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主宋江为何不喜欢“立功心切”的汤隆?

   2020-12-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自古至今,子承父业都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祖上家传,不忍舍弃,就想怎么将老祖宗的东西传给子孙后代,以便发扬光大,谋个饭碗。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封建社会“世袭”的力量,这有点像俗

自古至今,子承父业都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祖上家传,不忍舍弃,就想怎么将老祖宗的东西传给子孙后代,以便发扬光大,谋个饭碗。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封建社会“世袭”的力量,这有点像俗语里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子孙后代有多么的不肖无能,依靠祖上的恩泽,仍然不失衣食无忧,甚至是荣华富贵。这种现象,如果单纯站在社会道德舆论的角度上看,前者令人称道,后者遭人唾弃。

但事实却是,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闹剧从来都是此起彼伏,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要全盘否定,一概而论。其实在很多时候,即便是依靠了老子的威望,也仍然有成不了气候的。对此,民间似乎更有中肯的说法——“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样的因果轮回,但《水浒传》中的那个“金钱豹子”汤隆显然就有着类似的经历。

要说汤隆,按现在的说法,怎么着也算得上是一个“官二代”了,父亲老汤曾经做过延安府的知寨,比当年“小李广”花荣的职务还要高出半级。不知道这老爷子当时怎么想的,自己做了朝廷的知寨,却没有及时安排儿子汤隆进入军营。或许也曾有过如此打算,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病死在了任上。老爹匆匆走了,汤隆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打铁为生。

可能与从小生长在军营的环境里有关,这汤隆不仅铁打得好,还从此迷恋上了武艺功夫。后来,趁着打铁的间隙,又专门为自己打造了一把铁瓜锤,也就三十来斤重的样子。没事的时候,拿起来舞一番,逗逗乐子,练练筋骨。还别说,经此天天练习,那铁瓜锤练的是越来越好,方圆几十里无人能敌。如此一来,汤隆就有些忘乎所以了,打铁的时候也经常心不在焉。

有一天正干活呢,脑子突然又走神了。这里手握着锤头往下落,脑子里却想着那铁瓜锤怎么舞才能更好看些。结果一不小心,打铁的锤子就砸偏了,通红通红的铁星子溅起来,一下子就蹦到了汤隆的身上,把汤隆烫得是满身麻点。从此以后,汤隆就有了一个“金钱豹子”的绰号。

却说这天,汤隆的兴致又上来了,撂下手中活计,抓起那把铁瓜锤就舞了起来。可能是这天情绪有些高涨,舞着舞着汤隆就有些收不住手了,最后一下子将路上的压街石打了个粉碎,惹得众人是一片喝彩。见此情形,汤隆更是得意,正在那里吹呢,刚好梁山泊的戴宗和李逵从此经过,看了汤隆的表演,戴宗倒没说什么,李逵却忍不住了,伸手就去拿那把铁锤,嘴上还说了一句“什么鸟武艺,看了倒污眼”。

这一下不要紧,汤隆顿时不干了,说“我借与你,你若使不动,就吃我一顿脖子拳”,李逵也不说话,抓起瓜锤如弄弹丸般耍了一回,然后轻轻放下。再看李逵,端的是一个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就这几下,直接把汤隆给震住了,想平日里都是别人捧着,还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呢。现在看来还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看李逵舞完,汤隆立马就跪下了——“愿闻哥哥大名”,李逵哪里敢说,只是轻声说了句:“先到你家去吧”。

到了汤隆家中,几人互通姓名,汤隆才知道是梁山好汉到了。于是就请求戴宗、李逵带自己一道上梁山。李逵见他是个打铁的,山上也用得着,就满口答应了。上了梁山之后,李逵又及时向宋江做了引荐。宋江想既然有打铁的技术,那就去负责为山寨打造兵器吧。按说这个岗位也很不错了,军工企业,又不用上战场,一般人想来还没有那个技术呢。但汤隆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这个工作太乏味。以前没办法,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一天到晚和那些废铜烂铁打交道。

