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魏忠贤是哪里人士 魏忠贤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魏忠贤是明代有名的宦官,一度被成为是“九千岁”,朝野上下一度流传着“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传言。1568年,魏忠贤出生在今天的河北沧州肃宁县一带,原名是李进忠。早年间魏忠贤就是一个混迹在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家境贫寒,但又不思进取,整日都

魏忠贤是明代有名的宦官,一度被成为是“九千岁”,朝野上下一度流传着“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传言。

1568年,魏忠贤出生在今天的河北沧州肃宁县一带,原名是李进忠。早年间魏忠贤就是一个混迹在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家境贫寒,但又不思进取,整日都沉迷在神色全麻和赌博当中。而且还和宫中的一些太监都有联系,这给魏忠贤进宫制造了机会。

直到有一次,魏忠贤因为赌博大输之后非常的苦难,所以心中积怨成恨,一怒之下就自宫了。万历年间魏忠贤就被选入皇宫当差。后来也有传言说,因魏忠贤与宫中太监的交情,魏忠贤没有净全身。后来魏忠贤巴结别人,进入到了甲字库。之后魏忠贤又通过关系,做了皇长孙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这一次的机会是魏忠贤人生的转折点。

皇长孙朱由校的亲身母亲早亡,所以一直都是有乳母客氏哺育喂养长大的,所以朱由校非常的依赖客氏。魏忠贤通过这一次的机会,接触到了客氏。客氏原本是与另一位大太监魏朝,结为对食之好,私下客氏都服侍魏朝。但客氏结识魏忠贤之后就开始冷落魏朝,与魏忠贤的关系也是突飞猛进。因为客氏的关系,魏忠贤进入到了朱由校的视线。之后魏忠贤和客氏两个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将明朝廷搞的乌烟瘴气,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魏忠贤最后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的死要从崇祯皇帝上位开始说起,天启皇帝突然暴毙,崇祯皇帝慌里慌张的没有丝毫准备就继位了。但是崇祯皇帝表面不动声色,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因此魏忠贤一党还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侥幸逃过一劫,继续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

后来事态的发展也非常顺利,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一样非常器重魏忠贤,该赏就赏,绝不吝啬。折让魏忠贤一党感觉到了希望,但是魏忠贤自己却没能沉住气,前去试探崇祯皇帝,说要辞了东厂都督一职,崇祯皇帝还劝魏忠贤要好好干。

其实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哪能容的下他。但是碍于魏忠贤的势力,为了保护自己崇祯皇帝决定先按兵不动,稳定魏忠贤,也就有了之前所说的事了。后来崇祯皇帝将矛头指向了魏忠贤的心腹崔呈秀,利用阉党之间的内部矛盾,将崔呈秀拿下。之后钱贡生向崇祯皇帝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皇帝还让内侍当着魏忠贤的面读出来。这时候魏忠贤已经坐不住了,天下人口诛笔伐,对魏忠贤下手的时间到了。于是崇祯皇帝就将魏忠贤发配到了凤阳看守皇陵。但是魏忠贤却在途中豢养了一群死士,崇祯皇帝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回魏忠贤处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是自尽而亡。魏忠贤死后,崇祯皇帝下令肢解了魏忠贤,戳挫骨扬灰,魏忠贤死的尸骨无存。

宦官魏忠贤原名叫什么

魏忠贤原本只是河北河间府的一个市井无赖,这个地方出了很多宦官,很多明朝宫里的太监都是河间人。魏忠贤原先根本没有个正式的名字,亲戚们根据他的排行,只称呼他为魏四。

后来他想要进宫当太监,那总得有个正式的名字吧,于是魏忠贤给自己起了一个很忠心也很奴性的名字——李进忠。

后来因为魏忠贤机敏能干,善于察言观色,又和皇太子的乳母客氏结为对食,公开出双入对的,皇宫里的人都惧怕他们,连皇帝的嫔妃都想巴结他,于是就在才人李氏的提议下改回魏姓。

后来随着魏忠贤的步步高升,他出任秉笔太监,掌握了朝廷的诏书的发布大权,成了朝廷大臣们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魏忠贤也想向读书人一样给自己取名表字。于是他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魏忠贤,表字完吾。可笑的是这么一个大奸臣居然给自己取名忠贤,简直就是绝妙的讽刺。

从一个市井无赖魏四到太监李进忠,再到后来的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他改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他人生从善良平凡到阴险狡诈的转变,人性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权力的毒药竟然让一个原本无知的市井老百姓变为一个不择手段,迫害忠良的大奸臣,可是可叹可悲。魏忠贤这个名字就像一个绝妙的讽刺,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后人唾弃。魏忠贤这个名字实在是既不“忠”也不“贤”啊。

 
标签: 魏忠贤 宦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悲惨大明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为何救不了大明江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
  • 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
    “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后期,宦官势力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
  •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 明熹宗朱由校简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在东林人眼里,魏忠贤弄权是大明最大祸害,所以他们与魏忠贤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俨然,在东林这群读书人眼里,一旦皇帝朱由校能亲政,皇权的合法性有了保障,大明的政局就不一样了。合法的皇帝天然英明——不得不说
  •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曾有人提出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为何会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历史的史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曾掌管特务机关东厂,凶残跋扈,杀人甚多。当时,趋炎附势之徒对他竞相谄媚,《明史·魏忠贤传》记载:“群小益求媚”,“相率归忠贤,称义儿
    12-29 魏忠贤
  • 大太监魏忠贤怎么死的 魏忠贤墓在哪里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臭名昭着的大太监,据说他原本是河北一个地痞无赖,好与人赌钱,因为欠人赌债,没办法只好自愿进宫为太监,凭借着机敏会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借机结识了当时太子的乳母客氏,从此二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宫中很多人都怕他们,
    12-28 魏忠贤
  • 古代太监也有女友 魏忠贤曾与他人共用“老婆”
    客氏之所以要力挺魏忠贤,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俩是“两口子”,伴侣关系。在古代宫廷中,太监和宫女长期不能过正常家庭生活,生理和心理不免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流行一种“对食”关系。从字面上看,是男女合伙吃饭的意思,实际就是临时夫妻。两人
  • 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
  • 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最得宠的太监,自称九千岁,明熹宗的时候,他飞扬跋扈,排除异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立即找了个借口,颁布魏忠贤十大罪状,发配凤阳,后又命人让魏忠贤自杀。可以说,崇祯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
  • 崇祯皇帝为何上吊前还秘密安葬死敌魏忠贤遗骸
    崇祯和魏忠贤是死对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崇祯曾在上吊的五天前秘密安葬魏忠贤遗骸,这太奇怪了!崇祯为何要这么做?魏忠贤曾经是大明王朝实际的掌权者,位高权重,生前做过很多坏事,害死很多忠良,但不得不承认,他治国理正的能力相当好。魏忠贤死得很
  • 揭秘魏忠贤为什么一定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话是简单的,可是,要产生这样的话所具备的条件是很不容易的凑齐的。众所周知,这是欧洲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的一句话。放在中国的古代,“以言获罪”是非常正常的事,是天经地义的,谁叫你嘴上没把门的乱说
    12-23 魏忠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