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英魂 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左宝贵

   2020-07-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雨夜,平壤城,1897年9月15日,一位叫林善华的老人正在赶路,当他走到七星门外时,忽然听到一阵马的嘶鸣,伴着雷鸣透过闪电,他看到雨中有一匹白马,一位军人跨在马背上,高挥一柄发出寒光凛凛的军刀,向着北方而去。林善华吓得两腿发软,原来他发现马

雨夜,平壤城,1897年9月15日,一位叫林善华的老人正在赶路,当他走到七星门外时,忽然听到一阵马的嘶鸣,伴着雷鸣透过闪电,他看到雨中有一匹白马,一位军人跨在马背上,高挥一柄发出寒光凛凛的军刀,向着北方而去。林善华吓得两腿发软,原来他发现马背上的军人正是几年前在此地牺牲的一位中国将领左宝贵。

这就是在朝鲜流传很久的“雨夜七星门左将军之魂显圣”。从那以后,每逢九月十五日雨夜,当地人们就有可能会在七星门碰见显圣的左将军。朝鲜人民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纪念这位为保卫平壤而牺牲的清军将领。

在甲午战争保卫平壤的战斗中,负责防守玄武门的左宝贵,眼见清军已成溃败之势,他抱定了必死决心,依照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身穿御赐黄马褂、戴花翎,出现在了炮声震天、血肉横飞的平壤城头,亲自指挥,说道“吾身当前,尔等继至”,以激励全军。身边的士兵相继倒下后,他亲自点燃大炮向日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激战中,左宝贵身负重伤却不下火线,坚守阵地,裹创再战,血染征衣,在他的带领下众将士奋勇向前,连续击退日军三次进攻。不久左宝贵被炮弹击穿胸部,壮烈牺牲,就此悲壮地终结了三十八年戎马生涯,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与黄海海战中殉国的邓世昌并称“双忠”。

左宝贵出生于1837年,回族人,幼时家贫,父母早逝,曾流浪街头靠补鞋为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左宝贵投效江南军营,开始戎马生涯。在镇压太平军中,左宝贵屡立军功多次获得提拔,被封为“建威将军”,官至记名提督、广东高州镇总兵,驻军奉天,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戴双眼花翎。

直隶总督李鸿章就曾保举左宝贵,赞扬他“晓畅军事,谋勇兼优”。

就是这样一位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有着强烈忠君思想的统兵武将,却也有着热衷“公益”柔情的另一面。

左宝贵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性慈善,尚节义”,多次捐资重修清真寺、兴办义学、捐款赈灾、开设慈善机构等,左宝贵投身公益三十余年不间断。根据当时《申报》记载,每当水灾等灾难发生时,左宝贵不仅积极募捐带头捐款,还率领部队投入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并亲自发放救济物资,“贵不忘本,富而好施”,是一名惜民爱民的将领,受到回汉两族人民的歌颂。

这位兼具侠骨柔情的老将,在异国他乡朝鲜平壤抗击日军时,被后世称为“决死平壤城头的大清提督”。这其间又有着怎样的热血故事?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被新兴近代化国家,逼迫到悬崖边,而进行的大决战。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关乎两个国家百年国运的生死决战。

而清军从一开始就处处被动。先是在牙山遭日军海陆同时偷袭,叶志超、聂士成等部被迫绕道汉城,撤到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在朝鲜形势日趋严峻的时候,左宝贵等四支部队,计29营13000余人等奉调入朝,史称四大军入朝。当时的一位英国传教士评价说“左将军的部队,是满洲唯一的真正军队,训练非常好,永远保持着紧张的精神”。

日军兵临城下后,从牙山一路溃逃到平壤的叶志超准备退出平壤,身经百战的老将左宝贵说:“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痛击……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

在侦查到日军将分路合围平壤后,左宝贵提出主动出击,与诸将商议派7000人向南,分三路迎击日军,另派3000人北进元山,计划将来犯日军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然而胆小的叶志超破坏了这次非常有战略意义的行动,撤回出击部队,错失战机。日本军事家曾评论“出击计划终止,实为清军之不幸也”。

日军顺利完成对平壤的包围开始总攻,叶志超再次主张弃城逃跑,左宝贵愤然怒斥“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誓与平壤共存亡。左宝贵甚至秘密派亲兵监视主帅叶志超,防止其弃城而逃影响军心。

牡丹台为平壤全城制高点,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日军集中了近一半兵力近8000人。负责镇守此处的左宝贵部队只有1000多人,兵力悬殊。日军三面围攻牡丹台,以猛烈炮火轰击,左宝贵孤军奋战终于不支,牡丹台沦陷。左宝贵壮烈牺牲后,清军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

混战中左宝贵的尸骸不知下落,清军将士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其故乡淮安。光绪帝赠左宝贵“太子少保”封号,谥号忠壮,并准许在立功省份为左宝贵建立祠堂。1895年,在左宝贵家乡山东费县,后人为其建造了一座衣冠冢。目睹他牺牲的天津籍亲兵石玉林,建茅屋守护衣冠冢,直到1962年去世。左宝贵血洒平壤城头,用铮铮铁骨向日本侵略者展示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其英名永垂青史。

 
标签: 将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