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统袁世凯究竟是怎样为人 为夫 为父的呢

   2020-06-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这里讲述的袁世凯,不在于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乱世枭雄,不在于复辟帝制,而是重点展现“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袁世凯,一个孝子,一个有十位夫人的男人,一个有三十二个子女的父亲。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清咸丰九

这里讲述的袁世凯,不在于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乱世枭雄,不在于复辟帝制,而是重点展现“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袁世凯,一个孝子,一个有十位夫人的男人,一个有三十二个子女的父亲。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

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降生在河南项城的袁寨。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从淮南寄书信到家,向家人报告以重兵攻下了捻军重要根据地临淮,捻军各部溃退,族人都说其命大福大造化大。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闻讯大喜过望,因此为儿子取名为“凯”,按照家族“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的排行,命名为“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袁世凯的得名即与征战行伍有关,真是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诚有其名则必有其实,“世凯”二字似乎也在昭示着这个新生男儿一生的戎马生涯,征战疆场,一世的凯旋得胜,名扬天下。

袁世凯从小生活在袁寨,直到七岁时,养父袁保庆去山东做道员,袁世凯随其去了山东。童年的记忆都在袁寨,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童年的成长经历、环境和家庭背景因素毫无疑问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容庵弟子记》记载,袁世凯五岁时,被人抱上炮楼观战竟面无惧色。袁世凯从小生活在袁寨就有一种对命运的不安全感、一种家园的不安定感,不确定性和无助感,向往强势强权保家护家的和平和安宁。幼年的记忆和经历让袁世凯在少年述志时即写下豪迈的诗句:“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后来在1882年二十二岁时,他随吴长庆赴朝鲜平乱,负责前敌营务处,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1883年,袁世凯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扎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经过在朝鲜十二年的历练,经过甲午战争的大国弱兵的教训,袁世凯坚信“欲使中国变弱为强,自以练兵为第一件事”。

袁世凯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文不武,忽朝忽野,今已老大,壮志何如”。甲寅年(1914),袁世凯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个自题或许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或许是他对倥偬岁月的感慨。自题中没有落款署名,但是左上角有“大总统印”。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次子袁克文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先公天生睿智,志略雄伟。握政者三十年,武备肃而文化昌。乃以一忽之失,误于奸宄,大业未竟,抱恨以殁。悲夫,痛哉!”

一个男人和十位夫人

袁世凯从小似乎特别受到女人的宠爱和青睐。袁世凯出生后生母刘民奶水不足,刚巧叔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生子夭折,而牛氏的奶水十分充足,所以袁世凯就由她哺乳,五岁时正式过继给袁保庆为子,得到了嗣母牛氏的溺爱。袁世凯既刁顽又聪敏,还能摆平牛氏与姨太太王氏之间的争风吃醋,所以无论是生母刘氏、嗣母牛氏或是庶母王氏、陈氏都喜爱他。

几乎所有关于袁世凯的书都说袁世凯是一个大孝子。“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尽孝是“父母在,不远游”,而袁世凯大丈夫远游四方,把母亲接到身边侍奉嘘寒问暖就是孝。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于1891年12月26日接到嗣母牛氏病死的消息,立即请开差缺,回家以尽孝道。而在1892年5月返朝鲜继续任职时,他把生母刘氏接到朝鲜一直奉养到1894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才派人将生母送回国内。1899年底,清朝廷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他又将生母接到济南奉养。两年后,生母病故,袁世凯很悲痛,请求朝廷开缺,准许回老家守一年之丧。

袁世凯在生活上受到抨击最多的是他娶了十位夫人。 在袁世凯看来,或者在所有封建男人看来,有作为有本事的男人才三妻四妾,妻妾们相互之间争风吃醋是不应该的。光绪二年(1876)袁世凯十七岁时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秋天在老家河南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年底,在老家河南成婚。以后陆续纳了九位如夫人,生了三十二位子女,上演了多少人间恩怨情仇的故事。

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元配妻子于氏已经是位同虚设,实际上是大夫人沈氏和五夫人杨氏参与家庭的管理。袁世凯在结婚的最初几年不顺,乡试落第,进京报捐功名不成,并且受到于氏以及家人的奚落,作为大男人的自尊因此受到很大的伤害。袁世凯对于氏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寄托,可是“母以子贵”,于氏在1878年生下长子袁克定,长房长子的地位不可动摇。

大夫人沈氏是袁世凯发迹前的红颜知己,沈氏不希望袁世凯整日沉湎于温柔乡而乐不思蜀,她期待袁世凯成为敢作敢为能担当的大丈夫。后来袁世凯离开沈氏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之路。沈氏自己出钱赎身,搬出妓院,等待袁世凯的功成名就。袁世凯对沈氏也是有情有义、有始有终,等到他在朝鲜站稳了脚,立即就把沈氏接到朝鲜,以大太太的身份出席社交场所,还把二子袁克文过继给她作嗣子。

五夫人杨氏,天津宜兴埠人,从小跟随父亲做生意,不仅心灵手巧,更因有通达见识和管理本事,深得袁世凯的宠爱。她既照顾袁世凯的日常起居,也替袁世凯管人和管家。

大夫人和五夫人实际上是“半个主子”,如果说大夫人沈氏是“慧眼识英雄”,那么五夫人杨氏的治家亦是袁世凯大家庭所需的才能。袁世凯不仅让五夫人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整个袁府,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如夫人们,都得服从她的管制。袁世凯在众如夫人们面前,还制定了这样一个“治内”规定,当然也包括管理这些如夫人在内,这就是:后进门的如夫人一般要服从先进门的如夫人的管教。所有礼法仪节、起居言谈、忌讳等琐事,均由先进门的如夫人随时指点。大夫人对二、三、四如夫人进行管教,五夫人对六,八、九如夫人进行管教。1913年,袁世凯以“中华民国大总统”之身份,入住中南海,妻妾子女也一同迁入。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多由他最喜欢的大夫人和五夫人服侍。

