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花和尚鲁智深的辈分为何能与他师父相同

   2020-08-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人物,在说到他出家为僧的那一段的时候,有细心的读者发现,鲁智深的师父称作“智真长老”,智真长老的师弟称为“智清长老”,难道鲁智深和他的师父、师叔平辈?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是这样解释的:鲁智深是在赵员外的建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人物,在说到他出家为僧的那一段的时候,有细心的读者发现,鲁智深的师父称作“智真长老”,智真长老的师弟称为“智清长老”,难道鲁智深和他的师父、师叔平辈?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是这样解释的:

鲁智深是在赵员外的建议下出家的,出家前,赵员外对鲁智深说:“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作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后来赵员外带着鲁智深来到五台山,对智真长老说:“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根据赵员外的话,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鲁智深是他的“表弟”,所以平辈。

对于上面的解释,我认为是极为不合理的。我们怎么能够拿佛家与俗家相提并论呢!其实对于上面的疑问,牵涉到出家人取名字的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古人取名字,除了“名”之外,往往还有“字”和“号”。比如诸葛亮,他除了“亮”这个名之外,还有字“孔明”,号“卧龙先生”。而出家人也往往是这样,一个出家人一般都有三个名字,一个是俗名,一个是法名,一个是法号。“俗名”就是出家前的名字,而“法名”和“法号”则是出家后的名字。

出家人的“法名”和“法号”的取法是很讲究的。

对于出家人来说,取“法名”是很严格的,必须按照一定的辈分。拿少林寺来说吧,为僧人取名,总共有70个辈字,分别是: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清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宗祚。衷正善喜祥,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平辈的师兄弟必须用相同的“辈字”,比如“道”字辈的师兄弟取法名时,都叫做“道某”;“道”字辈的徒弟们则统一称作“清某”。

相对于“法名”来说,取“法号”的形式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一个僧人的“法名”一定是为他剃度的师父来取,而“法号”则不一定,可以是他人,甚至也可以是自己,并且起“法号”也不用一定得按照特定的辈分。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他的“法名”叫做“玄奘”,这是为他剃度的师父取的,而法号“三藏”则是唐皇李世民赐的,并且也没有按照“玄”字辈来取。

“法名”和“法号”除了起法不同,在使用上也不相同。

一个僧人的“法名”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叫的,一般只有他的师父或是寺里的长辈僧人才叫,甚至他的师父或长辈一般也不叫他的法名,而往往叫他的法号;而“法号”就不同了,不仅寺里的僧人(不管是长辈、平辈或是晚辈)都可以叫,而且寺外俗人也可以叫。

由此可以见,大家所熟悉的“智深”只不过是鲁智深的“法号”而已,至于他的“法名”是什么,书中没有提到,我们也不得而知。

那么,智真长老给鲁智深起的“法号”为何非要有一个和自己同样的字——“智”呢?或许就像有人解释的那样,智真长老顾及到鲁智深是和自己称兄道弟的赵员外的表弟吧!反正“法号”怎么取相对随便些,即使这样也不会引来非议。

 
标签: 和尚 鲁智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清朝哪个皇帝是出家做和尚的 清朝什么皇帝是出家做和尚的
    清朝哪个皇帝是出家做和尚的 清朝什么皇帝是出
    1、清朝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2、人们传说顺治皇帝,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后,悲伤过度,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3、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即163
  • 解密中国古代和尚烧香疤 区分是否出家?
    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和尚的身影,小编一直很萌《旋风小子》里那个小和尚啊,又调皮又可爱!今天小编所要讲述的就跟和尚有关,不过不是小和尚。古装剧里和尚的头顶上总有几个圆圆的圈,通俗的讲就是香疤,不过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之中称戒疤。为什么和尚头上
    12-29 和尚
  • 详细解析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史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史可谓是唐太宗的一大耻辱,因为虽然高阳公主年仅十七岁,但却已是宰相的儿媳妇,所以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这一段风流史才更加让唐太宗生气。接下来就详细介绍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风流史吧。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虽然只有十六七
  • 武则天的男宠 尼姑庵恰遇和尚偷腥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高宗死后,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唐太宗
  • 水浒传中做了和尚的鲁达为何还能那么任性
    却说鲁达做了和尚,不过仍然我行我素。书中描述:话说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道:“善哉!”智深裸袖道:“团鱼洒家也吃,甚
    12-24 水浒传
  • 史上第一个与和尚通奸的皇妃半老徐娘徐昭佩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梁书》记载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著作《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等,绝对称的上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可惜的是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江陵城被攻破后萧绎一
  • 唐太宗最爱的女儿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故事
    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虽然只有十六七岁,却已经是有夫之妇,老公就是宰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但高阳公主不喜欢赳赳武夫的老公,而喜欢文采风流的儒雅之士。某日,公主和丈夫带领大批随从到自己的封地上去打猎,人喊马嘶,闹了大半天,公主乏了,刚好
    12-24 唐太宗
  • 武则天崇佛 武则天迷恋“和尚”的玄机是什么?
    揭秘武则天迷恋“和尚”之谜:唐朝之所以让后代中国人无限怀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气质和胸襟。事实上,有唐一代290年,21位皇帝都不同程度地崇尚佛教。唐太宗以后,高宗、中宗、睿宗在信奉道教的同时,也都提倡和利用佛教,但把
  • 李世民爱女高阳公主悲惨结局 为和尚自尽?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据历史记载,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为何因和尚上吊自杀?如此凄凉的下场,竟然死于自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古代,一些公主因为出身高贵,或者种种原因,特别会受到自己父皇的喜爱。在唐朝,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欢自己的女儿—
  • 明亡后崇祯儿子流浪江南做和尚 被康熙凌迟处死
    清兵入关后,各地明皇室上层人物被诛杀尽净,只有崇祯之子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了70多岁,才被凌迟处死。明朝灭亡那年,朱慈焕刚刚12岁,开始乱世飘零。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王乡绅得知其身份,冒着风险收留他,给他改名王士元,让他与自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