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

   2020-07-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

这是1957年3月7日,登载在《文汇报》上的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文章出自叔同老友,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手,写的是他亲眼所见,朋友与妻子诀别的一幕。

五年前,李叔同创作了歌曲《送别》,歌词意境之高,让人叹服。但没想到,这些文字竟在五年后一曲成谶,成为如今已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与妻友别离一幕最合适的注脚。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的艺术大师,悄然在杭州虎跑寺以盛年出家,他遁入空门的决定,在当年震动了整个中国知识界。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市三岔河口附近一户富有的盐商之家。李叔同系父亲第五个姨太太王氏所生,幼名成蹊,学名文涛。

成家后,李叔同携母亲妻儿定居上海,凭借着诗书的才华,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很快成为上海滩上的名流。他风流不羁,与艺伎坤伶过从甚密,时称“天涯五友”。

在多年以后,回顾那段风流的岁月,李叔同写下了这样两句词:“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这两句词写于1905年,李叔同人生的第一个重大转折,就发生在这一年。相依为命的生母在上海逝世,这给了李叔同很大的打击。

李叔同痛下决心,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在位于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学校,作为第一批艺术专业留学生,李叔同在度过了6年的留学生活。

李叔同后来创造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他最早把西洋绘画引入国内,最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教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1907年2月为赈济国内徐淮水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剧目《茶花女》。而李叔同则担当《茶花女》中的女主角,最后这场话剧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因缘际会,李叔同应邀来到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做起了音乐和美术课老师,李叔同一改西装革履的留学生打扮,穿起长袍马褂布鞋,严肃而朴素,完全像一位教育家了。

李叔同的性格是非常非常特殊的,夏丐尊因为学生宿舍遭到失窃事件,问他怎么办的时候,他劝他用自杀的方法来感化学生,应该讲是非常极端的,当然夏丐尊是没有这样去做。在上课的时候,他会非常郑重其事地向学生鞠躬,学生犯了过错的时候,他会让他们留下来,就是用非常低三下四的声音对学生说,今后痰不要吐在地上。然后讲完以后,他还要再向这个学生再鞠一躬,你现在可以走了。那么他的教育方法是这种方法,完全是感化的。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

在李叔同的主持下,学校的艺术教育气氛十分浓厚,他开创了中国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

教师李叔同以其人格魅力、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和美术的优秀人才,从中华民国初年到民国二十年间,南中国音乐界人物,几乎都是李叔同的薪传,不是他的学生,便是他学生的学生。

1918年农历7月13日这天,李叔同最后一次以世俗中人的身份,走在通往校门的林荫路上,从这里离开,结束了世俗生活,遁入佛门,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李先生的突然出家,在学校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李叔同没有正面解释过自己出家的原因,无论是在叔同旧日的挚交好友,还是他的日籍夫人看来,这个转变都有点“不可捉摸”。众说纷纭中,丰子恺的解释较为中肯,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有的人做人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去探求人生的究竟。

弘一最终以苦行僧终其一生。他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

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有四位大师的名字同放光辉,他们是虚云、弘一、太虚、印光,弘一大师最终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师。李叔同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他性格上的一大特点,“认真”的缘故。

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这副字成为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样随意地写在一张用过的纸上,小巧拙朴,毫无雕饰。“悲欣交集”的旁边写了三个略小的字,“见观经”。

三天后,弘一大师沐浴更衣完毕,在念佛声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详圆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

弘一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被赵朴初先生评价为: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标签: 才子 风流 李叔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盘点明朝江南四大才子
    1、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这四个人,唐伯虎当然是最有名的,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给人留下了一个风流才子的美名。但是真实的唐伯虎生活并不是那么如意,他20几岁遭遇了父母、妻子和妹妹接连去世,他
  •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明朝四大才子 明朝四大才子有哪些
    1、唐伯虎。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2、祝枝山。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3、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
  • 大才子纪晓岚一生不得重用的真实内幕!
    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
  • 才子黄观生于哪个时期?黄观的书法有何特点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两人有同样的结局,都是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而黄观坟冢却有他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观简介。黄观,字澜伯,生于朱元璋时期,死于建文帝被夺权朱棣当皇帝的那一天,去世时年
    12-26 才子
  • 明朝才子解缙涉嫌考题泄密 将殿试内容透给同乡
    科举考试,决定古代读书人一生命运的大事,是件很严肃很正经的大事,然而,该项制度虽然很严肃很正经,但如果掌控科举制度的人不严肃不正经,就会让科举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甚至千百年后还留下话柄。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是国家教育制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怎么死的?
    唐伯虎是自然死亡。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居吴趋坊,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张灵友善。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是什么样的
    几百年来,唐伯虎已经成了风流才子的代名词。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不知倾倒了多少人,而唐伯虎的风流故事也不知被演绎了多少次。在我们的眼中,他永远是那么的机智、有才、幽默、风流、帅气、乐观,可事实呢?很多影视剧里都说唐寅生长在一个富贵之家,是个典
    12-24 唐伯虎
  • 明代大才子汤显祖竟以性病为荣 还要写进诗文里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汤显祖写了一组七绝,共十首,寄给他的好友,当时处在病中的屠隆。汤显祖的这组诗题名为《长卿苦情寄之疡,筋骨段坏,号痛不可忍。教令阖舍念观世音稍定,戏寄十绝》。所谓“情寄之疡”,即为当时“梅毒”的雅称。你把感情寄
  •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