本想上了梁山会改变这种局面,不曾想还是干了老本行,汤隆越想越觉得别扭。加上后来看其他兄弟跃马扬鞭,上阵杀敌,汤隆就更是坐不住了,这样下去还怎么建功立业呢。于是几次找到宋江要求上前线,宋江只好给他解释,说了一些诸如“革命分工不同……”之类的,汤隆见宋江不答应,只好又回到兵工厂继续上班去了。人虽然是回去了,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出头露面,上阵杀敌。

也是汤隆时常惦记,干完活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到中军大帐附近晃悠。就在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梁山大军被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正无计可施呢,这时汤隆恰巧从帐前经过,听了个大概,就立马闯进帐去,说我有办法。吴用一听,就让他赶紧说,汤隆就说,要破连环马除非用钩镰枪,钩镰枪我就会打造,但要使用,必须把我的表哥金枪手徐宁请来。吴用一听大喜,于是定下计策,先是派时迁到徐宁家中盗甲,引得徐宁前来追赶,然后让汤隆出面将徐宁赚上梁山。最后,徐宁终于不负众望,为梁山军士训练好钩镰枪并一举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想汤隆本是一个穷铁匠,平日里也没少受徐宁的接济。而到了梁山之后,却因为急于建功,不惜将自己的表哥都给出卖了,无论如何也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应该说,在此次大战中,汤隆是立了大功的。虽然宋江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也想提拔重用,但后来仔细一琢磨,内心却有些不安起来。想这个汤隆,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连自己的表哥都能出卖,以后放在跟前,还指不定会出卖谁呢。加上汤隆本就武艺平平,做的都是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此次大战之后,宋江还是让汤隆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为梁山打造兵器。按宋江的想法,这个岗位对于汤隆来说,应是最安全,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后来在英雄排座次的时候,汤隆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用,反而排到了小霸王周通的后面,可见宋江的别有用心和处处提防。

汤隆,仅仅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却从此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

自古至今,子承父业都是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祖上家传,不忍舍弃,就想怎么将老祖宗的东西传给子孙后代,以便发扬光大,谋个饭碗。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封建社会“世袭”的力量,这有点像俗语里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子孙后代有多么的不肖无能,依靠祖上的恩泽,仍然不失衣食无忧,甚至是荣华富贵。这种现象,如果单纯站在社会道德舆论的角度上看,前者令人称道,后者遭人唾弃。

但事实却是,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闹剧从来都是此起彼伏,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之所以这么说,不是要全盘否定,一概而论。其实在很多时候,即便是依靠了老子的威望,也仍然有成不了气候的。对此,民间似乎更有中肯的说法——“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样的因果轮回,但《水浒传》中的那个“金钱豹子”汤隆显然就有着类似的经历。

要说汤隆,按现在的说法,怎么着也算得上是一个“官二代”了,父亲老汤曾经做过延安府的知寨,比当年“小李广”花荣的职务还要高出半级。不知道这老爷子当时怎么想的,自己做了朝廷的知寨,却没有及时安排儿子汤隆进入军营。或许也曾有过如此打算,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病死在了任上。老爹匆匆走了,汤隆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打铁为生。

可能与从小生长在军营的环境里有关,这汤隆不仅铁打得好,还从此迷恋上了武艺功夫。后来,趁着打铁的间隙,又专门为自己打造了一把铁瓜锤,也就三十来斤重的样子。没事的时候,拿起来舞一番,逗逗乐子,练练筋骨。还别说,经此天天练习,那铁瓜锤练的是越来越好,方圆几十里无人能敌。如此一来,汤隆就有些忘乎所以了,打铁的时候也经常心不在焉。

有一天正干活呢,脑子突然又走神了。这里手握着锤头往下落,脑子里却想着那铁瓜锤怎么舞才能更好看些。结果一不小心,打铁的锤子就砸偏了,通红通红的铁星子溅起来,一下子就蹦到了汤隆的身上,把汤隆烫得是满身麻点。从此以后,汤隆就有了一个“金钱豹子”的绰号。

