受德十分敬重这个叔叔,文武百官对他也都是服服帖帖。唯独有一样,闻将军怕老婆是出了名的,朝野皆知。

有一次,闻仲打胜仗凯旋,帝辛率文臣武将亲自到郊外迎接。然后大摆宴席,为他庆功。席间,有个同僚竟跟他开起玩笑,说他怕老婆。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闻仲方才的得意之色顿然消失一大半,讪讪地不知如何应答。

群臣耍笑叔叔的这一幕,帝辛全看见。一向暴脾气的受辛王暗想,叔叔真的怕老婆到这种程度?我倒要看看我的婶婶长什么模样,怎么对待叔叔。酒终人散,帝辛回宫换了一身平民衣裳,微服摸索到太师府。刚走到叔叔家门口,透过门缝,他就看到,一向高大威武的叔叔,正半跪在婶婶面前,给老婆大人请安。

受德没法再看下去了,扭身回宫。第二天,一道圣旨传达下来,命满朝文武官员,统统带着夫人一起上殿,不得借故不来!官员们不知就里,都乖乖地带着内人前来,齐刷刷一片像办集体婚礼,这其中,自然包括皇叔闻仲及其夫人。金殿内,文臣武将们携夫人参拜过帝辛,刚要落座,突然听见纣王向身边武士喝令道:将那个可恶的女人押上堂来!目光凶凶,挥臂指向闻仲身边的婶婶。

闻仲夫人被几个壮汉扭胳膊搂头地从人堆里押上台前,帝辛起身,呵斥道:我叔父出入枪林箭雨,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别说其他臣子们个个对他恭敬佩服,就是予,也对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个妇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里欺负羞辱他;一个堂堂的将军,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体统!此前听说过叔父在家怕你,我满以为是玩笑,昨日亲眼得见,真是令人发指!

训斥完,帝辛当即下令:砍掉这个妇人的头!武士手起刀落,婶婶的人头被齐颈砍下。妇人脖颈处鲜血直冒,武士拿来一块白绫裹于其上,鲜红的血转眼就染红三尺白绫。帝辛当即发布号令:为借此染红的绫绸警示天下女子,婚后不再羞辱小看男人,自今日起,但凡女孩出嫁,头上一律都要顶着红绸,遮盖头脸,入住夫家,听候丈夫使唤,尽心伺候夫君!新娘红盖头的习俗,就是这样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标签: 商朝 周朝 商纣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商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商超的上一个朝代
    商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商超的上一个朝代
    1、商朝之前是夏朝。再往前是尧舜禹等原始社会。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
  • 商朝怎么灭亡的 商朝灭亡的原因
    商朝怎么灭亡的 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起来反抗,而牧野之战的倒戈也造成了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2、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
  •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 商朝历代皇帝是谁
    商朝历代皇帝列表 商朝历代皇帝是谁
    1、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2、仲壬在位4年。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商朝历任皇帝 3、太甲在位33年。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
  • 商朝的政治中心在今天的哪里?
    夏朝在今天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东部一代。后来,由于夏朝衰弱逐渐西迁,基本在今天山西境内。夏朝经常迁都,所以这些地区都曾作为夏朝的统治中心。
    02-23
  • 商朝开国元勋三朝元老伊尹是圣贤吗?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挚,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于空桑(今洛阳伊川县,一说今河南杞县),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
    12-30 商朝伊尹
  • 成就一代帝王的商朝丞相傅说居然是泥瓦匠出身
    傅说是商朝人士,曾当过泥瓦匠,最后当上丞相辅佐武丁成就了一番大业。傅说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军事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个实践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就了一番大业。傅说曾是风靡一时的政治家,其历史也永在人们心中铭记。傅说画像傅说读音是fù yuè,
    12-28 丞相商朝
  • 商朝竟已有毛笔字:殷墟酒器酷似“愤怒小鸟”
    提起商朝,你会想起什么?或许是甲骨文、龟甲占卜、姜子牙、商纣王、苏妲己……总之,是一种充满了神秘气息的文化元素。从昨天起,《殷墟至宝》展览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展,展期截至3月28日。开幕式现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唐际
    12-28 商朝
  • 内蒙古馆藏青铜甗表明:赤峰地区曾为商朝领地
    记者昨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获悉,文物专家近期对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出土、珍藏的青铜甗研究考证后发现,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出土的青铜甗类似,属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晚期,说明当时的中国北方草原、赤峰地区为商朝领地。据内蒙古
    12-28 商朝
  • 商朝祸国红颜妲己的家族成员资料介绍
    妲己的父亲据著作《封神演义》记载,商朝末年,商纣王帝辛为人残暴,民不聊生。看到大商民心大散而纣王仍只顾享乐,被派至冀州封为冀州候的大将苏护愤起讨伐,留书永不朝商,结果讨伐失败,有苏氏部落难敌商军,苏护无奈之下不得不将女儿妲己献出。后周武王在
    12-27 商朝妲己
  • 秦赵同源 战国两大军事强国原是商朝飞廉的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是一对挣得最凶的对头。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对手之一,处处和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干掉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的。这死敌,其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据《史记》记载,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
    12-24 商朝战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