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卖国之谜:历史上秦桧到底是权臣还是奸臣?

   2020-12-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一代奸臣秦桧: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汉奸、卖国贼。近来,有部分学者为秦桧翻案,他们认为,秦桧只属于主和派、权臣,而不是投降派、奸臣。认为秦桧是投降派、奸臣的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一、1130年秦桧从金国回来,即多

一代奸臣秦桧: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汉奸、卖国贼。近来,有部分学者为秦桧翻案,他们认为,秦桧只属于主和派、权臣,而不是投降派、奸臣。

认为秦桧是投降派、奸臣的主要根据有以下几点。

一、1130年秦桧从金国回来,即多次宣扬“如欲天下无事”,“河北人归金,中原人还刘豫”。所谓“刘豫”,即金人扶植的大齐皇帝,当时以河南汴京为都城。对此,赵构当然不高兴,宋帝赵氏祖居河北涿县,他说:“我是北人,我归到哪?”1133年,金国使者李永寿来南宋时也提出,要南宋归还在南方的北方士民。可见,秦桧的提法,只是在宣扬金人的主张,即使明知道赵构不高兴,他也不得不说。

二、第一次绍兴议和后一年半,金国主战派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和的完颜宗磐和挞懒,再次进攻南宋,宋军在三个战场上进行了抵御和反击。川陕战场的吴璘阻止了金人凌厉的攻势;东路战场韩世忠、张俊出击,攻取了海州、宿州和亳州;中路军在岳飞、刘锜的率领下,大破“铁浮图”和“拐子马”,连续取得顺昌大捷、郾城大捷和朱仙镇大捷,以致金军不得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可正在这个时候,秦桧下令班师,对岳飞连下十二道金牌,接着就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这时,第二次议和尚未达成,急忙退兵,只能是有利于对手,使宋人在军事胜利的态势下,仍然同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和约。这是秦桧为金国利益服务的第二个例证。

三、杀害岳飞。从历史记载上看,金人在南宋诸将中,最忌岳飞。金国元帅兀术给秦桧的信中说,你不断说和议和,而岳飞还要北伐,“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秦桧正是按这个指示办的。1141年十月诬陷岳飞下狱,十一月和议,十二月岳飞死,次年三月,金国使者来册封赵构为宋帝。

所有事实证明,秦桧是金国在南宋实际利益的代理人。但也有人认为,秦桧只是个明大局、识大体的主和派,把他说成是投降派和卖国贼,是没有根据的。

一、自北宋建朝以来,纳币议和一直是宋朝的国策和政局的主流。清人赵翼说:“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以不和议而亡。”“澶渊盟,而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虽韩(琦)范(仲淹)名臣,犹不能制,亦终以岁币饵之,而中国始安枕。当北宋强盛时已如是,况南渡乎?”北宋名相寇准对辽,韩(琦)范(仲淹)对西夏,都以议和纳币了事。而当前的情况是,金人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辽和西夏,而南宋则立足未稳,经济困难,文武不和,远弱于北宋。更重要的是,皇帝高宗赵构一心求和,秦桧纵有三头六臂,能不按高宗画下的框框纳币议和吗?因此,近人陈登元先生也认为:“秦桧在偷安半壁,中原残破之时,其所以力主和议,实不得已中之不得已也。”

二、绍兴七年(1137),挞懒在金国主政;八年(1138),秦桧在南宋主政,双方开始了议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第一,宋向金称臣,许每岁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第二,金将原属宋的河南、陕西等地交还给宋;第三,金将宋徽宋的棺材(此时徽宗已死于北方)和钦宗、韦后(高宗生母)交给宋。

上面说过,纳币求和历来就是宋人的传统,当时金国国势远强于宋,称臣纳贡是历史上弱国向强国求和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秦桧的发明。以名义上的称臣和纳一些贡,反而能收回一大片土地,不能说成是卖国。相反,河南、陕西等地早已被金人占领,他们在那里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号曰“大齐”。议和后,挞懒将伪齐废除,把地跨两省以上的土地交还给了宋朝。