却说这天,汤隆的兴致又上来了,撂下手中活计,抓起那把铁瓜锤就舞了起来。可能是这天情绪有些高涨,舞着舞着汤隆就有些收不住手了,最后一下子将路上的压街石打了个粉碎,惹得众人是一片喝彩。见此情形,汤隆更是得意,正在那里吹呢,刚好梁山泊的戴宗和李逵从此经过,看了汤隆的表演,戴宗倒没说什么,李逵却忍不住了,伸手就去拿那把铁锤,嘴上还说了一句“什么鸟武艺,看了倒污眼”。

这一下不要紧,汤隆顿时不干了,说“我借与你,你若使不动,就吃我一顿脖子拳”,李逵也不说话,抓起瓜锤如弄弹丸般耍了一回,然后轻轻放下。再看李逵,端的是一个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就这几下,直接把汤隆给震住了,想平日里都是别人捧着,还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呢。现在看来还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看李逵舞完,汤隆立马就跪下了——“愿闻哥哥大名”,李逵哪里敢说,只是轻声说了句:“先到你家去吧”。

到了汤隆家中,几人互通姓名,汤隆才知道是梁山好汉到了。于是就请求戴宗、李逵带自己一道上梁山。李逵见他是个打铁的,山上也用得着,就满口答应了。上了梁山之后,李逵又及时向宋江做了引荐。宋江想既然有打铁的技术,那就去负责为山寨打造兵器吧。按说这个岗位也很不错了,军工企业,又不用上战场,一般人想来还没有那个技术呢。但汤隆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这个工作太乏味。以前没办法,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一天到晚和那些废铜烂铁打交道。

本想上了梁山会改变这种局面,不曾想还是干了老本行,汤隆越想越觉得别扭。加上后来看其他兄弟跃马扬鞭,上阵杀敌,汤隆就更是坐不住了,这样下去还怎么建功立业呢。于是几次找到宋江要求上前线,宋江只好给他解释,说了一些诸如“革命分工不同……”之类的,汤隆见宋江不答应,只好又回到兵工厂继续上班去了。人虽然是回去了,但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出头露面,上阵杀敌。

也是汤隆时常惦记,干完活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到中军大帐附近晃悠。就在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梁山大军被呼延灼的连环马打败,正无计可施呢,这时汤隆恰巧从帐前经过,听了个大概,就立马闯进帐去,说我有办法。吴用一听,就让他赶紧说,汤隆就说,要破连环马除非用钩镰枪,钩镰枪我就会打造,但要使用,必须把我的表哥金枪手徐宁请来。吴用一听大喜,于是定下计策,先是派时迁到徐宁家中盗甲,引得徐宁前来追赶,然后让汤隆出面将徐宁赚上梁山。最后,徐宁终于不负众望,为梁山军士训练好钩镰枪并一举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想汤隆本是一个穷铁匠,平日里也没少受徐宁的接济。而到了梁山之后,却因为急于建功,不惜将自己的表哥都给出卖了,无论如何也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应该说,在此次大战中,汤隆是立了大功的。虽然宋江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也想提拔重用,但后来仔细一琢磨,内心却有些不安起来。想这个汤隆,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连自己的表哥都能出卖,以后放在跟前,还指不定会出卖谁呢。加上汤隆本就武艺平平,做的都是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因此此次大战之后,宋江还是让汤隆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为梁山打造兵器。按宋江的想法,这个岗位对于汤隆来说,应是最安全,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后来在英雄排座次的时候,汤隆不仅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重用,反而排到了小霸王周通的后面,可见宋江的别有用心和处处提防。

汤隆,仅仅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却从此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

