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的

   2020-03-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

1926年4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记者、民国初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遭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两天后,即4月26日凌晨,被张作霖枪杀于北京天桥,享年38岁。邵飘萍的死,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86年后的今天,邵飘萍正直的报人精神依然在激励着人们。这么多年来,有关他被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那么他被军阀杀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怀抱“新闻救国”之志

邵飘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东阳人,出身贫寒。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教历史、国文。除教书外,他还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他酷爱新闻事业,对报业怀有特殊感情,有“新闻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杭州光复,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他从此进入新闻界,开始了15年的报业生涯。1912年春,杭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邵飘萍主持。他对时局有惊人的洞察力,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

1913年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邵飘萍。他出狱后到日本暂避,在法政大学学法律、政治。同时,为国内报纸写评论。他还组织了“东京新闻社”,反对袁世凯卖国。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他于当月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记者是以预吊!”

全文共86字,短小精悍,用语犀利,给民众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报笔政,坚决支持蔡锷反袁护国的壮举,猛烈抨击袁世凯的罪恶行径,写下了一系列犀利、精辟的文章。据《时事新报》统计,他发表了社论36篇、时评134篇。

邵飘萍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在短短两年间,他为《申报》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讯》,文章真实、生动、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一针见血。

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创办了《京报》。他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提出了办报宗旨:“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权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独立办报的道路。其言论既不受外国通讯社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开创了20世纪中国独立的新闻事业。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到1919年5月,全国许多地方设立了《京报》代派处,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报。

开罪军阀,惨遭杀害

1919年8月,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副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继续《京报》的办报宗旨,独立表达公正的舆论。

他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拒绝“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他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民众的滔天罪行,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他极力欢迎孙中山北上,称他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失败不馁,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飘萍这些态度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冯玉祥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只相信暴力的“马贼”慌了手脚,马上汇款30万元赠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他收到后立即退回,并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他曾和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张作霖

12月24日,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对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又拉了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入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邵飘萍避居俄国使馆,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报》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仍然嬉笑怒骂,正气凛然。

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报》被封。

4月25日,北京各界组织营救。张学良出面接见代表时,毫无隐讳地说:“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

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秘密判处死刑。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从容就义,年仅38岁。

邵飘萍遇难后,北洋军阀不准家属收尸,名伶马连良慨然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参与为邵飘萍收尸。他出钱请人在城外搭建了一个举丧的凉棚,接待前来吊丧的人们。史载,前来吊唁的人很多,丧事从上午7时开始,到下午3时还没有结束。马连良还拍摄了照片,为控诉北洋军阀的暴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张是邵飘萍整容后的遗容,照片上,他饮弹牺牲后左眼下的弹洞清晰可见。

 
标签: 张学良 邵飘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