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半岛 为何连唐太宗都攻不下高句丽?

   2020-07-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新罗抱住了唐朝的粗腿,高句丽却在引火烧身。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在位期间,对高句丽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唐朝交恶。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泉盖苏文弑君的时候,就已经想出兵讨伐高句丽了。但长孙无忌建议不要轻易动兵,李世民就姑且让泉盖苏文得意一阵子

新罗抱住了唐朝的粗腿,高句丽却在引火烧身。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在位期间,对高句丽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唐朝交恶。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得知泉盖苏文弑君的时候,就已经想出兵讨伐高句丽了。但长孙无忌建议不要轻易动兵,李世民就姑且让泉盖苏文得意一阵子。

泉盖苏文也真的是给点阳光就敢灿烂,公元644年,因为新罗善德女王多次向唐朝哭诉被高句丽欺负,唐太宗就派遣使者来到高句丽,警告他们立即停止与新罗交战。想不到泉盖苏文给脸不要脸,居然把唐使者关押起来。这一赤裸裸的打脸行为惹怒了李世民,终于招致了最可怕的报复:

雄才伟略的太宗皇帝,要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

公元644年年末,为了惩戒高句丽给脸不要脸,还打老大脸的丑恶行为,唐太宗李世民调集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高句丽。水路命张亮率领水师四万,战舰五百,劈开黄海,进逼平壤;自己则亲率李世勣等大将,带着步军六万,直指辽东。

和杨广当初冒冒失失的远征不同,李世民这次的出征可谓占尽天时人和。

从高句丽这一面说,泉盖苏文不识好歹,斗胆囚禁唐使者,让自己在道义上陷于被动。

从中国这一方面说,当初隋军被杨广瞎折腾,指挥不一,而且士卒被迫离开家园,谁都不想尽力作战;相反,李世民不但善于用兵,建立了完善的指挥、情报、补给系统,而且本人魅力非凡,行军途中经常亲自看望属下,偶尔还搞点“吸脓疗伤”之类的小把戏收揽人心,唐军上下都愿意为国效力。

连主张慎重用兵的长孙无忌,在一次视察营地后回来,都很高兴地对李世民说:“我看我们的士兵每次一听说高句丽人来了,都喜形于色,摩拳擦掌,大家都愿意去痛宰敌军。我军有这样的决心,一定能大获全胜!”

唐军来势汹汹,一路席卷,不久就进逼到当年隋军久攻不下的辽东城,将城池团团围住。高句丽方面出动四万兵力前来救援辽东。两军相对,唐军的勇将李道宗斗志昂扬,不等后方的友军赶到增援,就直接杀出营寨,与高句丽援军作战。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唐军因为人数劣势而败下阵来。但是李道宗很快发现了高句丽军阵形的弱点,于是投入预备队的精锐骑兵,继续猛烈突击敌军。此时,包围辽东城的李世勣也来搅和,两面夹击,高句丽军大败而逃。“围城打援”的“打援”战役宣告胜利。

击退高句丽的援军后,唐军开始猛攻辽东城,飞石云梯无所不用,日夜不断地攻打守城军。城外的唐军围了许多重,一起呐喊嘲讽敌人的时候,鼓声震天。城内的高句丽军不想在气势上输给唐军,只好让人在朱蒙庙装神弄鬼,说先祖朱蒙在保护着大家,激励大家一定能守住城池。但是,先祖的激励也没有让他们成功守住此城。唐军在猛攻的同时,乘风放火,扰乱城中士气,终于攻破辽东,把多年前失去的重镇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攻下辽东城后,唐军又成功劝降了白岩城,转而进逼安市城。此时高句丽又拼凑了一批部队,再加上邻国靺鞨部族的援军,一起屁颠屁颠地过来。

李世民看见他们就笑了,对左右大臣们说:“这些傻瓜又来了!如果我是他们,我一定会选择驻扎在地势有利的地方,和安市城遥相呼应,共同防守。然后不断派人扰乱我们的粮道,让我们在这里弹尽粮绝,只好乖乖撤退,这是上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赶快冲过来,接城里的同伴一起往后方逃跑,也不算吃亏,这是中策。但是我看那些傻瓜一定会不知死活,直接来和我军决战的,大家就看着吧!这下我们一定要击溃他们!”

高句丽的援军真的如李世民所料,不识好歹的前来进攻唐军。太宗让李世勣带着一万五千人为正兵,顶住高句丽的进攻,长孙无忌带领一万一千人为奇兵。当高句丽援军正在与李世勣激战时,长孙无忌带领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敌后。前后夹击,高句丽军顿时乱了阵脚。主帅高延寿还想分兵抵挡长孙无忌,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调动乱作一团的大军了。

战斗从白天持续到夜间,战场四周漆黑一片,又开始打雷。就在这风雷交织的铁血之夜,著名的唐军将领薛仁贵同志又玩了一次行为艺术。他穿着一件很奇怪的衣服,一边怒嚎一边冲进敌阵。高句丽军被薛仁贵那狰狞的样子吓得魂飞魄散,挡者披靡。在唐军几方面夹击下,战斗终于演变成了大溃败,最终是大覆亡。高句丽军光是被斩首的就有两万多人,高延寿与其他三万多人则选择了投降。

