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东南一线早期形成 背后的两位“低调”功臣

   2020-10-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魏政权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版图属最大,其东南一线不仅是较为富庶的地区,也是对抗东吴的重要战线。曹魏东南一线的早期构建曹魏东南一线主要以曹魏在扬州的基地为核心,其军事重镇为合肥。在笔者看来,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和发展主要分为两条线索,其一即为

曹魏政权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版图属最大,其东南一线不仅是较为富庶的地区,也是对抗东吴的重要战线。

曹魏东南一线的早期构建

曹魏东南一线主要以曹魏在扬州的基地为核心,其军事重镇为合肥。

在笔者看来,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和发展主要分为两条线索,其一即为政治线索,即曹魏扬州一带的政治营建、人事安排和农业、军备设施建设;其二则为军事线索,典型的是四次合肥之战。

而这两条线索的关系则是,政治治理为军事战斗提供物质和人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曹魏东南一线的政治营建相比于军事行动更为重要。从曹魏建国后在东南一线的行动上看,曹休对东吴的战争和第三、第四次合肥之战(公元233——234年)都是建立在前人雄厚的物质和人力基础上。由此,笔者有意去探寻一番曹魏东南一线构建的早期过程。

谈到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是刘馥,二是温恢,此二人在公元200年至公元220年之间担任曹操集团的扬州刺史,其中刘馥的任期为公元200年至公元208年之间,此时即从官渡之战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在此之后的公元208年至公元220年,温恢接替刘馥继续对扬州一带进行营建,直到曹魏正式立国。

刘馥、温恢二人对于曹魏东南一线的构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笔者将分述二人的贡献,也顺带介绍一下这两位曹魏著名的扬州刺史。

(图)刘馥 叶雄_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地人。早年的时候因为战乱,避难扬州。因此,笔者推测,刘馥早年就对扬州的基本情况较为熟悉。此外,刘馥也具有长远独到的眼光。建安初年,袁术割据淮南,刘馥就说服了袁术的部将戚寄、秦翊归顺曹操。曹操对此事感到十分欣喜,于是征辟刘馥为司徒掾属。

之后,扬州地界袁术、孙策等势力相互攻伐,曹操派遣的扬州刺史严象也为孙策部下所杀害。当地几个较大的军事首领梅乾、雷绪、陈兰等便各自聚集兵马,占据地方,时时攻伐,使得扬州一带的郡县饱受兵祸,民生凋敝。这时候曹操正在和袁绍对峙,为了保证后方稳定,同时也是为了营建自身集团东南方的势力,曹操根据刘馥早年避难扬州的经历和说服袁术部将归顺的表现,认为刘馥足以承担稳定东南的重任,于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果然不负众望,他单人匹马到任,建立起扬州新的治所。接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招抚不安定的地方武装,稳定扬州一带的治安环境。刘馥采取怀柔的政策,先安抚了原先盘踞在扬州一带梅乾、雷绪等军事势力,尔后采取招纳的方式让他们逐步归顺并向朝廷纳贡。

第二件是广行教化,逐渐恢复民心和人口。刘馥在当地推行利民政策,对百姓施以恩惠。这一方法令多年来历经战乱的百姓感到非常满意,数以万计的扬州一带避难人士听闻又重新回到了家园。

随着人口的逐渐恢复,刘馥又做了第三件事,他带领百姓建立学校并开始兴修水利、实行大规模屯田。在刘馥任上,他一共主持兴治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农田水利以灌溉农田、发展生产。

最后,在人口充盈、粮食齐备的基础上,刘馥高筑城墙、广积木石,同时编织草苫、囤积军粮,开始建立曹魏东南一线的军事守备。刘馥的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扬州由早先的残破不堪逐渐恢复了原有的富庶,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了曹魏东南一线的守备力量。

事实证明,刘馥的努力得到了显著成效。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馥逝世一年左右,孙权率领人马十万发起了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率军攻打合肥重镇百余日都未能攻下。且时值大雨天,合肥城墙早已不堪雨淋。然而,守备合肥的军士利用原先准备好的草苫遮盖、保护城墙,夜晚则点起储备的鱼膏照明。孙权看到守军早有准备,又听闻援军将至,不得不放弃攻击下令撤军。扬州士民因此更加怀念刘馥,将他比喻成春秋时期守晋阳的董安于。

从上述可以看出,刘馥八年左右的经营,扬州一带百姓得以安居,为当地经济的恢复、尤其曹魏东南战线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史载,刘馥组织兴修的水利历经几朝,仍然为当地百姓所受用。刘馥治理曹魏东南一线,兼有政治和军事两部分工作,但是其突出的贡献仍是对曹魏东南一线农业、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修缮的守备也为后来的几次合肥之战曹魏方面积累了经验。

