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2020-03-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战争频仍之际,还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即已投入到军旅之中,后来逐渐做到了高级统兵将领马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

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战争频仍之际,还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即已投入到军旅之中,后来逐渐做到了高级统兵将领马谡的参军。因街亭之战其父便退出了行伍,回到安汉老家。

陈寿自幼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十分重视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不惜花费家资,特地于治西果山脚为他修建了读书之所“万卷楼”,并聘请了当地名儒担任塾师。

他不辜负双亲的殷殷重望,尊师重道,勤学不辍,好问善思,学业不断精进。大致在238—257年(后主延熙中后期),他以其淳朴敦厚的品行和优秀的学业,告别父老,来到当时的蜀汉首都成都,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学习。其时,名士秦宓的高脚弟子、蜀中大儒,西充国县人谯周,在成都担任蜀汉中央的典学从事,并亲自为太学生传道授业。谯周自然也就是陈寿的老师了。

在太学里,陈寿勤奋研治先秦儒家经典《尚书》和《春秋三传》,学习先代名主贤君的治民兴国之道。他尤其锐意于现代史,不厌其烦地精读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旁及于先秦以来的各种典籍,常至夜阑人静仍独对孤灯,端坐在学堂里。谯周十分器重这位弟子,故常常不辞疲困伴他夜读,因材施教,答疑解惑。陈寿聪警敏识,凡读书不论如何艰深,都能过目而明了其宏旨要意,且擅长撰著,作文内容实在而文辞富艳。因此,他备受太学师生嘉赞,被喻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工于文学的了游、子夏。

在太学完成了学业以后,陈寿开始进入了他的仕宦生涯。延熙末,他应命担任卫将军(属第二品,位次于三司)姜维的主簿,典领文书,办理日常军务。之后,他又先后调任蜀汉中央图书馆东观任秘书郎,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显职黄门散骑侍郎。

陈寿作黄门散骑侍郎时,正值蜀汉国力日削,北边曹魏强兵逼压的危急之秋。而后主终日荒嬉,不预朝政,宦官黄皓借机专擅威权,蜀汉政治陷入空前混乱之中。刘禅的弟弟刘永,对黄皓专政十分不满,刘禅竟然听信阉坚谗言,把刘永逐出朝廷,迁到地方做官,并不让他回都城。大将军姜维见黄皓大树朋党,权势熏天,曾建议刘禅除掉黄皓以保长治久安,而刘禅根本听不进去。黄皓因此更加仇恨姜维。陈寿也因不愿趋附而仕途受挫。

正当陈寿仕途遇挫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了。在办理丧事期间因极度悲伤和操劳过度,他也病处卧床不起。不得已,只好让侍婢为自己调制药丸。谁知此事为乡里所知,世人讥贬他触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清规戒律。就这样,陈寿再度遭到沉滞,累年不得升迁。

263年,司马昭分兵三路大举攻蜀,此时蜀军已无抵御之功,最后不得不投降称臣于曹魏。264年,蜀汉灭亡。向来忧国如家的陈寿便返归故里,深居于万卷楼,把亡父之奄,黜废之怨、灭国之痛,深深埋进书山,沉入墨海......就这样,陈寿在安汉老家度过了近十年的寒窗生活。

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建立西晋王朝,改年号为泰始。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实现消灭孙吴,统一全国的宏大目标,于是广泛网罗人才,叙用魏、蜀遗臣及先辈子弟的措施。268年(泰始四年)仲春,晋武帝在华林园与群臣宴会,席间,晋武帝让大家荐贤举才。群臣中有一位领武陵太守的襄阳人叫罗宪,早年与陈寿同为蜀汉太学学友,也很富有才德。罗宪极言陈寿等人学行,盛推宜加叙用。晋武帝当即下诏,命陈寿等速入京洛。

陈寿进京后被授佐著作郎职,同时兼领了巴西郡负责品评选拨人才的中正官。中书令关内侯和峤奏请晋武帝把编定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的重任交给了陈寿。不久,陈寿受命出补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侯相(相当于县令)。在平阳期间,正值西晋中央大力督劝重农兴利之时,陈寿一面勤谨于政务,一面挤出余暇闲空继续编定《诸葛氏集》。历经数年,一部为篇二十四,“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安”的《诸葛亮集》编成了。这部书把诸葛亮生前安民强国,治军振武的成功经验,全面地整理和保存了下来。273年(泰始十年)二月一日,陈寿自平阳回京奏呈此书,晋武帝看后大加赞赏,下诏受予著作郎职(晋代称大著作)。之后,陈寿由平阳调回京都洛阳,并继续担任巴西郡的中正官。