虽说仍有许多人不满意同金人化解世仇,但对兵不血刃地收回这么大的一片土地都是高兴的。

就是岳飞,也很欣赏这次和约的条款,并以为和平有望,打算就此辞职。他在呈给高宗的《乞解军务第二札子》中说:“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臣之所情,无避事之谤。”(岳珂《鄂国金佗稡编》)正因为如此,金人把主持议和的挞懒看成是叛国者和卖国贼,《金史·宗弼传》载:“宗弼察挞懒与宋人交通赂遗,遂以河南、陕西与宋,奏请诛挞懒,复旧疆。”结果,金熙宗命令宗弼(兀术)追杀了挞懒,撕毁了和约,再次向南宋进攻。

可见,在金人眼里,这个和约对南宋有利,对金人不利,以议和来派秦桧卖国罪名,是不符合当时的实情的。

三、兀术灭了金国的主和派挞懒后,背盟攻宋,但是,却遭到了宋军的坚决抵抗和无情打击,详情前已述。于是,双方在绍兴十一年(1141)再次议和,其条款为:第一,宋向金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第二,双方以淮河为界;第三,金交还宋徽宗的棺材和韦后。

同上次议和条款相比:南宋称臣未变;银子和绢每年少了一半,但收回的土地却只有上次和议中的一部分,双方变成以淮河为界了;赵构死了的父亲和活着的母亲照样回,他的兄长钦宗却是回不来了。这一协议双方各有让步,但从总体来看,仍然谈不上南宋被卖了多少,最基本的是,南宋的地盘在自有的基础上并没减少,而是扩大了些,只是后一次协议不如前一次协议得到的更多而已。

宋朝失掉半壁江山,罪过在于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秦桧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淮河为界来息解金宋之争,为刚刚建立的南宋政权的巩固赢得时间。议和之后,已经打过淮河的金人退到了淮河以北。

议和不等于卖国。李世民向突厥称过臣,刘邦向匈奴纳过币。北宋初期,由寇准主要参与的澶渊之盟,许给辽岁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开北宋纳币之先河,但我们从来没有据此就说寇准是投降派,是卖国贼。

其实,真正主和、误国的,是皇帝赵构。赵构是个很聪明的皇帝——有的人甚至说他“英明”——他牢牢地掌控着朝局,秦桧只是他的一颗棋子,一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鹰犬,秦桧忠实地执行赵构的意旨,因而也就成了朝臣中主和派的领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四、要评价秦桧,岳飞的死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认为,岳飞之死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

所谓时代的悲剧,是指当时的现实环境与敌我力量对比不允许他实现其雄心壮志。岳家军虽然能打,但取得的胜利毕竟是局部的,作战环境也仅限于所熟悉的中原地区。另外金国还拥有大量的骑兵主力,越往北打就会越困难,可以说胜利的希望不大。之前,有宋太宗两次伐辽的失败;之后,也有宋军自认准备充足大举进攻金国的惨败。更重要的是,他的主战观点和当时的国家政策相冲突。那是一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皇权时代,岳飞的主战妨碍了皇帝老子的议和大局,他能不被灭吗?

所谓个人的悲剧,是指他个人的性格缺陷。岳飞被杀不是因为他能打胜仗,而是因为他打了胜仗后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说话无避讳。朱熹说他“恃才而不自晦”,也就是不善于保护自己。特别是有两件事直接触犯了皇帝高宗,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一是,绍兴七年(1137)四月,因高宗在军事编制、北伐等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竟耍小性子,辞职不干,一怒之下上了庐山。高宗视其为“要君”,因大敌当前,不得不好言劝抚其下山,但他已为自己的被杀埋下了祸根。

二是同年八月,岳飞奏请立储。首先,立储之说挑明了高宗的隐痛。那时高宗才三十岁,膝下虽无子,但立宗族之子为储君为时尚早。据传,高宗逃亡之时,因惊恐过度,失去了生殖能力。岳飞的立储之请,触犯了高宗讳莫如深的“性无能”的忌讳。其次,武将不得干预朝政是宋代的祖宗家法,岳飞拥重兵而高谈废立大事,绝对地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叫立足未稳的高宗不得不胆战心惊。

