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臣岑文本轶事 被升任中书令为何不高兴

   2020-07-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岑文本是唐太宗最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辩对哀畅。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兼任直中书省。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上《

岑文本是唐太宗最赏识的几位重臣之一。幼有才智,十四岁那年,其父岑之象遭陷害入狱。为了救父,他只身前往司隶鸣冤,堂上据理力争,辩对哀畅。司隶只好重审此案,并释放了他的父亲。

贞观元年,岑文本被授予秘书郎,兼任直中书省。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上《藉田颂》;元日,太宗大宴群臣,岑文本又上《三元颂》,文辞俱佳,深得太宗赏识。随后,经李靖举荐,岑文本升为中书舍人。不久,颜师古失官,众议后继无人,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遂封他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

身居高位,又得宠信,岑文本为人却十分谦恭。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后,许多名士都前往东宫兼职,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去太子府兼职,岑文本却谢绝了:“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过了本分,守此一职,犹惧不能胜任,岂能再添东宫的官职,以速遭时谤。臣请一心侍奉陛下,不愿再希望东宫的恩惠。”

贞观十八年,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令,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岑母怪而问之。岑文本回答:“我无功于国家,又与皇帝非亲非故,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

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而岑文本却说:“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有人劝他趁大权在握时多置办些田产,为子孙后代谋些福利。岑文本叹息着说:“我只是南方一平民,徒步人关,往日的希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罢了。而无汗马之劳,只因文墨致位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承受俸禄之重,使我恐惧已经很多了,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岑文本谦虚谨慎、居安思危、低调做人的作风打动了太宗,太宗对他亲之信之,视为左膀右臂。岑文本病危时,太宗曾亲自前往探视,流着眼泪安抚他;岑文本逝世后,太宗又悲恸地说:“文本殒逝,令人悲伤,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即命停止夜警。追赠岑文本为侍中、广州都督,赐谥号宪,陪葬于昭陵。

所谓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容易受到排挤和打压,而岑文本在朝中却少有政敌,也从未受到太宗的猜忌,其的为人之道和为官之道值得借鉴。

 
标签: 唐朝 名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