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都干了啥?蒋介石为何下野

   2020-11-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蒋介石一生经历三次下野,与后面两次下野相比,蒋介石此次下野源于其政治根基未稳,在内部权力斗争中失利,而非以退为进策略的运用。蒋介石喜好旅游,且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游历感受记录于日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不久,无奈下野。在下

蒋介石一生经历三次下野,与后面两次下野相比,蒋介石此次下野源于其政治根基未稳,在内部权力斗争中失利,而非以退为进策略的运用。

蒋介石喜好旅游,且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游历感受记录于日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不久,无奈下野。在下野期间,蒋介石仍保持这一喜好,并更有时间详细记录游历感受。透过蒋介石的游历及记录,可以窥见他这一时期的心路变化。

最是故乡情

浙江奉化溪口,山清水秀,风景秀丽,蒋介石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虽然蒋介石经常回忆幼时孤儿寡母的不幸生活,但在其日记中也不乏家乡秀丽风景的描述。传统社会中,故乡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也是外乡人心中的避风港。纵观蒋介石的三次下野,每次下野后必先还乡。故乡成为蒋介石政治失意后的精神疗养地。

1927年8月12日,蒋介石辞职后,当夜便离京归乡。虽然蒋介石心中无法割舍对政治的眷恋,但此时亦无力扭转乾坤,只能顺势下野。因此,初到宁波时,蒋介石无不自嘲道:“余自民国十三年违离故乡,迄今始归,百战余生,犹得见故乡山水,殊自幸也。”随着家乡的愈来愈近,交通由轮船换成肩舆,蒋介石久违的故乡情被这崎岖山路唤起,因此,他讲道:“遥望江口,甬山之上,古塔耸然,亭亭云际,而诸山之雄厚,众水之清秀,相将迎余有情,使余爱乡之心,弥加切至,惟自恨卸肩归来之不早也!”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终于临近家乡,蒋介石心中的失意心情多多少少被家乡的熟悉风景、残存的童年记忆以及对归乡后的期待冲淡了。

溪口名胜众多,千丈岩、雪窦山等都是蒋介石喜爱游玩的地方。宜人的风景也促使蒋介石的心境发生变化。蒋介石一回乡,便参观新建成的乐亭,但却认为乐亭“样式不良”,并不是自己属意的。乐亭,又称文昌阁,蒋介石于1924年令蒋介卿重修整理,翌年竣工。竣工后,蒋介石更名为“乐亭”,并作《乐亭记》,其中道出了更名的缘由,“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由此看出,乐亭是为了能够与革命同志同游同乐而取名,但如今看到乐亭不免想到自己的在野身份,心中的不痛快可想而知。随后,蒋介石游雪窦寺,观看千丈岩瀑布,感叹“不见此瀑三年矣,然寤寐念之,未尝一日忘也,今拟建三椽于岩麓,并造一桥,以为栖息养心之所”。17日,蒋介石在游览飞雪亭与妙高台时,又感叹曰:“此山此水,乃天之所开,以贻我者乎,吾愿于此终老焉。”至此,蒋介石的心境已经渐趋平复,并在日记中袒露自己愿在此终老的想法。蒋介石在游览过程中对于家乡的深厚感情也表露无遗。他在中秋观赏月亮时,便称赞“在故乡赏月,月倍明也”。中秋过后,他仍感觉“明月尚满,可爱”,并由此想起年少时曾希望能够在乐亭观月,现在竟然实现了此愿望,心中颇为满足。对于一位驰骋战场并曾掌握军政大权的人来说,此时能够想起儿时的梦想,并因为实现梦想而感到欣慰,蒋介石的心境多了些许淡定与从容。

对于蒋介石来说,蒋母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人物。1922年母亲去世后,蒋介石给自己立下规矩,“以后无论阴历阳历,凡为母亲忌辰之日,不食荤,不动气,不御色,以为终身自省自戒,冀减不孝之罪于万一”,足见母亲在其心中的地位。蒋介石在第一次下野时,已有三年未还乡省墓,因此在回乡后的第二天便“省母墓,遂入居慈庵”。之后,蒋介石多次扫墓,并“督修墓道”。蒋母虽已去世,但仍然是蒋介石心中的精神寄托,是他再次奋发的动力之源。

虽然蒋介石在家乡“大乐忘寝”,但忧患仍然深植于心底。9月16日,蒋介石谈论出洋意见,谓“愿在日本注重军事、经济,在德国注重哲学与军事学,在法国注重政治与社会学,在英国注重政治经济与海军,在美国注重哲学与经济,在意国注重社会、政治,在土耳其注重革命历史”云。蒋介石预定出洋期大约为一年,主要以学习经济、政治、社会、哲学、军事为重点。22日,蒋介石启程赴沪。