当时,岳飞控军二十万,是南宋王朝军队的一半,且兵强将勇,足以对高宗的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但他不自收敛,违背了“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准则,有时执行命令迟缓,以致在对他的诉讼状里,有“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留不进”之语。这当然是夸大之词,但在高宗眼里,岳飞的确有拥兵自重之嫌。特别是郾城大捷之后,连续十二道金牌才把他召回,也就是说,他连续十一次抗旨。值此多事之秋,一个拥兵自重、不听圣旨的将领能留着吗?仅从王朝和皇帝的个人安危而言,赵构不可能不杀岳飞。所以说,起心杀掉岳飞的是赵构,身为首相的秦桧,只是个必然的执行者而已。

据《刑部大理寺状》,卷入岳飞诏狱案的共计九人,由秦桧、万俟卨所拟的判决预案,是“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王处仁私罪流,岳云私罪徒……今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看来,秦桧等人还想留岳云一命,而且判的仅是徒刑,低于流刑一等,预留了加刑空间。但是,高宗的最后裁断是:“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余并依断。”

将岳云由徒刑超越流刑,定为斩刑,完全是高宗的狠毒,赶尽杀绝,应与秦桧无关。

 
标签: 秦桧 奸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秦桧的下场 秦桧最后怎么死的
    秦桧的下场 秦桧最后怎么死的
    1、秦桧的下场:死在丞相位上。2、晚年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3、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
  • 秦桧的结局 秦桧的结局怎么样
    秦桧的结局 秦桧的结局怎么样
    1、秦桧最终是病死的。2、绍兴二十五年八月,秦桧深恨赵鼎、张浚和胡寅,此时赵鼎已死,遂让赵汾自诬与张浚、胡寅谋划叛乱,想将他们一网打尽,受牵连者达五十三人。案成后,秦桧因病重不能写字。3、十月二十一日,高宗去秦桧家探视病情,秦桧无一语,只流
  • 秦桧结局 秦桧最终结局如何
    秦桧结局 秦桧最终结局如何
    1、秦桧的结局是在绍兴二十五年病死,被封申王,谥号忠献。南宋权臣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因其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2、秦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他是南宋时期响当当的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世人视为汉奸或卖国贼。他本来
    02-01 秦桧结局
  •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么死 大宋朝秦桧怎么死的
    1、秦桧最终是病死的,一共活了六十五岁,在古代六十五岁高龄已经算是长寿了。2、相比于岳飞被满门抄斩的凄惨结局,秦桧如此善终让后世人对其充满了恨意。在秦桧死后,岳飞案被洗刷冤屈,作为罪魁祸首的秦桧,被人们塑成了雕像,跪在岳飞墓前,此后千古皆在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岳飞和秦桧的历史故事介绍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岳飞和秦桧的历史故事介绍
    1、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的奏折。此后秦桧再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2、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
  • 秦桧下场 岳飞死后秦桧的下场是什么
    秦桧下场 岳飞死后秦桧的下场是什么
    1、岳飞死后,1155年,66岁的秦桧,在宰相任上因病去世,荣贵一生。秦桧生病期间,宋高宗多次到秦桧位于临安望仙桥附近的宰相府,亲自看望秦桧,嘘寒问暖,极度关心。2、秦桧去世后,宋高宗赠秦桧“申王”,谥号“忠献”。《谥法》说:“危身奉上曰忠
    02-01 秦桧下场
  •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秦桧为什么要杀岳飞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 秦桧为什么要杀岳飞
    1、岳飞主张迎回徽钦二帝,但这显然是宋高宗赵构不愿看见的事情,尽管这种政治口号,是赵构先喊出来,但也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其作用于当时而言,就是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别人都没当真,只有岳飞当真了,并且把它当成了其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因而在政治
  • 历史上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样死的
    历史上秦桧怎么死的 秦桧是怎样死的
    1、历史上奸臣秦桧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秦桧是病死的。秦桧病危后,高宗曾亲自前往探望。在确定了其病症无法医治、利用价值已终时,便下了旨意:夺去秦桧及其儿子秦熺,秦桧预备的接班人——的官职。当晚,秦桧就一命呜呼。秦桧风光一世,终不过是高宗的一个棋
  • 秦桧是谁 秦桧的简介
    秦桧是谁 秦桧的简介
    1、秦桧,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 2、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
    02-01 秦桧是谁
  • 岳飞与秦桧的故事简短 关于岳飞与秦桧的故事介绍
    岳飞与秦桧的故事简短 关于岳飞与秦桧的故事介
    1、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