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算啥?这个太监弄死2位皇帝手段阴毒

   2020-10-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起古代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很多人就说想起魏忠贤,这个出身市井的阉宦在明熹宗年间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当时其爪牙遍布朝野,利用皇权清除异己,祸乱天下,被其党羽称为“九千岁”,意思是离万岁也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太监的最高境界了。

说起古代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很多人就说想起魏忠贤,这个出身市井的阉宦在明熹宗年间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当时其爪牙遍布朝野,利用皇权清除异己,祸乱天下,被其党羽称为“九千岁”,意思是离万岁也只有一步之遥,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太监的最高境界了。其实这么说您完全是高抬他了,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位比起来,他只是个入门级别的马仔。

在明朝,太监只时皇帝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工具而已,说到底只是皇权的代言人。虽然他们在位时可以利用东厂的锦衣卫为非作歹,但当皇帝觉得不爽时,随时都可以换掉他,所以即使像魏忠贤这么跋扈的人,新皇帝上台灭他也是分分钟的事。但唐朝的太监就不同了,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的集权被削弱,宦官势力崛起,进而把控了朝政,这些阉人可是把皇宫的禁军都捏在手里的,所以关上皇宫的大门后,帝王反而变成了他们豢养的傀儡,开宦官专政先河的便是李辅国。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出身于贫寒之家,年轻时迫于生计把自己切了以后进宫中做了太监。一开始被指派到马厩里干粗活,因为读过几天书,脑子又灵光,把太子李亨的宝马养得膘肥体壮,深得太子欢心,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事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玉环仓皇逃出长安,跑到四川去避难了。太子李亨在几个儿子的簇拥下,北上朔方(今宁夏一带),企图借当时大唐最精锐的朔方军平叛。当时的大唐人心惶惶,李静忠力谏太子即位来凝聚人心。李亨在半推半就之下便登基了,是为唐肃宗。因拥戴之功,李辅国一跃成为“开国元勋”。

叛乱平定后,李辅国便顺其自然地成为了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佬,为了稳固地位,他又和后来的皇后张良娣结为利益共同体,一时间权倾朝野,当朝宰相李揆都得叫他一声“五父”。此时的唐玄宗已被迎回长安,但他一直都不喜欢李太监和张皇后。于是二人便联合起来给肃宗进谗言,把老头子从大内的兴庆宫搬到冷清的甘露殿,又将身边的亲信逐个流放,让英明一世的李隆基落魄到老无所倚的地步,后来老头子生病后干脆绝食,不久之后便在凄凉中死去,终年70岁。

在老头子去世前,肃宗就已经生病了,连着几个月都无法上朝。听说了父亲的死讯后,他又悲痛又后悔,从此一病不起,便下诏让皇太子李俶监国。皇后看到肃宗不行了,李辅国下手又这么狠,连太上皇都逼死了,便想和太子联手除掉李太监。太子是个软蛋,不同意这么做。皇后只好找肃宗的二儿子李系来策划杀李。但他们都低估了李太监的情报网,行动计划刚制定就有眼线通知了李辅国。

李辅国将计就计,当晚假传太子号令,带着禁军闯入宫中,将李系及密谋的百余人一网打尽,投入天牢。张皇后听说后吓坏了,赶忙跑到肃宗的寝宫躲避,他觉得李辅国再狠,在皇上面前也得收敛点吧。嘿,她实在低估李太监的阴毒了!李辅国直接带兵闯入肃宗的寝宫,面对杀气腾腾的士兵,张皇后惊恐万状,不断哀求肃宗救命,李辅国可不管这套,上前当着皇帝的面就把他老婆拖走了。肃宗悲愤交加,一口气没上来就背过去了,当天便一命呜呼。此时,距离他老爹唐玄宗去世,也仅仅相隔了13天。

皇帝活着的时候李辅国都没怕过,死了之后更没有顾忌了。于是假传圣旨,将张皇后、皇子李系等300多人全部处死。从此,以李辅国为代表宦官集团把控了朝廷中枢,成为大唐王朝实际的掌门人,直到一百多年后朱温这个瘟神进入长安,才把这群蛀虫杀得干干净净!

 
标签: 魏忠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悲惨大明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为何救不了大明江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
  • 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后期,宦官势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
  •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 明熹宗朱由校简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在东林人眼里,魏忠贤弄权是大明最大祸害,所以他们与魏忠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俨然,在东林这群读书人眼里,一旦皇帝朱由校能亲政,皇权的合法性有了保障,大明的政局就不一样了。合法的皇帝天然英明——不得不说
  •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曾有人提出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为何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历史的史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当时,趋炎附势之徒对他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
    12-29 魏忠贤
  • 大太监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墓在哪里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臭名昭着的大太监,据说他原本是河北一个地痞无赖,好与人赌钱,因为欠人赌债,没办法只好自愿进宫为太监,凭借着机敏会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借机结识了当时太子的乳母客氏,从此二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宫中很多人都怕他们,
    12-28 魏忠贤
  • 古代太监也有女友 魏忠贤曾与他人共用“老婆”
    客氏之所以要力挺魏忠贤,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俩是“两口子”,伴侣关系。在古代宫廷中,太监和宫女长期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生理和心理不免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流行一种“对食”关系。从字面上看,是男女合伙吃饭的意思,实际就是临时夫妻。两人
  • 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
  • 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最得宠的太监,自称九千岁,明熹宗的时候,他飞扬跋扈,排除异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立即找了个借口,颁布魏忠贤十大罪状,发配凤阳,后又命人让魏忠贤自杀。可以说,崇祯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
  • 崇祯皇帝为何上吊前还秘密安葬死敌魏忠贤遗骸
    崇祯和魏忠贤是死对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崇祯曾在上吊的五天前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这太奇怪了!崇祯为何要这么做?魏忠贤曾经是大明王朝实际的掌权者,位高权重,生前做过很多坏事,害死很多忠良,但不得不承认,他治国理正的能力相当好。魏忠贤死得很
  • 揭秘魏忠贤为什么一定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话是简单的,可是,要产生这样的话所具备的条件是很不容易的凑齐的。众所周知,这是欧洲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的一句话。放在中国的古代,“以言获罪”是非常正常的事,是天经地义的,谁叫你嘴上没把门的乱说
    12-23 魏忠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