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项羽与虞姬的纠葛生死的隐藏的重大秘密!

   2020-02-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现今我们在回首英雄,相信很多人会说是项羽,今天我们就来说他。据说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项羽到底身死何处?为何“乌江自刎”流传千年?项羽在安徽还留下什么遗迹?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杜牧:胜败兵家

现今我们在回首英雄,相信很多人会说是项羽,今天我们就来说他。据说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项羽到底身死何处?为何“乌江自刎”流传千年?项羽在安徽还留下什么遗迹?关于项羽之死,唐宋时期分别有三位大诗人就此写过诗句: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悬疑之一 阴陵之战究竟怎样?

项羽和灌婴的阴陵之战,保留在了当地的县志和民间传说中。如今的古阴陵遗址(古城村)旁的阴陵山上,古战场的山石上还残留有刀枪的痕迹。民间流传,项羽被灌婴骑兵围困阴陵山,项羽人马为突围从山上几次冲锋,战争场面惨烈。《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山上曾有过霸王庙和虞姬祠、楚泉、汉泉,现残存遗址仍在。记者走访:阴陵遗址位于定远县城西北的靠山乡。《定远县志》记载:“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这是司马迁对项羽从垓下败逃到东城路线的描述。时间上应该包括后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盖着垓下到东城数百里路程。这期间的败逃、追击过程本应该十分惨烈,内容也应十分丰富,但司马迁的记录仅用了118字。

不过,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细节:阴陵之后,项羽随从由100多人骤减到28人。对此,《史记》上不见原因,成了疑团。计正山却告诉记者,他的研读结果是,项羽精兵的骤减,很可能是因保护虞姬而出现了重大损失,换句话说,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阴陵才死去。项羽随从数量的变化耐人寻味:深夜逃脱垓下,项羽带着800多人,“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成功渡过淮河后,剩下了100多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虽然汉军次日“平明”才发现项羽逃脱,因项羽在阴陵迷路而耽误了时间,汉军终于追上项羽。之前双方并没有发生战斗,项羽一行应保持为100多人。

而阴陵之战后,项羽人马和灌婴的五千骑追兵只有两次遭遇战,损失不大。但跑到东城时,项羽仅剩28人。跟随项羽南逃的理应都是精壮人马,人数突然骤减,原因何在?据计正山分析,人数骤减,应该出现在司马迁没有详细记载的阴陵之战中。项羽平生很少打败仗,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发生了多起。从对照之后东城战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于打仗、勇于突围的项羽在阴陵战斗中显然吃了大亏。很明显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后腿,这是什么事情?项羽爱妃——虞姬的保护就成了最大嫌疑。除了在史书字缝中读出疑惑,计正山还注意参照了当地传说和遗迹来加以论证。

悬疑之二 虞姬身首异处?

在阴陵到嗟虞墩的途中,有七座小土丘。民间传说,虞姬头颅的血一滴到地上,就化为一座小土丘。这七座小土丘,民间俗称七星照月。虞姬墓呈三棱样式,传说项羽和随从搬来三土块,匆匆掩盖上虞姬的头颅,后人按此样式堆砌成高大封土。当地百姓介绍,以前,嗟虞墩上长满虞美人草,一到春天,虞美人草在风中摇曳,婀娜多姿,十分好看。在定远县二龙回族自治乡的池河北岸,古东城遗址西侧数里之外,有一座高大的封土,当地人称为“嗟虞墩”,相传虞姬头埋葬于此。《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计正山介绍,他曾陪同省文化厅副厅长、历史学家李修松前往参观,李修松告诉他,这座高30米左右的古墓,从封土和形制来看,是典型的汉墓。如今安徽省内保留的虞姬墓就有两处,此处虞姬墓即为其一。计正山告诉记者,阴陵之战时,虞姬因战争激烈,难以逃脱,很可能死在那里。但项羽对虞姬感情很深,不忍心抛下虞姬的尸首,于是割下虞姬的头,拴在腰间继续突围。不过,项羽逃到东城后,三面环水,陷入了绝境。在项羽的南逃途中,几次遇水而无桥,增加了或大或小的危机。项羽渡河耽搁了南逃时间,一直没有摆脱汉兵追堵。在东城之地,池河由西向东北绕了个弯,致使东城三面环水。

据计正山推测,秦时的池河,水面最窄处也得有六七十米,这无疑成了项羽南渡障碍。灌婴的数千骑兵因此呼啸追上,项羽的28骑再次被重重包围。此时,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都不属于项羽:经过半夜、白天的连续逃跑,项羽人马已经食尽力疲;加之人数骤减到28人,如何抵挡数千的追兵?池河河宽水深,危机中成功南渡又谈何容易?计正山分析说,司马迁写到这里,无限伤感地写下了“项王自度不得脱”的话语,接下来就描写了项羽以少战多的精彩场面。

这诚然突出了项羽不甘心失败,又不得不归咎于上天亡他的性情,但在决战之前,天下无敌的项羽流露出了柔情的一面。这时,他解下了挂在腰间的虞姬头,和随从草草加以掩埋,了却了最后一丝后顾之忧。计正山说,民间传说往往有一定的依据,可以让人联想。如果虞姬自刎在垓下,从垓下到阴陵数百里地,滴血早该凝固。既然虞姬鲜血滴到了东城附近,虞姬死在阴陵一战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悬疑之三 项羽最终身死何处?

