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为什么都失败了?

   2020-03-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元朝征日,是军事爱好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但是这方面的介绍极少。历史学者宋宜昌对中日双方的史料进行过非常完整的研究,甚至专门与日本学者进行过探讨,他的这份资料非常少见珍贵,是国内最全面的,摘录在此以飨读者。公元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女真

元朝征日,是军事爱好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但是这方面的介绍极少。历史学者宋宜昌对中日双方的史料进行过非常完整的研究,甚至专门与日本学者进行过探讨,他的这份资料非常少见珍贵,是国内最全面的,摘录在此以飨读者。

公元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女真人赵良弼为国信史出使日本,一方面传递国书,另一方面进行战略侦察。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三月,赵良弼由高丽再至日本大宰府,要求进京面见国王,大宰府西守护所拒绝,不得已回国。同年六月至京,忽必烈召见,询问出使日本情况,称赞其不辱君命。

赵良弼将他在日本逗留时对日本君臣爵号、州郡名数、风俗土宜等的考察呈上,忽必烈征询他对用兵日本的意见。赵良弼说:臣居日本将近一年,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得其人不可用,得其地不加富。赵良弼认为:舟师渡海,风险浪阻,祸害莫测;勿将有用之民力,填无底之洞;不可进攻日本。

这是赵良弼经过调查,得出的较为现实的结论。但是忽必烈迷信武力,不纳良言,开始组织元朝大军渡海伐日,这是东亚古代一次非常罕见的大规模跨海两栖登陆战。

至元十年四月,忽必烈趁耽罗岛林衍起事反对高丽王统治之机,派元军驻高丽统帅忻都、洪茶丘和高丽将军金方庆,率军攻入耽罗岛,控制了日本与南宋间的海上通道。就在这一年的二月,苦战6年的南宋襄阳失陷,南宋朝廷准备在江淮地区做最后的抵抗。

忽必烈召忻都、金方庆等回国,向高丽王传达忽必烈的造舰命令:共造舰900艘,其中大舰300艘,可载千石至四千石;拔都鲁轻疾舟(快速舰)300艘、汲水小船300艘,定于正月十五日动工,限期完成。六月,900艘按高丽船式建造的军舰完工,上报世祖。忽必烈任命征东都元帅忻都、右副帅洪茶丘、左副帅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0000人、高丽军5600人,加上高丽水手6700人,计32300人,于八月出发。

这是一支由蒙、汉、高丽三种部队组成的联军。联军的核心蒙古部队,经过着名统帅忽必烈的训练,军纪森然,英勇善战。部队的组织在当时亦较先进,每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各为一个战斗队,每队设长一人率领。千人队为兵力的基本单位,任命武功卓着的将领为队长。元军进攻的战术较日本先进,日本史书载:

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即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居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辨东西,被击毙者极多。

元军的武器和战术,日本武士从未见过,因而在初次接战中,损失不小。当年在征伐世界的过程中,蒙古军的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反过来看当时日本武士军队的情况:

日本武士部队的基础是守护地头制(庄头制)。这是幕府时期形成的兵制。守护,是掌握某一地方兵马大权的最高行政长官;地头,是管理公私土地进行征税的官吏,对其所管理的土地拥有警察权。他们按其管理的土地面积大小,蓄养私兵。这种私兵叫做“家人”(族人、家人)、“郎党”(家臣)。家人是守护、地头一族的世仆,在需要时即成为武士队伍的骨干。郎党类似汉、唐的部曲,是第一线的战斗员。这种以主从关系构成的部队,组织巩固,不易溃散,散可以重聚。家臣以死于君主马前为荣,因此,战斗力颇强。但是,这种队伍是各自为战的,指挥不统一,偏重于一骑对一骑的单打(即一骑打),因此战斗时几乎是混战、无组织无纪律,不易指挥,无战术可言,因而从整体上说战斗力是弱的。日军尚未经过大战的洗礼,没有系统的战略战术理论,还只是正规军队的雏形。

 
标签: 元世祖 忽必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建明朝后朱元璋仍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驾崩。这离奇的遭遇似有暗算。虽说他已多时健康欠佳,她却健康活跃。事实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统(本名溥仪,1908-1911在位)为嗣君,后者才3岁(可是也有她身体欠安的传说)。
  • 元世祖忽必烈姓什么 忽必烈八字究竟是怎样的
    忽必烈是是蒙古族人,因此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蒙古姓氏,是孛儿只斤,用蒙古文表示为Боржигин,还可以用外文表示,是Borjigin。据说,在突厥语里这是意为蓝眼睛的人。蒙古族人时常以自己氏族的名称作为姓氏,孛儿只斤氏就是如此。据说,按照
  • 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选择先消灭大理再灭南宋
    忽必烈进征大理国向来被描绘成是蒙古对南宋所实施的“斡腹”之谋。然而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却有矛盾之处,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从漠北出发征伐南宋,又有文献记载,忽必烈是1253年(癸丑年)受命从河西出发攻打大理,两个说法在时间、地
  • 元世祖忽必烈把皇位传给了谁
    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孛儿只斤氏,名忽必烈,蒙古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1260年5月5日—1294年2月18日在位,在位3
  • 元世祖忽必烈 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
  • 成吉思汗之孙元世祖忽必烈是因何故而死?
    从辈分上来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他的四子托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忽必烈虽然不是嫡长孙,但最后还是继承了汗位,是第五位可汗,因为后来在位时改了国号所以也同时是末代大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位历史上著名杰出
  • 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建立元朝的?忽必烈简介
    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忽必烈领导关中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汉地的军政事务。过了两年,忽必烈又接受了京兆(今陕西西安)的封地。他热心
  • 元世祖忽必烈生平简介 忽必烈是怎么死的
    忽必烈简介姓名:忽必烈全名:孛儿只斤·忽必烈封号:薛禅可汗出生日期:1215年9月23日逝世日期:1294年2月18日职位:皇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长成之时,蒙古已
  • 元世祖的“马拉松运动” 每年比赛 里程为90公里
    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中马拉松比赛项目的里程达到42.195公里,此后,这项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实际上,早在公元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就训练了一队能跑善行的禁军,为了检验训练成绩,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长跑比赛,
    10-25 元世祖
  • 揭秘元世祖忽必烈为何重用汉族读书人
    许衡是元代的著名学者,他在汉、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过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有一年盛夏,许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处理,便顾不得烈日当空,带着几个人匆匆出门了。骄阳似火。许衡一行在酷暑中赶路,一个个热得满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