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劝停修圆明园 同治帝大怒 皇位你来坐?

   2020-06-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晚清的同治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在政事上鲜有作为,但是留下来的故事却不少。比如说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闹得宫廷内哀嚎一片。1873年初,慈禧太后不情不愿地让权,年届18岁的同治帝正式亲政。同年10月,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降旨兴修1860

晚清的同治皇帝,他短暂的一生在政事上鲜有作为,但是留下来的故事却不少。比如说他亲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闹得宫廷内哀嚎一片。

1873年初,慈禧太后不情不愿地让权,年届18岁的同治帝正式亲政。同年10月,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降旨兴修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的圆明园。

修圆明园预算1000万两白银,但是日暮途穷的清廷哪里有这许多积蓄呢?因此大臣纷纷表态反对,但同治帝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架势,铁定要把圆明园修复。

仓场侍郎游百川劝谏停止圆明园工程,同治帝召见他,厉声斥责:“汝亦有父母,岂有父母所欲,而故为违抗者?”他这句话透露两个意思,一是说我这是尽孝,二是说修园是太后的意思,我也无法违抗啊。

慈禧太后原本就是崇尚奢华排场的,这一年又适逢她40岁万寿,加之她让渡大权心理失落,难免想以新圆明园来犒赏自己。

所以,圆明园一定要修,没钱也要修。没钱怎么办?募捐!同治帝下旨:“着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恭亲王奕訢带头捐了两万两。

东挪西凑,终于凑了点银两,可以开工了,但工程已经比原计划大打折扣,最初设计修建3000多间建筑,实际工程量仅1420间。

1871年左右,恭亲王奕訢。

1874年初重修工程开工,但进度并不顺利,后续资金跟不上,今天缺木材,明天缺石料,所需要的花费简直是无底洞。朝中大臣越想越不是事儿,就连曾经捐款的恭亲王也觉得必须出面劝阻。

1874年8月,听说同治帝将要去圆明园视察工程建设情况,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大学士文祥等十名朝廷重臣,上奏同治帝,历数他亲政一年半以来的种种不是,第一条便是“停园工”,另外有戒微行、远宦寺、绝小人、去玩好等等。

对于臣下的劝谏,同治帝特别反感,奏折胡乱看了几行,不耐烦地说:“我停工何如,尔等尚何哓舌?”

恭亲王说:“某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事,请容臣宣诵。”他一条一条地将奏折内容读下去,年轻气盛的同治帝终于爆发,大怒:“此位让尔,何如?”皇帝说出这种话,显然气愤到极点,他不明白,给老妈修个花园,为何遭到了全面反对!

同治帝反应过激,恭亲王只得闭嘴,跪在地上的文祥吓得喘粗气,几乎晕厥,被太监搀扶出去。

虽然遭到普遍的反对,同治帝并不打算妥协,反而认为那些上奏阻拦的王公大臣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力,他干脆以攻为守,颁诏将奕訢、奕譞、文祥等十大臣尽数革职。奕訢获罪尤其重,同治帝痛斥他“跋扈弄权,欺朕年幼,着革去一切差使,降为庶人,交宗人府严行管束”。

眼看宫廷内闹成了一地鸡毛,慈禧太后只好出面调解,教导同治说:“十年以来,无恭邸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着即撤销。”

同治帝消了火气,撤销了对恭亲王等人的处罚,同时做出妥协,圆明园停工,改为修葺紫禁城周边的北海、中海、南海。此时,圆明园重修工程已耗银480多万两,100座在建殿阁亭榭无一完工。

在晚清内忧外患的关键时期,本应君臣勠力富国强兵,皇家更应戒除骄奢,展现革故鼎新的决心。不料,皇帝竟在娱乐项目上固执己见,虚耗国帑,真令人痛心!

 
标签: 皇位 恭亲王 同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