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十大被冤死的名人:竟有曹操 陈世美

   2020-02-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可谓名人辈出!这里所言的名人指的是于后世有好的事迹被人传扬的人。毕竟,没有哪个人会为自己的臭名远播而感到光荣。然而,历史也是不公的!总有一部分英雄会被历史所遗忘,被世人所误解,甚至于臭名昭著。同样是英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可谓名人辈出!这里所言的名人指的是于后世有好的事迹被人传扬的人。毕竟,没有哪个人会为自己的臭名远播而感到光荣。

然而,历史也是不公的!总有一部分英雄会被历史所遗忘,被世人所误解,甚至于臭名昭著。

同样是英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或有如下原因: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文人墨客评书家的虚构刻画。这一点主要现于元明清戏曲小说的虚构描写。总有一部分英雄会被历史所遗忘。其二:老百姓的以讹传讹。这点主要是古代百姓知识的匮乏,盲目的听闻。其三:英雄个人原因。英雄本人可能因为做了或者参与了一件本身没错却在老百姓看来已经背离人情的事而导致的。

在此,这里点出了十位于真实历史上绝对算得上英雄但却被人们误解甚至唾骂了百年乃至数千年的英雄人物。

之一:汉末——曹操

曹操绝对是历代受众人唾骂最狠的一位英雄。凡是提到曹操之处多为贬损侮辱甚至诬蔑。但是无论从何方面思索,曹操都不失为一名真真切切的大英雄。

曹操自战黄巾起兵,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战徐州,灭袁绍,征乌桓,平关中,以齐桓、晋文为榜样,直至统一北方,救万民于战火之中,乃至建立魏国,可谓战功赫赫。

晚年的曹操仍不忘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如此豁达的人,如此悲凉的文,以及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何谈不是英雄!

但是,世人却冠之以奸雄头衔。之所以称曹操为奸雄,除了曹操心机太深,这一点是每一个成功政治家的必备条件,可以理解。还有就是因为曹操其貌不扬或者说长的不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关于英雄这个头衔的苛刻要求!

之二:汉末——周瑜

周瑜跟曹操一样也是被大众误会很深的一个人。这主要也源于罗贯中先生《三国演义》的描述,纵观三国,罗氏意在尊刘贬曹,孙吴只作为配角存在。罗氏意在尊刘,就在刘备一方着了浓墨,为凸显诸葛之才,周瑜成了衬托诸葛的绿叶。这着实让人觉得冤枉。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周瑜可算得上毫无缺点,确确实实的一个完美之人。古人评价英雄的概念说:“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再加上道德高尚。周瑜可谓是一位有德,有才,又有风度的人。德,他举贤荐能;折节为国;谦礼忠君;性度恢弘。才,他弱冠征伐,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力挽狂澜;亲冒矢石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一时不能道尽!时人评价他:“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

再说风度,他出身儒将但雅量高致,非比粗莽武夫,称得上一位风雅超群的人物。

之三:南梁——马文才

之所以要说马文才,是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故事中,马文才不择手段夺人所爱,可谓人品低下。而事实则不然。

马文才,名佛念,字文才。南北朝时梁国的官员。本为一介书生,后北魏伐梁,他投笔从戎,作为参将的他辅佐将军破魏兵百万,立下赫赫战功。后班师回朝途中遇山洪溺亡,年34岁。

梁帝称赞他:文比班仲升(班固),才超赵子龙(赵云)。

我们所痛恨的马文才于历史上根本不认识梁山伯,甚至两人相隔千年。祝英台则是与马同时代的一位女侠,曾多次进入马府盗窃银两赠与百姓,后盗窃时中埋伏被马文才所杀。这应该是古人丑化马的原因。

祝死后百姓将其厚葬并立碑,碑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山伯为明代浙江宁波府一个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人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之后经文人墨客为顺应民意改写成了如今我们听闻的《梁祝》。

坡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就足以使人对他心驰神往。

之四:隋末——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与后来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再加上他死后的谥号“炀”属于贬义,故后人将他列为了坏皇帝。

杨广20岁被拜为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大军进攻陈朝,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

几人皇位后,修通运河,开拓疆土,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东征高丽。可称的上一代明君,其文治武功文才,不在康熙,唐太宗之下。

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后世却说他征伐劳民伤财、性情暴虐、杀人如麻、好猜忌、心胸狭隘。但是话说回来,秦皇汉武,唐宗明祖哪一个没有这些毛病!特别是唐太宗,史称明君,却也曾屠杀兄弟,连兄弟的小孩儿都不放过,霸占哥哥的老婆,难道说他不残暴?

很不幸!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却被说成是千古暴君

之五:唐代——法海和尚

法海是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中的人物。笔者清晰记得从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就一直听到大人小孩儿不断骂他!法海实属冤枉啊!

法海,唐代宣宗年间吏部尚书裴休的儿子,又名裴头陀。裴休出身官宦,家世奉佛。法海少年时被他父亲送入佛门,取号法海。

出家后,先去湖南沩山修行,并最终至镇江的泽心寺修禅。建于东晋时期泽心寺寺庙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

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数镒,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太守上奏皇上,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赦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

现金山寺仍有法海洞,据传即修寺时所居的洞。法海是得道高僧,历史上从没有拆散别人的家庭。据说法海曾驱赶一条白蟒蛇入长江,后来就有人据此创作出了《白蛇传》。

之六:宋代——潘仁美

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特别是在杨家将系列中,公报私仇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宋代名将。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雍熙三年,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

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

《宋史》记载,杨业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的大坏蛋。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绝对超过杨业。

潘美之所以成为杨家将的仇敌,这应该是后人为了衬托杨家将,毕竟主谋王侁地位远不及潘美,不足以衬托杨家的忠烈。

之后经过评书戏剧的渲染,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

之七:明末——吴三桂

人们都知道,吴三桂被骂的原因是为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实则不然。

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两者两败俱伤。当时的吴三桂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但不应影响他做为爱国英雄的地位。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末清初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这便成了之后人们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理由。并以此侮辱谩骂吴三桂。

也就这个自视清高写他骂他的吴伟业自己在之后却也做了清廷的高官。

之八:清代——陈世美

陈世美的被冤在于包拯戏《铡美案》中。陈世美,实为清代官员。顺治八年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日多,难于应付,乃嘱管家一律谢绝。

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梦蝶,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财相助,因遭管家回绝,生报复之心,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抛妻灭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香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

故而,陈世美被世人误解。

之九:清代——雍正帝

雍正帝康熙帝四子爱新觉罗胤禛。虽然之后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

雍正帝为巩固皇位,严厉打击朋党、政敌。对兄弟残酷,且大兴文字狱。雍正帝的这些行为举措不禁成为当时乃至之后的人们贬低他的借口。

观雍正帝一生,加强皇权,整饬吏治,锐意改革,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迅速的发展。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清朝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出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之十:清代——李鸿章

提到李鸿章,我想大多人都会把他跟慈禧老佛爷摆在一起,说他签订了很多卖过条约,应该列为卖国贼。笔者不得不反对你们这些看法,替李说几句。

李鸿章一生,功过皆有。在当时的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我们民族也是李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在列强眼中享有盛誉。1896年李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面庞慈祥,双眼明亮,闪烁睿智,包含幽默。他从不向人提要求,但总能获得满足。他很轻松地与人交谈,不会使人紧张……对妇女礼貌,喜爱儿童。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对当时的中国的局势而言,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着“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对他咒骂痛斥。

 
标签: 三国 曹操 陈世美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