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 赵一曼胡兰畦列其中

   2020-10-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多数人都知道赵一曼是女英雄,但知道她是黄埔军校学员的,恐怕就不多了。中国妇女解放史上,应留下她们光辉的名字。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岛上,毅然创办了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陆军军官学校,

大多数人都知道赵一曼是女英雄,但知道她是黄埔军校学员的,恐怕就不多了。中国妇女解放史上,应留下她们光辉的名字。

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黄埔岛上,毅然创办了一所新型的革命军事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创办初期的黄埔军校,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为指导,培养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一大批著名的军事政治人才。军校进行了两次对反动军阀的东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随后又开始了北伐。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便在武汉筹建了一个500多人参加的政治训练班,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址设在武昌长街两湖书院旧址(现武昌区解放路中段、彭刘杨路交叉口附近)。1927年初,分校开始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学员,并决定开始招收女学员。招收女学员的消息在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查,只录取183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30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213人。这些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居多。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女学员中未婚者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已婚者,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大都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爱国有心,知识不足”。其当时当兵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脱离封建家庭的压迫,找寻新出路。

1927年2月12日,武汉分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213名女生同男生一样,着深灰色制式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打着绑腿,并肩站立,一个个飒爽英姿,显得格外精神。就这样,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也是唯一的一批女学员在当时的历史和背景下诞生了。女学员队下设3个中队,9个区队,每个区队3个班。女学员队设有队长、政治部主任,中队设有指导员,区队设有区队长。女学员队队长是郑奠邦,政治部主任是施存统;3个中队的指导员分别是彭漪兰、钟复光、唐维淑;区队长有杨伯珩、张麟书等。分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对女生队负责人说:“办女生队阻力很大,丁惟汾(国民党右派)等人反对,封建势力拼命阻挠,守旧的人也不赞成。我们党下决心要在军校培训妇女骨干,毕业后参加领导中国妇女翻身解放的斗争。你们的责任重大,你们要努力呀!”

赵一曼

这些女学员在校期间,住在靠近校本部的另一个宿舍,单独有大门出入,单独占有课堂、食堂、操场等。女学员一律留短发,穿深灰色军装,紧束着腰带,戴着军帽。与男学员装束不同的是:打黑色绑腿,军服双袖缀上红色字母“W”标记,并配发短枪。军校纪律严格、节奏紧张,军号一响,学员们就得马上起床、穿衣、梳洗,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犹如“豆腐块”,摆在木板床中央,10分钟收拾完毕后进行操练。她们从早上5时半起床,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每天8堂课,中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其课程与男学员一样,主要分为军事和政治两大类。军事课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军事操练相当艰苦,以致于有些女学员操练完上楼时提不起脚来,一些年龄偏小的女学员还累得哭了鼻子;政治课内容相当丰富,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校方还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进步人士或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到校讲课或讲演,毛泽东、郭沫若、陈独秀、宋庆龄、董必武等都到校做过报告或讲演。课余时间,学校还经常组织女学员到社会上进行宣传,并执行一些勤务工作,这是男学员根本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正当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时,蒋介石一方面指使粤、桂、川、黔军阀分三路进攻两湖,另一方面勾结反动军官为内应。蒋介石唆使夏斗寅叛变,勾结四川军阀杨森,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武汉国民政府,以达到其消灭革命力量的目的。而武汉当时仅有卫戍司令叶挺的一师兵力,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叛军很快到了离武昌只有三四十里的纸坊,形势迫在眉睫。

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迎击叛军的进攻,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军校女生队编为政治连,分为救护队和宣传队,分别隶属军医处和政治部,并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这213名娘子军,和男兵一样,全副武装,沿途张贴标语,自编歌谣,向群众宣传,调查情况。咸宁是叛军夏斗寅洗劫过的地方,群众一看见武装的军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女生队就抓紧时机,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经过反复宣传,革命军终于受到群众的理解和爱戴。妇女们主动给革命军送茶、送水。“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她们个个勇敢,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女生队学员“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女学员谢冰莹在途中写下的《从军记》,轰动全国。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班师回校后,取消中央独立师番号,仍恢复武汉分校的名称和建制,但是“学生中的那种激昂气概似乎没有消失”。1927年7月,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员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213名女学员除极个别学员被送到苏联学习外,大部分都被分到叶挺和张发奎的部队,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后来又辗转找到了革命队伍,也有的消极落伍了。但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胡筠、曾宪植、黄杰、张瑞华、危拱之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应该承认,这些黄埔军校的唯一一批女学员,以她们自己崇高的革命志向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今天的广大女性树立了榜样。正如徐向前元帅后来为这些女兵题词所说的那样,她们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

 
标签: 胡兰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武汉走出中国现代首批女将军 胡兰畦 谢冰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袁继成在上个世纪70年代注意到武汉黄埔女兵这一特殊群体,开始搜集相关史料。昨日,由袁继成和武汉地方志专家吴明堂合著的《武汉黄埔女兵》在汉首发。创建于1926年10月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几个月后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 民国美女少将胡兰畦 与陈毅互等三年的恋情
    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她们是中将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少将胡兰畦、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其中的胡兰畦少将是位大美女,她曾以时尚俏女郎登上过《良友》画报的封面。胡兰畦的经历颇为传奇,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
  • 民国首位女将军胡兰畦:军阀杨森欲讨为妾遭拒
    陈毅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后迁成都。求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追求进步,特别喜爱文学。到法国勤工俭学因组织学潮被押送回国后,经常给重庆《新蜀报》投稿,1923年成为该报主笔。陈毅的诗文引来不止一位女性的爱慕,其中一位
  • 揭秘陈毅昔日恋人胡兰畦 从时尚女郎到抗战女将
    “胡兰畦”是谁?民国时期,她以时尚俏女郎登过《良友》画报的封面;她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写出了影响世界的《在德国女牢中》;她与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成为挚友,被斯大林钦定为高尔基的棺木执绋人;抗战时期,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这
  • 民国美女少将胡兰畦简介 传奇女杰胡兰畦生平
    胡兰畦(1901年—1994年),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她是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和陈毅、吴玉章、廖承志、成仿吾等杰出人士的生前挚友。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她都做出了贡献。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
  • 胡兰畦:中国首位从封面女郎到女将军的传奇女子
    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不久,蒋介石委任胡兰畦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并派她到第三、六、九战区工作。胡兰畦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胡兰畦利用这个特殊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四川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胡兰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