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枭雄刘备:多场“鸿门宴”展现哭功

   2020-02-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提起刘备,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这个打不过就逃,逃不走就哭的饭桶窝囊废,无非是运气好捡了一个皇帝罢了。当然,这是拜罗贯中所赐,这个顽固的汉室正统拥护者意欲突出刘备的仁心,不料却给现代人落下软弱的口实。其实,刘备这个所谓的“饭桶”,还真是在饭桌

提起刘备,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这个打不过就逃,逃不走就哭的饭桶窝囊废,无非是运气好捡了一个皇帝罢了。当然,这是拜罗贯中所赐,这个顽固的汉室正统拥护者意欲突出刘备的仁心,不料却给现代人落下软弱的口实。其实,刘备这个所谓的“饭桶”,还真是在饭桌上办了几件大事。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办大事,经常有人请吃饭说明你这人有面子。不过,颠簸流离的刘备并不太喜欢被人请去吃饭。对于刘备而言,被人请去吃饭就代表着有麻烦。其中,刘备吃过最出名的饭局应当要属“青梅煮酒论英雄”。因为,请他吃这顿饭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死对头曹操。当年,刘备势单力孤,假意归附曹操,又恐其政治迫害,于是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此韬晦。曹操遍识天下英雄,刘备有多少能耐他肯定是心知肚明。为了试探这个潜在的政治对手,曹操在自己的私人会所里摆了一个饭局,邀请刘备过来共饮美酒。寒暄了几句客套话之后,曹操开始抛砖引玉引出话题:“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答:“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这件事后,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的鼠辈,从此再也不疑他了。

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我们不得不佩服刘皇叔在危险面前从容展现的大智慧。不过,摆鸿门宴绝不仅仅曹操一人,我们这位常年寄居篱下的刘皇叔时常都要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险境。《三国演义》有“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这么一章,讲的就是当时刘表在家族产业继承人选择上摇摆不定,于是征求寄居在此的刘备的意见。刘备觉得废长立幼很惹来不必要的家族纷争,主张立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为荆州“二代掌门人”。恰巧,这话被小儿子刘琮的老妈蔡夫人听到了(刘琦刘琮同父异母),于是这个女人对刘备起了杀心。蔡夫人先是用离间计要刘表杀他,刘表不答应,后又打算宴请荆州的官员,假装要刘备帮助刘琦与刘琮主持宴会,暗中命令蔡瑁张允等人埋伏兵马要杀他。对于此次饭局的风险评估,刘备的谋士孙乾等人给出了“不可轻往”四字。不过刘备为了不把两家人关系闹僵,慷慨赴会。饭局上,伊籍给刘备传递了危险信号,刘备当机立断,假装如厕慌忙出城,马跃檀溪虎口脱险。

不过,这种涉险赴宴的事情对于戎马江湖的刘备已是家常便饭了。赤壁之战后,曹操溃退,刘备暂主荆州,北有曹操,南有孙权。处于尴尬的夹心层,刘备觉得必须要为自己这个荆州之主争取名分。于是,他决定亲自到江东走一遭。这个事件,在《三国演义》里“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章节就有提到。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其妹孙尚香为饵,设下美人计,诱刘备来江东联姻招亲,趁机扣为人质,以讨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孙刘联姻弄假成真,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刘备得了便宜卖乖,孙权是哑巴吃黄连,二人心照不宣。