《定远县志》记载:“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计正山注意到,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灌婴以五千骑紧紧追击项羽的路线,经过东城之战,紧张连续的战争场面就戛然而止。东城之后战事怎样呢?毕竟,东城到乌江还有三百里的路途,战争的场面和伤亡人数,应该再交代一番。8月18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虞姬墓东侧的东城已化成村庄和田地,农民在耕种之时,还可以挖出秦砖汉瓦,武器残件。计正山认为,战事戛然而止,说明项羽已战死东城。

项羽乌江自刎只是乌江岸边的一个传闻,司马迁之所以采用,是出于理解民众的愿望,同时也饱含了他的情感。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

 
标签: 虞姬 项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的虞姬真实性名叫什么 历史上的虞姬真实名字是什么
    历史上的虞姬真实性名叫什么 历史上的虞姬真实
    1、虞姬只是一个普通的江东女子,连名字都没有。项羽呼她为虞,只是因为她是虞地人。2、虞姬只是个民间女子,她千里迢迢投奔项羽的军营,只是因为她敬爱他。她想,他是需要有个人照料的,需要有人分享他的喜悦,需要有人分担他的悲哀。她想,这个人必须敬他
  • 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虞姬这个人物 历史上有没有真实存在虞姬这个人物
    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虞姬这个人物 历史上有没有
    1、在文学史上虞姬这个人物确实存在,并且她是代表正面人物出现的,可以去查阅《史记·项羽本纪》里曾经记载:有美人名虞。2、虽然在史记中对于虞姬有记载,但是关于这个记载是非常少的,只是简单的几笔,除了能够了解到名字之外,得不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 虞姬和项羽是怎么认识的?
    史书上记载说项羽在一次酒会上认识了歌姬虞姬,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长得美丽,会弹奏琵琶,项羽对她一见钟情。至于虞姬的身世,由于史料对虞姬的记载较少,所以到现在是个谜。
    03-17
  • 虞姬怎么死的?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妾,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向败局,虞姬在楚营内自刎。
    02-23
  • 霸王别姬真相 史上虞姬竟是这样死的
    《霸王别姬》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虞姬这个人?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应该是真有其人,因为两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汉初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都提到了虞姬这个人。陆贾和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离楚汉争霸时代相距不远
    12-27 虞姬
  • 汉高祖刘邦抛妻弃子是真的吗 刘邦喜欢虞姬吗
    刘邦抛妻弃子当初刘邦和项羽为夺天下,展开了一场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在这场战役里,流传出了刘邦抛妻弃子的传闻。当年,刘邦举兵起义,而吕雉则被留在了沛县的家中,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此后多年,他们也是聚少离多。这一年,刘邦已经成功灭秦,剩下的就是
  • 虞姬为何要拔剑自刎虞姬害死了项羽?
    汉武帝刘彻小的时候,家里人给他引见了一位跟他年岁差不多的小女孩叫陈阿娇,是他的一个表姐。那时,姑表亲、姨表亲是常有的事儿。当时,刘彻说,他长大后要造一个金屋给陈阿娇住。大了,他果然把陈阿娇娶回来做了自己的皇后了。可是这陈阿娇有先天的毛病,不
    12-22 虞姬项羽
  • 虞姬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历史上的虞姬是怎样的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深爱一生的西楚霸王,走到了末路,英雄失意免不了末路,作为霸王的女人,虞姬也表现得十分有骨气,在最后的穷途末路,也不让自己的爱人孤单上路,而是选择了挥刀自刎,选择在黄泉相见。虞姬,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不详,她是出现
    12-22 虞姬
  • 揭秘虞姬为何宁死不入刘邦汉宫?虞姬自刎之谜
    虞姬自刎之谜:“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虞姬在自刎殉情前吟诵的一首五言诗,也成为这位秦末汉初绝代佳人的千古绝唱。那么,虞姬为何要在那时那刻拔剑自刎?这首短短二十个字的五言诗反映了虞姬当时怎样的复杂感情?她是在为
  • 大将军虞子期真的有个妹妹虞姬存在吗?
    虞子期简介中虞子期在历史中并不存在,他是小说家们虚构出来的人物。据虞子期简介描写,大多数历史小说中说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从小和虞姬相依为命一起长大,他长得风流倜傥,眉星剑目很是得女孩子的喜欢。官位一直到将军,是项羽最为器重的四大将军之一。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