沪上订婚

蒋介石对宋美龄一见倾心,但因宋美龄的家人不同意一度作罢。随着北伐顺利进行,蒋介石声名鹊起,重新燃起了追求宋美龄的念头。

下野之前,蒋介石通过“赠梅弟相”“致梅弟信”,已与宋美龄热烈地联系,并得到宋美龄的良好回应。蒋介石每次到上海,无论是拂晓还是深夜,总要拜访宋美龄。如在6月11日,蒋介石从南京到杭州路过上海,虽然已是凌晨三点,仍旧“往访三弟”。次日,蒋介石由杭州返回,路过上海是晚上九点,再去拜访宋美龄,并谈至午夜。

下野之后,虽然蒋介石回到溪口,但仍与宋美龄联系不断,并致函宋美龄,谓:“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囊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可谓是情真意切的表白信。

9月23日,蒋介石从溪口启程,到上海后立即与宋美龄见面,并在日记中记道:“与三弟叙谈,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此时的蒋介石所谓的人生之乐,不仅指与宋美龄叙谈,更是指接下来的订婚。24日,蒋介石“邀王正廷往宋氏作伐”。26日,由王正廷、李德全做媒,蒋宋两人订婚。“晚与三弟谈往事,人生之乐以定婚之时为最也。”订婚让蒋介石与其“恋恋不能忘”的宋美龄关系更近一步,但两人要正式结婚还需要得到宋太夫人的允许。接下来,蒋介石便要请求尚在日本疗养的宋太夫人的准婚了。

28日,蒋介石启程去日本。在赴日前一夜,蒋介石在日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两人依依惜别之情:“六时起床,整装往别。三弟情绪绵绵,何忍舍诸?不惟外人不知三弟之性情,即中亦于此方知也。七时前登‘上海丸’,九时开船,假眠。下午,发三弟电后,写字,与琢堂兄谈时局。夜,以有浪早眠。致三弟两电,不知其今夜早能安眠否?”刚订婚便要分别,其中的不舍滋味在蒋介石的记录中一览无余。

日本之行

按照原定计划,蒋介石首先赴日,并称来日目的为“视察及研究十三年以来进步足以惊人之日本,以定将来之计划,且余之友人居日者甚多,欲乘此闲暇之机会,重温旧好,并愿藉此与日本诸名流相晋接”。蒋介石在游历过程中,对日本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9月29日,蒋介石到达长崎,便观察到“港内清洁安静,有条不紊,亦不如十年前舢板尚有杂乱情状,益有进步矣”。一抵达日本,蒋介石便有这样的印象与评价,其考察学习之心思显而易见。10月2日,蒋介石在车站换车时,发现日本车站中晚间电灯通明,并听说整个国家几乎都通了电灯,不免感叹日本电力及经济发展之迅速。当他游览宝冢,发现剧场、旅馆都已经欧化,社会秩序与教育亦有很大进步,且日本国内到处都是公园时,心中甚是羡慕。羡慕的同时,蒋介石更深叹“谓不知吾国何日乃能臻于此耳”。在观察到日本惊人的进步之后,蒋介石在此期间开始阅读日本史,思索应该如何让中国发展,但无奈当时还是下野身份,不免悲凉曰:“昔以为辞职以后,即可置身事外,专心修养,孰知无职思政、有志莫伸更为苦痛耶。”

蒋介石赴日还有另一重要任务——请婚。到达日本后,他便与宋子文同车拜访当时在有马养病的宋太夫人。此时宋太夫人的病已基本痊愈,允准了两人的婚事。欢喜的结果让蒋介石在同一日内拜访太夫人三次,并细腻地描写拜访准岳母时的情景:“下午,三谒太夫人,视其甚快愉,双眼钉(盯)看,未免令新婿为难。”婚姻大事至此尘埃落定。在日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也鸿雁不断。10月10日是蒋介石的农历生日,宋美龄专门电贺。11日,蒋介石在琵琶湖边赏景,“明月当空,湖水如画,公觉对景怀人,情不能自已”。此时,蒋介石所思念的正是未婚妻——宋美龄。

11月8日,蒋介石启程回国,接着就开始筹办与宋美龄的婚事。婚事结束后,蒋介石便开始思索复职一事。在复职之前,蒋介石游历的时间大为减少。

蒋介石一生经历三次下野,与后面两次下野相比,蒋介石此次下野源于其政治根基未稳,在内部权力斗争中失利,而非以退为进策略的运用。

1927年蒋介石为何下野?

第一次下野,自1927年8月13日至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突然发动针对共产党人的“清党运动”,掌握了国民党的控制权。但仅仅4个月过后,他便受到来自三方的巨大压力――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中的原国民党左派势力,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冯玉祥,蒋的得力部下何应钦。分裂的国民党南京、武汉两派如果要统一,首要前提就是蒋介石下野。他没有料到会有如此大的转折,不得不黯然返回老家浙江奉化。此次下野为期4个多月。其间,蒋介石前往日本争取日本朝野各方势力对他的支持;他还与宋美龄结婚,为日后复出并确立统治地位奠定基础。于是,1927年底,当他与宋美龄在上海隆重举行婚礼时,他重返权力中心之旅也就开始了。

 
标签: 蒋介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