刘馥逝世前后,曹操已经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但是也遭到了赤壁之战的打击。因此,曹操更加意识到曹魏东南一线的重要性,于是花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营建。首先是安排张辽、乐进、李典镇守东南一线的军事重镇合肥,以保障东南一线其他工作的稳定进行。尔后,曹操派出了温恢即刻接替刘馥任扬州刺史。

(图)温恢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县人。早年丧父,还归乡里时由于家里存有一定积蓄,于是尽散家财以赈济宗族,由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把他比喻为西汉的郇越。之后,温恢被推举为孝廉,紧接着历任廪丘县长、鄢陵县令、广川县令、彭城相、鲁国相,在任期间都相当出色,有很好的口碑。随后,他又担任曹操的丞相主簿,深受信任。

刘馥逝世后,由于东南一带还未稳固,且紧邻战线,曹操立即任命温恢接任刘馥前往扬州,临行前还亲自对温恢说:“我(曹操)非常希望把你留在身边,可是丞相府的事毕竟不如扬州的事务重要。”随后又派遣蒋济辅助温恢,同时告诉合肥的张辽、乐进“新任的扬州刺史(指温恢)通晓军事,你们凡事都要和他商议。”可见,温恢不仅擅于治理州郡,在军事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温恢到任后,其主要的作为在于由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向人事的安排和调度。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进攻合肥,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虽然在我们这条战线上遭到孙权重兵进攻,但是我们准备充分不必当心。我反而担心曹仁将军由于缺乏有力的后援而遭到孤立,现在的天气雨水连绵河水上涨,荆州关羽一定会利用这个优势进行袭击。”果然,樊城一线如温恢所料。

当时,为了救援襄阳,曹操下书令兖州、豫州两州兵马前往协助,兖州刺史裴潜和豫州刺史吕贡都以为这是一般的命令,所以没有及时准备,而温恢立刻指出“这正是为了疾驰支援襄阳才下令你们二州前往支援,之所以没有下令紧急召集,是因为不想其他地方的守军都受到惊扰,这一两天内一定会有文书催促你们赶路。而且张辽等将军也得到了通知,他们军事嗅觉敏锐又长期跟随主公,一定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届时你们这些早收到命令的还没有他们迟收到通知的将领动作迅速,一定会被主公责罚的。”裴潜等听从了温恢的劝说,即刻轻装前往,事后也证明了温恢所说的正确性。

可见,温恢不仅对军势的发展有着明确的预见,还对于东南一线各州的配合和人事协调十分敏感。与刘馥的建设重点不同,温恢治理曹魏东南一线的重心在于加强各州的联动,即主要在人事上下了不少功夫,使得处于曹魏东南一线的各州、各部队能够积极互动、增强合作。

(图)三国鼎立图

刘馥、温恢二人在曹魏东南一线早期的构建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刘馥为曹魏东南一线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温恢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曹魏东南一线的人事协作,为接下来东南一线的运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因此,刘咸炘称赞刘馥、温恢治理扬州一带“功皆甚著”。

区域的繁荣需要长久的营造和建设,“立”往往比“破”更重要,其难度也不言而喻。通过历史我们也能够看到营造地方需要大量的时间、物力、人力,而拥有智慧的执政主官也是提高地区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标签: 功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 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是怎样的
    1、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将他比作萧何,后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名义,将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余口全部处死。2、宋国公冯胜:朱元璋诰词中称他胜兄弟亲同骨肉。蓝玉案发两年后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3、颖国公傅友德:
  •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主要杀了哪些开
    1、刘邦杀了六位开国功臣,全部都是在刘邦身边辅佐的奇才。2、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后警戒之心越来越强,加上刘邦本人生性多疑好猜忌,害怕他们在将来会有谋反之心,在自己内心非常恐惧下把自己身边的武将或者是分封的功臣全部杀害,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无一幸
  • 揭秘刘邦为何要将功臣萧何下狱治罪?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
    12-31 刘邦萧何
  • 皇帝赏赐功臣黄金 此后巨额黄金为何一夜间消失
    中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帝王们往往大手一挥,慷慨地赏赐、馈赠动辄成千上万。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汉王刘邦听从了谋士陈平的计谋,派陈平携带40万两黄金到楚国动作反间计,结果收到了奇效,致使西楚霸王离间了“亚父”范增,导致
    12-31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
  • 雍正为何要除掉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雍正为了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搞了一些政治上
  • 东汉治边第一功臣是谁?文武兼备越千古
    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
    12-31 东汉
  • 明朝功臣邓愈英年早逝朱元璋竟然亲自祭奠
    我们唯一能够了解邓愈的途径,也只有从记录邓愈一生的文言文《明史邓愈传》中了解一二了。文言文阅读起来总是那么费劲,在这里小编就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吧。邓愈生长于乱世,他的父亲就是个重信讲义之人,那时候民间有很多自发形成的民兵队伍来保家卫国,邓愈的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人物生平 平定萧铣
    早年经历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
  • 揭秘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