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刘志简介 崇尚佛道的东汉第十位皇帝

   2020-12-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祖父河间孝王刘开,父蠡吾侯刘翼。率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粱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太后临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政

东汉第十位皇帝: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祖父河间孝王刘开,父蠡吾侯刘翼。率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粱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太后临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政权由是落入宦官之手。九年,朝中官员、太学生员与外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他下诏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之祸”。刘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举非人,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谥桓,葬于宣陵。

人物介绍

汉桓帝刘志(公元132年—公元167年),东汉第十位皇帝,共在位21年。他是汉章帝的曾孙,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

公元146年,外戚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后被太后梁妠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桓帝[1],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延熹二年(159年),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一举歼灭了梁氏,5人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五侯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延熹九年(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汉桓帝死后,谥号孝桓皇帝,庙号为汉威宗。

谥号陵寝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死于德阳前殿。第二天,窦太后临朝执政。桓帝荒淫了一辈子,却没留下一个儿子。刘志的谥号为“桓”,《谥法》上说:“克敌服远曰桓。”这个谥号放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身上,毫不逊色,放在刘志身上,反而略显讽刺。事实上,汉桓帝刘志不仅不能克敌服远,甚至连守边安内都没有做到。葬“宣陵”。侍御史刘儵(shū)推举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

历史评价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范晔:“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及诛梁冀,奋威怒,天下犹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赞曰:“桓自宗支,越跻天禄。政移五幸,刑淫三狱。倾宫虽积,皇身靡续。”

虞世南:“桓帝赫然奋怒,诛灭梁冀,有刚断之节焉。然阉人擅命,党锢事起,非乎乱阶,始於桓帝。”

 
标签: 汉朝 东汉 刘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