一个父亲和三十二个儿女

袁世凯一生共有三十二个子女,其中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袁世凯的儿女基本上是由各房的如夫人亲自管教,袁世凯常常是点到为止,制定一些家规家训,但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很大的财力。

在袁家的父子关系中,父亲同样是统治者。在“慈母严父”的角色中,对儿子的控制和压力更直接地来自于父亲:对男孩子,袁世凯很严厉,但对女儿,却很娇惯。七子袁克齐曾这样回忆:“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是认真的,请了各科老师来教育我们。先请任课老师吃饭,饭后交戒尺(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木板)一个,并说,如果孩子们不听话,就用此尺打他们手心,不要宽纵。”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想法,所以袁世凯对儿子们有时候动用家法,甚至用皮鞭或木棍抽打。即使是已经结婚成家的儿子,也不能免于他的责打。

袁世凯在山东任巡抚期间,一直将长子袁克定留在身边管教,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其他子女的教育。在济南,他给只有十岁的次子袁克文写信,为其开列非常详细的“立身课程”:“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绸。习字: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读经:刚日读经,一书未完,勿易他书……”还有其他读史、作文、静坐、慎言、运动、省身、写日记等等, 成为教育其他孩子的范本。

后来袁世凯全家入驻中南海,他为子女们聘请的家庭教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之父严修(1860年4月12日至1929年3月15日,字范孙,清光绪朝进士)。袁世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对严修也是言听计从,相继送四子克端、五子克权、六子克桓、七子克齐、八子克轸入天津新学书院读书,选择老师乃至安排课程,都是严修亲自过问。严修要求袁家兄弟每天“温、读、写、看”,为他们的课业去与袁世凯谈了好几次。可见严修这个“家庭教师”的确尽心尽力、毫不松懈。

袁世凯不仅要求孩子们熟读四书五经,遵守儒家伦理纲常,对于儿子们更加要求的是中西璧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的课程里也开设了数学、物理等等“西艺”课和外语课。长子袁克定曾到德国留学,他的德文、英文和日文都很好,袁世凯送五子克权、六子克桓、七子克齐一起跟随严修出游欧洲各国。所以,袁家的几个出洋求学的公子们大概也属于中国第二代的留学生。

 
标签: 袁世凯 总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袁世凯吗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不是袁世凯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袁世凯吗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1、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袁世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因为溥仪在袁世凯之后复辟过,被称为末代皇帝。2、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
  • 章太炎为什么身着明朝服装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在1914年的申报有这样的报道:章太炎手执鹅毛团扇,并将袁氏所授的“勋二位”徽章,作为扇柄吊坠;头戴北洋军阀高冠帽,身着大明服装,足穿破官靴……大闹袁世凯总统府。对于章太炎为什么大闹袁世凯总统府 先从黎洪元和章太炎的交情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袁世凯献媚慈禧 看李莲英脚“见机行事”
    袁世凯每次见到慈禧太后,都吓得不敢正视主子一眼。私下里,他请教李莲英:在老佛爷面前,目光究竟往哪儿看?李莲英告诉他:“以后,你就看我的脚得了!”袁世凯有点莫名其妙:“看您的脚?”“没错,就看我的脚!”李莲英接着说,“在老佛爷面前,你就低头盯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溥仪相亲秘事 袁世凯等人曾想将女儿嫁给他
    绣贾英华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只是提到徐世昌为其女儿提亲,而避讳了另外三桩密事。一是袁世凯也曾多次托人说媒,欲将女儿嫁给溥仪;二是张作霖也想将女儿嫁给溥仪;三是张勋的女儿险些嫁给溥杰。这些都是人所鲜知的。溥仪一生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有意
  • 史海回眸:1908年袁世凯作秀答美国记者问
    本文载于1908年6月14日的《纽约时报》,袁世凯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权力极大。这是袁世凯首次正式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面对外国记者,袁世凯回答了中美关系、中日改革的比较等问题。对比后来的称帝等行为,人们难免会对这名老牌政客的宏论打上问
    12-28 袁世凯
  • 袁世凯为“上位”做皇帝 骗了好兄弟冯国璋三年
    就在帝制流言满天飞的时候,冯国璋也为此事来到了北京。北洋将领之中,冯国璋对清室应该算是最有感情的。直到民国建立后,冯府客厅的四足帽架上仍挂着红顶花翎的官帽,为了避免沾染上尘土,他还特地拿一块紫色的“帽袱子”盖在了官帽上,甚至于冯国璋的辫子也
  • 袁世凯如何管理十个老婆 大夫人为何将公主打残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以失败告终。袁世凯一妻九妾,在晚清,权大姨太太多,是常见的社会现象。在袁世凯的大家庭中
  • 大清慈禧太后的御臣之术 袁世凯见了她都冒汗
    在晚清,慈禧能够掌权近半个世纪,除了历史的机缘巧合外,与她自身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御臣之术。不可否认,慈禧首先有识人之才。这一点,不但超越了她的老公咸丰皇帝,更是比后来的光绪皇帝高出了好几个段位。我们现在熟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