只不过,罗贯中弄错了事件的先后顺序,刘备去江东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成婚之后携新婚娇妻回娘家(孙尚香是孙权主动送到荆州的)。当然,这个并不重要,反正,刘备是去孙权那吃饭了。而且,这顿饭吃的凶险万分,我们可以从《三国志 周瑜传》来琢磨一下当时的情形: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这应该就是甘露寺招亲的艺术原型,讲的就是周瑜知道刘备是个英雄,怕以后地盘做大了不好对付,建议孙权用美女古玩将其软禁,同时把关羽、张飞这两员猛将分开安置,这样可保江东的太平。我们不得不佩服周瑜的眼光,这个短命的天才早已预知倘若放虎归山,孙刘两家必有一战。不过,孙权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当然,孙权并不是个草包,那为何没有采用周郎的妙计呢?因为,他很清楚眼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或者说,他比周瑜看的更远。赤壁大战惨败,曹操集团虽然伤筋动骨,但实力尚存,依然是江东最大的威胁,软禁刘备就会使联盟瓦解,孙刘两家的窝里斗,渔翁得利只会是曹操。如若这样,江东基业可能顷刻之间就将灰飞烟灭。(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 周瑜传》)。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就是江东之行这个饭局是刘备主动要求去的。至于诸葛亮,根本没有给什么锦囊。如果有,就是诸葛亮送给了刘备三个字:“不要去”。(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三国志 庞统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刘备的胆子真是大的可以,因为,他抓住了孙权的心理(“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三国志 庞统传》)。当然,刘备很给面子来江东喝酒,卸下心理包袱的孙权就要把这顿饭请得风光。“刘备自京口还,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江表传》。”有意思的是,当曹操得知刘备到江东吃了顿饭,孙权就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惊诧地连笔都掉到了地上。

有了立足之地,胆大的刘备终于时来运转。以前,总是战战兢兢参加别人的饭局,如今,刘备有了当家做主的机会。这次,参加刘备饭局的是他的族弟刘璋。这个刘璋懦弱少断,主政西川十数年寸功未立,还把这个地方的政治风气搞得一塌糊涂。后来刘璋和“隔壁”的土皇帝张鲁闹矛盾。暗弱的刘璋当然不是对手,于是想找个靠山。这时候,刘璋的私人秘书张松给他出了个馊主意:“刘豫州(刘备),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刘璋想想也是,于是就邀请刘备入川。

既然刘璋要引狼入室,面对嘴边的肥肉,满嘴仁义道德的刘备决定不再仁慈。就当刘备带三万“援军”行至涪城处,恰好刘璋提了点小礼物前来犒军。于是,刘备打算就地摆个饭局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东道主。当然,刘备设这个饭局是不怀好意的,至少,他的军师庞统是这样想。庞统对刘备说:“来日设宴,请季玉(刘璋)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三国演义》对这次饭局的描述十分精彩:酒至半酣,庞统与法正商议曰:“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便教魏延登堂舞剑,乘势杀刘璋。延遂拔剑进曰:“筵间无以为乐,愿舞剑为戏。”庞统便唤众武士入,列于堂下,只待魏延下手。刘璋手下诸将,见魏延舞剑筵前,又见阶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视堂上,从事张任亦掣剑舞曰:“舞剑必须有对,某愿与魏将军同舞。”二人对舞于筵前。魏延目视刘封,封亦拔剑助舞。于是刘璝、泠苞、邓贤各掣剑出曰:“我等当群舞,以助一笑。”玄德大惊,急掣左右所佩之剑,立于席上曰:“吾兄弟相逢痛饮,并无疑忌。又非鸿门会上,何用舞剑?不弃剑者立斩!”刘璋亦叱曰:“兄弟相聚,何必带刀?”命侍卫者尽去佩剑。众皆纷然下堂。玄德唤诸将士上堂,以酒赐之,曰:“吾弟兄同宗骨血,共议大事,并无二心。汝等勿疑。”诸将皆拜谢。刘璋执玄德之手而泣曰:“吾兄之恩,誓不敢忘!”二人欢饮至晚而散。

可以看出,这出饭局有如当年楚汉大片鸿门宴的翻拍,庞统扮演范增,魏延扮演项庄,刘璋扮演刘邦,张任扮演项伯,大家对号入座,表演堪称精彩。只是刘备为何要扮演没头脑的项羽,放过刘璋这块到嘴的鱼肉呢?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缘由的。一来刘备认为刘璋尽管政绩不佳,毕竟在西川主政多年,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况且自己刚入蜀地,立足未稳,如果席间诛杀刘璋,忠于刘璋的大臣必然反扑,那样处境就会相当尴尬。二来刘备认为这样做会砸了自己赖以收揽人心的仁义招牌,不如先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这个想法,刘备也有向庞统有过交待:“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亦不为也。”看来,在战略上,老道的刘备要比他的军师还是要高明一些。

当然,通过刘备人生里的数场饭局,我们可以鉴定皇叔绝非一个爱哭的饭桶,至少,他也是一个英雄。

 
标签: 三国 刘备 枭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