又一次击破高句丽援军后,唐军有两种作战方案可以选择。一是趁着刚刚大破援军的气势,无视眼前的安市城,直接绕道突破乌骨城,然后一路横扫攻下平壤。这个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毕竟安市城中尚有不少高句丽军,如果绕过他们直接前进的话,万一被这帮家伙趁机截断补给,十万唐军就会陷入进又不得,退路又被切断的危险情况。另一个选择则是稳打稳扎,老老实实先攻下眼前的安市城,保证粮道之后再徐徐而进。

李世民自己比较倾向于出其不意,迅速拿下平壤的方法。但是李世勣和长孙无忌都认为,李世民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年为李渊打江山时的秦王,现在他是大唐天子,行事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自身的安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总是身先士卒,冒险出奇兵。李世民只好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老老实实地攻打安市城。

这时候,一代名将李世勣居然向李世民出了个馊主意,建议攻陷安市城后要把城内所有的男人坑杀掉!而更过分的是,这条馊主意竟然被城内的守军知道了。

这下子,高句丽人除了死守城池,就再没有生路可走。他们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奋勇异常的与攻城的唐军玩命。唐军攻打了很久都打不下来。

旷日持久的攻防战,令安市城内煮饭的炊烟都逐渐稀薄了起来。

然而有一天,城内突然传出杀猪似的嚎声。

李世民闻讯出营,仔细听了听,做出了一个结论:

没错,城里面确实在杀猪。

那么这个结论有什么意义呢?李世民又说出了第二个推论:

想必城内的守军,今天晚上就要玩偷袭。杀猪是给死士们做最后的盛宴呢。

于是剩下的事儿就没悬念了。当天晚上,摸到唐军阵营偷营劫寨的高句丽死士,迎面撞上了早有准备的唐军。他们当天饱餐的猪肉,真的成了最后的美餐了。

虽然识破了奇袭军,但唐军依旧是攻不下安市城。兵力遭到极大削弱,粮草也快用尽的高句丽守军,依然不屈不饶的钉死在城墙上。双方你来我往,唐军有张良计,守军就有过墙梯。每次唐军将要攻入城内的时候,守军都能马上填补防守阙漏,李世民甚至气到杀掉擅离职守的将领,安市城依然屹立不动。

两军在安市城对峙了三个多月,快要进入冬季。考虑到接下来,辽东这种地方的气候会对唐军带来很大的困扰,后勤补给也会变成地狱。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下令班师回朝。轰轰烈烈的唐军第一次东征,又以失败告终。

 
标签: 高句丽 唐太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朝薛礼征东 为唐朝成功击败高句丽国家
    薛礼,字仁贵,唐朝人。薛礼简介里称他是河东薛氏世族,祖上曾在南北朝时期担任过显赫官职。传到薛礼父亲时,家里已经落魄了。因此薛礼在30岁时还是碌碌无为。不过他力大无比,并且因为从小习文习武的关系,与一般人有很大差别。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想亲征高
  • 唐灭百济之战的背景:新罗被高句丽 百济围攻
    朝鲜半岛曾经存在着三个国家,其中百济、新罗同为唐朝藩属。唐高祖时,曾册封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百济王。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武装冲突不断。唐太宗诏谕扶余璋,劝其勿侵新罗,扶余璋阳奉阴违,不肯奉诏。唐高宗永徽六年(
  • 宜将剩勇追穷寇 薛仁贵实现隋唐两朝平定高句丽
    乾封二年(667年)十月,在辽东战场的军营中,一支唐军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迅速集结着,从他们整齐划一、严肃紧张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平日训练有素的善战之师。为首一人须发苍白,体格强健,身披白色战袍,端坐膘壮战马之上,手持方天画戟,表
  • 罗士信与来护儿有什么恩怨 来护儿几征高句丽?
    罗士信因为从小父母双亡,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和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杨广不体察民情,反而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句丽,弄得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各地的民众不堪忍受这种氛围,于是都纷纷揭竿起义反对隋朝的统治。当时只有14岁
  • 高句丽 历史上一个因为猪而迁都的政权!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政权,文明的汉族中原政权、彪悍的游牧民族政权、弱小的部落政权等等,尽管大小不一、强弱不等,但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政权繁多,迁都之事自然也就不少,例如明朝迁都、宋朝迁都等等,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戍守边疆
    12-04 高句丽
  • 隋唐四代皇帝为何都要发动对高句丽的征服战争
    未能使高句丽臣服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遗憾,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征战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很多人并不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隋炀帝的暴政以及什么
  • 隋炀帝为何对高句丽恋恋不舍
    一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
  • 为什么李治能灭高句丽杨广李世民不能?
    东北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一直是隋唐两朝内心的一个刺,任凭前朝杨广还是唐朝李世民如何攻打,硬是拿不下来,可见这个高句丽还是有点实力的。父亲不行那就儿子接着上,杨坚的儿子杨广曾经三次征讨高句丽,并且人数动辄几十万。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隋朝动
  • 为何隋唐两朝都要讨伐高句丽
    我国不同朝代都有异族侵略之患,只不过程度大小不同,那么在他们强大之前是否有必要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呢我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没有绝对的公理和正义,永恒不变的只是国家利益。但并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理解并遵循这一原则,
  •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丽 李世民为报中原王朝之耻
    一、背景隋炀帝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618年,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就努力与高句丽荣留王修好,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624年,荣留王接受了唐的年号。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辽东郡王、高丽王。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