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中的恭亲王 奕䜣在辛酉政变中的作用

   2020-03-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辛酉政变中的恭亲王:慈禧同他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之间,关系暧昧。这当然是小说家的一种想象,一种虚构。考诸史实,他们之间纯粹是一种政治关系,一种利害关系。回顾他们之间的关系史,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用恭王奕。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以慈

辛酉政变中的恭亲王:慈禧同他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之间,关系暧昧。这当然是小说家的一种想象,一种虚构。考诸史实,他们之间纯粹是一种政治关系,一种利害关系。

回顾他们之间的关系史,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用恭王奕。

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以慈禧对奕的态度为转移。

两宫太后在奕集团的紧密配合下,一举击败了肃顺集团,取得了政变的决定性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此后,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控制大局。

控制大局的关键是尽快组成新的领导班子,以免造成权力真空。新的领导班子的组成,首先表现在对恭亲王奕的重用上。

恭亲王奕,配合之默契,堪称珠联璧合。

因之,对奕,在政变发作的第二天,即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一日,两宫皇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连发两道谕旨,一是授予恭王议政王兼军机大臣,一是补授其宗人府宗令。十月初二日又连发两道谕旨,一是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一是著管理宗人府银库。

两天之内,连发四谕。奕明正言顺地处分载垣、端华和肃顺的特权。总管内务府大臣是管理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因接近皇帝,掌握实权。

插叙一下。清朝宗室的爵位,据《清史稿》载,分为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第一等爵位是亲王,第二等爵位是郡王,第三等爵位是贝勒,第四等爵位是贝子。吴振域《养吉斋丛录》说,清朝宗室爵位划分为十四等。应以十二等为是。

不仅如此,两宫太后秉政之初,对恭亲王奕也是非常倚重的。《慈禧外纪》说:

慈禧秉政之初,一切政事尚未熟习。且京中党派分歧,尤难操纵,外交之事,又不易办。恐己不易压伏,遂引恭王以为己助。恭王当国久,经历多,故倚之如左右手。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除授予上述的要职外,两宫皇太后又加给了奕许多恩典。

十月初八日,赏赐奕坚辞,改赐亲王双俸,为此特颁上谕,加以表彰:

我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该王辞谢倍力,声泪俱下。两宫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从所请,将世袭亲王罔替之旨暂从缓议,俟朕亲政之年,再行办理。恭亲王奕著先赏食亲王双俸,以示优礼。

严肃的恭亲王奕。这里的“此系先帝恩旨”,显然不是事实。因为咸丰帝临死前对其弟奕是有猜忌心理的,不然不会将他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但是现在这样说,就使政变显得更加合法化,不仅是两宫太后的意思,也是咸丰帝的本意了。

十月初十日,两宫太后懿旨,命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详议具奏奕的一个心病。

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九卿会议,同上奕的尊重。

十二月初九日,两宫懿旨“恭亲王长女聪慧轶群”,晋封为固伦公主。“所有服色体制,均著照固伦公主之例”办理。清制中宫嫡女曰固伦公主,妃嫔所出称和硕公主。若中宫抚养宗室女遣嫁时,礼遇可比之和硕公主。因此,对非皇后的奕的信任。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1862年1月30日),两宫懿旨赏恭亲王奕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又恭亲王之子载澂赏戴三眼花翎。

这一切都说明了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对奕是十分重用的。《慈禧外纪》说:“以事实观之,既有两宫持政,可无须辅佐之人。慈禧深感恭王在热河助己,以其女为大公主,准用黄轿,故恭王颇有大权。”这话是不差的。

新的领导班子的组成,还表现在军机处的重组上。

军机处是清代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禀承皇帝意旨承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地位极其重要。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奉旨应召入值,为兼差,其数无定额。由亲王或大学士为首领,称“揆首”、“领袖”。军机大臣称为“军机大臣上行走”。初入军机处者,有的因资历较浅,加“学习”二字,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过一二年,再相机去掉“学习”二字。

