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2020-07-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言要复杂的多,同僚关系也千变万化。这里选取自身所关注的张辽进行举例,从中亦可管中窥豹,从个案来透视曹魏的用人理念。“《三国志》载:“进典辽皆素不睦。”这是合肥之战前的一个小插曲,同时也说明了乐进和李典同张

曹魏集团内部的构成相对于蜀汉、东吴而言要复杂的多,同僚关系也千变万化。这里选取自身所关注的张辽进行举例,从中亦可管中窥豹,从个案来透视曹魏的用人理念。“

《三国志》载:“进典辽皆素不睦。”这是合肥之战前的一个小插曲,同时也说明了乐进和李典同张辽关系的紧张。同时又有记载,张辽与护军武周也是不太和谐的。这里我们把乐进、武周、李典三人做一个分析。乐进属于武将;武周据有限资料载是豫州人,曾任下邳令,是当时的士人,可以说属于文官范畴;而李典成分最复杂,既是武人,又好儒学,同时也是兖州豪族,可以说李典这一特殊角色大致囊括乐进、武周,最具代表性。

这三人分别代表了武、文和豪族,都与张辽不睦,说明张辽可谓是非常“孤独”了。

但是不难发现,此三人均是曹魏资历深的旧臣,从曹操起家时就跟随曹魏东征西讨,而张辽则是198年降曹,是降将又属于新力量。故而,这其中的矛盾可以基本看出来。但《三国志》中的记载未尝看到张辽因与此三类人不和而出现于身、于人、于曹魏不利的事件,相反的却留下了不少经典的场面。这不由让我对张辽的同僚关系产生好奇,同时也对曹魏用人制度有了一定思索。

(图)张辽的雕像

我们首先谈一谈张辽与同僚产生分歧的相关因素。我认为大致有三点:

首先,张辽身世及早期经历问题造成的原因。

张辽出身于并州没落富户,幽并之地汉代离中原较远,民风剽悍,多轻侠。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并不多,因此中原地区士人士族对于幽并之人是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的。此外东汉末虽然礼制残破,但对于人的品质要求仍是很高的,张辽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后又投降曹操,这难免会为曹操手下士人士族轻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辽与李典的矛盾还缘于吕布兖州攻伐时对于李氏家族的侵略(李典伯父李乾不配合吕布而为吕布部下薛兰、李封所害,张辽时属吕布,因而兖州豪族和并州集团有着矛盾,按:张辽属并州集团相对独立一支,并州集团与李氏之矛盾是否牵涉张辽私以为还有待讨论),不过,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原因,不能够占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张辽的出身是不好的,可以说是微寒加上政治站队错误,必然不受到曹营世家大族和士人的见待。这就可以初步解释好儒的李典和文官武周为何会与其不睦。其次是张辽的能力问题。一个出身不好的降将,本应该低头做事,而不多过问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张辽是具有很独到眼光和敏锐性的优秀将领,因而他总能够提出一定的想法和观点。如三公山劝降、征讨二袁时提醒曹操防范刘表等,这都发生在张辽降后不久。作为资历派自然感觉张辽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

其二, 从特殊性上分析。

张辽豪迈(斩蹋顿可看出,合肥之战的战斗细节)而李典儒雅,性格完全不一样。而武周为护军,主要是监督和管理,对于一直有自己想法的将领却实会感到不好管理和驾驭。

最后一个原因,是张辽的“火箭”提升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明为何乐进与张辽不睦。以五子良将为例,张辽被假节的时间最早(209年),是天柱山之战后,而乐进则为曹操第一次征孙权结束后(213年),于禁为(216年),徐晃(218年),张郃则为夏侯渊战死时(219年),而张辽于198年降曹,徐晃为196年,张郃为200年,但乐进、于禁皆是早年就更随曹操。可以看出,张辽在假节方面优于诸多将领。

此外,张辽很早就独立领兵和参与镇守一方,天柱山之战张辽与于禁同时督率其余将领(包括张郃),赤壁后不久,张辽为主将,同乐进、李典守合肥。官职方面,合肥之战时张辽为荡寇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李典为破虏将军,应该来说差距不大,而合肥之战后,张辽直接提示为四征将军之一,是唯一一个外姓的四征将军(正七命),可以说这种火箭式提拔对于资深派将领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才会引起不满。

从以上三点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魏的用人方法尤其是初期,主张任人唯贤,因此第一点身世和早期经历可以说不是曹操是否用人的考虑范围,史书载“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即可看出。正因为如此,曹魏早期看中的即是第二点,有能力,因此自然而然会有第三点,有能者居功至伟。当然,作为很早就跟随曹操的资历派和重视名分的世家大族和士人,这一时是难以接受的,故而肯定会存在新旧用人制度上的分歧和矛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从张辽与曹魏同僚关系中得出的一二。

第一,可以说张辽是一个会处理同僚关系的人,同时也是曹魏任人唯贤制度的一个比较正面的榜样。首先说处理同僚关系,可以从史书中看到,张辽为人是非分明,懂得顾全大局,因此才有合肥之战的漂亮战果,这一点蜀汉的关公就大大不如. 此外,张辽确实能力非凡,这一点不得不让轻视张辽之人在关键时刻信服其军事能力和判断能力。张辽善于分析和观察(三公山劝降和长社镇乱为例),故而个人认为他应当能够察觉到同僚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谨慎行事,私以为也打通了不少关系或者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和沟通,不然,和其结果是会和下一任合肥守将满宠一样遭到排挤和谣言的攻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今天能够运用的好的经验,就是学会是非分明、善于观察。

第二则是曹魏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实行成功的条件。曹魏不拘一格用人的方法必定在实行的时候有重重阻碍,因此,怎样才能够贯彻执行,个人以为,必须找好典型。张辽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首先张辽有能力,其次,张辽是懂得如何处理同僚关系的人。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制度,推行起来一则是要有长远的目光,二则是需要有典型的榜样,如是,方能很好的执行。

从张辽与其曹魏同僚关系问题个人觉得最大收获一是对于当下如何处理人际有帮助,需要弄清原因分析事实。二则是一个制度的推行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 三国 猛将 张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