 
标签: 宋江 汤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江是被谁杀死的 宋江是怎么死的
    宋江是被谁杀死的 宋江是怎么死的
    1、被高俅等以毒酒毒毙于楚州。2、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首先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再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毒死了宋江。3、征方腊后,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只剩27人回朝,封官赐爵后,宋江被奸臣蔡京、高俅等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
  • 历史上的宋江凭什么当上梁山的“大哥”?
    “生辰纲”事发后,宋江“担那血海般干系”为晁盖通风报信,才使晁盖等七人能够侥幸躲过此劫,上了梁山,继而夺得寨主之位,奠定了梁山事业最初的起义组织和领导机构。因为和梁山盗匪私下联络,宋江不仅丢了饭碗,还成为一名杀人犯,这是令宋江所始料不及的。
    12-31 梁山宋江
  •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 花荣上梁山的原因
    宋江为什么要经常带着花荣,水浒英雄当中很多的都是脾气粗暴的大男子汉,其实有一位让很多读者或是剧迷们都印象深刻的就是花荣了,作为有外貌,有人品,有武功的代表,花荣是因为什么走上梁山的呢,在去了梁山泊以后,宋江一般总是带着花荣,到底是什么原因。
    12-31 梁山宋江
  • 真实宋江 起义规模小两年被剿灭 与高俅未交手
    一部《水浒传》,不仅“捧红”了梁山泊,还让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家喻户晓。在施耐庵笔下,宋江原本只是一个小“公务员”,后成为“梁山好汉”首领,替天行道。宋朝当局剿灭不了,不得不采取招安措施平息叛乱。宋江,字公明,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江湖人
    12-31 高俅宋江
  • 宋江在没落草的时候为什么要逼反秦明
    宋黑三当时确实没打算彻底落草,所以反而必须逼反秦明不可。因为秦明被俘后已经知道他就是宋江了。你难道没发现,秦明当时是青州官军那边唯一一个发现宋江身份的人(花容已经上清风山了,黄信还以为宋是“郓城虎张三”)宋江在没落草的时候为什么要逼反秦明?
    12-30 秦明宋江
  • 宋江有何能力竟在众梁山好汉中当上老大?
    宋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起义军的首领,他一手带领了梁山起义走向昌盛,最后被官军围剿不得不降。纵观宋江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上位史是一个非常有看点的地方,宋江文武都不出色,为何能够成为梁山好汉的首领,这其中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据史书记载,在北宋末年
  • 宋江为什么宁可去坐牢也不愿上水泊梁山
    梁山是个好地方,有很多好汉曾经向往着能够到那儿去,就像阮氏兄弟说的那样,哪怕是快活一日也好。更有的人想去,只是担心人家不容纳,这就是王伦当政时期。还有的人是早想上山,只是苦于没有人引荐。但是,事物的多样性给了人们认识上的复杂,也给这个世界以
    12-30 梁山宋江
  • 扈三娘一家被李逵杀绝了户 宋江为何不管?
    作为上位者,最重要是无非是要做到奖惩分明。天子犯法尚且同罪,更何况是你的下属。就如当年挥泪斩马谡的孔明,这种行为不杀不足以服众。但是水浒中的宋江显然是领导者的另类代言人。梁山好汉中有一个人名唤李逵,他有着一身蛮力,是个杀人如麻的魔鬼。这人不
  • 宋江受招安与从征方腊之谜 如何被招安的
    《水浒传》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个个生动的官逼民反的故事,然而最后还是受了朝廷的招安,结局颇为悲哀。那么,历史上宋江是如何被招安的?招安后,他们是否跟从官军去征讨方腊起义?这些问题由于史料记载的错综复杂,矛盾百出,所以史学界也分歧很大,
    12-28 宋江方腊
  • 他们仨为何如此感激宋江 做了官却因宋江没有被
    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里面有很多人物不如鲁智深,林中,宋江等。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谋了官职。可也有做了官还被杀的。但是有三个人做了官却因为宋江没有被杀,他们是谁呢?一、朱仝说起朱仝最初他、宋江和雷横,三个人都在郓城为官,宋江做的是小官吏,而
    12-28 宋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