政变成功,必然要组成为两宫太后服务的新的军机处。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861年11月3日),两宫太后连发两道上谕。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而在这次政变中功劳卓著的鸿胪寺少卿曹毓瑛,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原为军机大臣的户部左侍郎文祥,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恭亲王奕为首席军机大臣。

这样,以恭亲王奕为首组成了新的六人军机处。

这一切,都反映了两宫皇太后,尤其是慈禧对恭亲王奕没有料到,时间一久,慈禧对他渐生疑忌。

 
标签: 恭亲王 奕訢 政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恭亲王奕訢的悲剧 只琢磨事 不琢磨人
    在晚清的历史上,洋务运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晚清的精英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并且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奋起直追的一次壮举。我们熟悉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而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最强有力的幕后主持
  • 清史揭秘: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敢顶撞慈禧太后?
    【奕訢的硬骨头,后来体现在敢与慈禧太后相对抗。慈禧有一宠臣,欲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门官不允许,称其违背祖训(此门是皇帝本人进出的御道),双方就争吵起来。慈禧偏袒自己的走狗,要奕訢和刑部处死一点不给面子的门官。奕訢严词拒绝。慈禧很下不来台:
  • 道光为何不选更有才华的恭亲王奕訢继承皇位呢
    就在这哀戚之中,道光迎来了他在位三十年的新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已经69岁了,在人均寿命35岁的清朝,这应该是高寿了。皇太后灵柩的终点是易县的清西陵。正月初五,道光帝终于答应了大臣们的一再请求,决定放弃亲自将皇太后灵柩送到西陵的计划
  • 揭秘恭亲王奕訢为何在咸丰灵前嚎啕大哭?
    恭亲王奕訢本来有机会当皇帝的。因为论聪明才智、相貌体格,他都要胜过哥哥奕詝。但是,道光帝选皇位继承人时,最终的天平还是倒向了老成稳重的奕詝。早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书写立储密旨时,其亲笔写下了朱谕:皇四子奕詝为太子,皇六子奕
  • 恭亲王常宁和康熙的关系是怎样的
    爱新觉罗·常宁是清朝开国皇帝顺治的儿子,是康熙皇帝的弟弟,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康熙年间的1703年6月初7日去世,享年47岁。常宁在影视剧中很少见到,因为他的故事并不多,但是他却是著名的康熙皇帝的亲弟弟,在康熙年间的1671
  • 重修圆明园丑闻 慈禧太后与恭亲王的权力之争
    重修圆明园丑闻:圆明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自雍正帝以后,园居渐成宫廷风尚,尤其咸丰帝更是常年在此,几乎以此为宫。无奈圆明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时,正值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之际,清廷统治岌岌可危,当然顾不得重修这座废园。但几年之后,太
  • 清宫秘史:恭亲王因何会被慈禧踢出权力中心
    阳春三月的北京城,却被一场“倒春寒”所笼罩。突如其来的政治批斗,将大清国“总理”、恭亲王奕訢推向了风暴的中心。代行国家元首职能的慈禧太后,坚决要求恭亲王下岗。这是1865年,距离慈禧与恭亲王戮力同心,一举粉碎以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大臣集团,仅仅
  • 肃顺与恭亲王什么关系?肃顺与恭亲王谁官大
    肃顺与恭亲王什么关系?肃顺与恭亲王谁官大爱新觉罗·奕欣(和硕恭亲王),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爱新觉罗·肃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侄。两人同为爱新觉罗后代,是非常远的亲戚关系,但肃顺的爵位
  • 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
    奕訢与倭仁争论过后,一些人仍在背后攻击奕訢“以夷变夏”(夏即华夏、中国),骂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奕訢在兄弟中排行第六),骂他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鬼使”。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受封恭亲王。1
  • 恭亲王和慈禧异常复杂的关系其实很不好!
    说着慈禧太后的权力之路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她成功背后为她提供了很大助力的恭亲王,但是对清朝历史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会发现,恭亲王在帮助慈禧获得了国家的掌控权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深得慈禧的信任并未一大圈,但是没过多久恭亲王就被慈禧踢出了权力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