陈寿为蜀人,历来十分重视宏扬乡邦优秀文化遗产,《益部耆旧传》的撰著,即是具体的反映。该书记载了上起先汉,下终晋世,前后三、四百年间益部名人数百人。这部书不仅受到当朝皇帝司马炎和文士们的嘉赞,而且对后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竟不辞劳笔曾将长达十卷的《益部耆旧传》手书一过,当作珍物赠与友人。由此足见世人对该书的看重。著名地方史专家东晋人常璩不仅盛誉该书可与《史记》、《汉书》媲美,而且著《华阳国志》时多取法取材于此。其后常宽著《续益部耆旧传》也沿袭其体系。后来,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作《水经注》、徐坚辑《初学记》以及宋编《太平御览》,等等,都曾大量征引该书以注补旧史之阙,或增广旧闻轶事。可惜的是此书于宋以后便亡佚了。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中国历经汉末以来百余年的分裂,重归统一。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陈寿便现无旁贷地担当起了研究和撰著三国史的重任。他不舍昼夜地大量搜集整理三国时期的档案文献,四出访问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民间传闻歌谣,踏访三国名人遗迹,考核旧史所达人物姓氏年里、官爵行事,开始进行一部传大的历史巨著《三国志》的撰著工作。历经十年艰辛,大致在太康十年之前,才基本完成。这部书共有六十五卷,外《叙录》一卷(已佚),总计近37万字,简明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之后,陈寿又进行了修订补正,直到病死洛阳炎止。因此,可以说,《三国志》的撰写成功,前后历时近二十年,在陈寿寿六十五个春秋的生命途程中,他把三分之一的心血都倾注到了这部不巧之作上。

 
标签: 西晋 晋朝 三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西晋是怎么灭亡的 西晋如何没的
    西晋是怎么灭亡的 西晋如何没的
    1、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2、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 西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内,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的军师与
    12-29 晋朝西晋
  • 揭秘西晋第一美男子王衍究竟是如何误国的
    王衍(256—311),西晋大臣,字夷甫,是“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堂弟,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与太尉等职。他端庄清秀,有着一双纤纤玉手。据《世说新语》记载:“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其手如白玉,拿着佛尘时人们都分辨不清
    12-27 王衍西晋
  • 解析西晋荀灌一个女孩子是如何突围救父的
    荀灌是西晋时期大将荀崧的女儿,虽然是女儿身,但是荀灌却从小就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小时候又总是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且对武艺十分地感兴趣,所以尽管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能够做出带领士兵突围救父的事情来,从中人们也可以看到荀灌是一个什么样的
    12-27 晋朝西晋
  • 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讨曹爽是怎么回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
  • 西晋最后两皇帝受尽屈辱 晋怀帝被毒死!
    洛阳已无兵可守,对于晋怀帝司马炽来说,唯一能打出的牌,就是投降。但让人意外的是,在他之后,还有一个少年,依然梦想着重振雄风,可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西晋最后两任皇帝是从天上跌到地狱,受尽屈辱后死去,下场非常悲惨。洛阳已无兵可守,对于晋
    12-25 西晋
  • 西晋江南士族三次平定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三定江南是历史上的一场军事活动,发生在西晋时期。这场军事活动的双方分别是发起战乱的领导人和江南士族,其中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玘。三定江南简介中介绍到,之所以有这场军事活动,主要就是因为西晋时期战事频繁,社会混乱,一些将军想借此机会来树立
    12-25 西晋
  • 西晋复杂的政治斗争 卫瓘因一句话惨遭灭门
    三国后期,有三个历史人物在军事上大放光彩,一个是蜀汉的姜维,另两位是曹魏的邓艾和钟会。此三人,才干卓越,名扬天下,被誉为“三杰”。抛开据长江之险的东吴,魏蜀两国之间的生死成败,就寄托在此三人身上。然而,这三人却先后栽在了当时一个名叫卫瓘的书
  • 司马衷简介 西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司马衷生平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
  • 山西确认首块西晋碑 学者揭开千年碑文谜团
    谜一样的碑文逐渐揭开面纱。昨天,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研究者们依托浙大三维数字技术,在电脑上逐字识读山西忻州居士山摩崖碑碑文,最终辨识出碑额中“晋”字以及碑文中“奋字玄威”等内容,后经与《晋书》等史料相印证,确认该碑为西晋使持节监并州诸军事
    12-21 晋朝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