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太祖李继迁是因眼部重伤而死吗?

   2020-06-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继迁是出生在银州的党项贵族,李继捧的族弟,他是西夏国的开创者,被封为夏国主。李继迁的一生与辽(当时称为契丹)、北宋都有很深的瓜葛。他本是年少成名,十二岁就当上了管理吐蕃事务的大臣。后来李继迁对李继捧率部归顺北宋不满,自己也率部归顺辽国,辽

李继迁是出生在银州的党项贵族,李继捧的族弟,他是西夏国的开创者,被封为夏国主。李继迁的一生与辽(当时称为契丹)、北宋都有很深的瓜葛。他本是年少成名,十二岁就当上了管理吐蕃事务的大臣。后来李继迁对李继捧率部归顺北宋不满,自己也率部归顺辽国,辽国皇帝为了制衡北宋,接受李继迁的归顺,并封他为节度使。后来李继迁看到党项各部落互不归属,各自独自发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整合各部落,自己被拥戴成为党项族的大首领,并且依照中原的模式,设立文武官员,并且听取西夏境内汉族知识分子的意见,努力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西夏的经济,增强西夏的实力。

李继迁是军事上的天才,他善于运用各种战术,找到敌人的弱点,几次都打败了北宋的进攻,迫使北宋归还了原来李继捧献出的土地,让当时的辽、宋都不敢小看他。但是李继迁也是政治上的小人,他先是归顺辽国,然后又投降北宋,不久又反叛,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北宋被他搞得精疲力尽,对西夏也失去了信任,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李元昊称帝后,北宋迟迟不肯承认西夏的合法性的原因之一。

因为对北宋几次战斗的胜利,李继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向吐蕃发动战争,可是这次他没有这么好运,在一次战役中,李继迁被射伤了眼睛,不久就死了,终年才四十二岁。话说西夏国主李继迁由于对大宋的作战连战连捷,心里不免得意起来,这一年他攻下了灵州,下面的官员却向他报告说夏州连连干旱,粮食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李继迁想现在天下安定,也该好好想想处理粮食的问题了,毕竟粮食是一国的根本。于是李继迁命令吐蕃人修建堤坝,可是天有不巧,这堤坝刚刚建好天空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河道决堤,又出现了水患,李继迁被老天爷弄得疲惫不堪,身边的僧人说这事因为大王连年征战,上天在惩罚你。李继迁听了心里慌了,于是就启用拥有一张巧嘴,善于管理粮仓的三都案来筹集粮食。

三都案也是尽心尽力,他负责把西凉府的粮食运到夏州去,不料中途中遇到了吐蕃骑兵的骚扰,因为李继迁对吐蕃也是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并且虐待吐蕃的俘虏,所以吐蕃军队很痛恨他。于是这三都案马上迎战,击退了吐蕃骑兵,但是却发现少了一袋粮食。三都案害怕回到夏州后受到李继迁的责备,于是自己一个人前去抢粮,不料中了敌人的埋伏,被敌人乱刀砍死。李继迁得知三都案的死讯后,马上赶来支援,却又遭到西凉部落的袭击。他自己眼睛受了重伤,几次昏厥,临死前他感到自己的连年征战的确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吃不饱肚子如何能安定民心,于是亲自前去祭奠三都案,不久之后,他自己也因为重伤不治而死,年仅四十二岁。

李继迁是李元昊的祖父,不过在李元昊刚刚出生不久之后,李继迁就死了,所以祖孙两并没有什么机会交流,不过李元昊最后能够当上西夏的开国皇帝,与李继迁给他留下的丰厚的政治遗产是分不开的。李继迁从小就很有远见,十二岁就做了一方的首长,他很有远见,也很有野心,当时她的族兄李继捧因为对继承问题心怀不满,一气之下,竟然率部归顺了宋朝,并且还把党项人的土地都献给北宋。李继迁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土地是党项人最大的财富,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的,于是他北上寻求辽朝的帮助,辽朝为了利用党项人制衡北宋,大力扶持李继迁,使得党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势力发展很大,李继迁也成为了党项立国的奠基人。不过李继迁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在党项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就想着远征吐蕃和回鹘,导致国力受损,自己也过早去世,最终没有实现西夏独立的愿望。

好在多年之后,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长大成人,他与祖父一样野心勃勃,他积极发展经济文化,提高党项族人的知识水平,还创建了西夏文字。从此党项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李元昊认识到要想建国,就必须解除北宋的威胁,于是李元昊率军与北宋展开了四大战役,一举消灭了北宋的有机力量。于是李元昊干脆自己称帝,建立西夏王朝,成为与北宋、辽朝并立的另一个独立的政权。

李继迁和李继捧都是夏州人,也就是今天宁夏银川的党项族贵族,并且还是同族兄弟,但是他们两人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刚开始李继捧的威望比李继迁大,但是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就因为对父亲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不满意,并且因此与兄弟族人产生矛盾,竟然一气之下,率领一部分忠于他的族人归顺了宋朝,并且宣布将原属于西夏的大片土地单方面交给宋朝,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当然非常乐意,他不仅在皇宫里盛情招待了李继捧一行人,还赏赐给他们很多财物,还封李继捧为节度使。其实赵匡胤是企图有和平的方式吞并党项人的土地。李继捧看到北宋对他不错,竟然就安心接受了。

但是李继迁却对李继捧的决定很反对,他看的很清楚,夏州是他们党项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怎么能轻易让给别人呢,土地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于是李继迁寻找辽朝的帮助,辽朝皇帝为了对抗北宋,决定帮助李继迁,这样一来,党项贵族内部就发生了分裂,但是李继迁显然技高一筹,他自己不仅牢牢掌握着对夏州的控制权,还取得了管理权,自己也坐上了高官的位置。李继迁对赵匡胤企图吞并党项族人土地的做法非常愤怒,赵匡胤这一决定无疑是失败的,这一政策直接导致西夏对北宋的仇恨,后来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终于直接与北宋撕破脸,直接做了西夏的开国皇帝。

 
标签: 西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 西夏灭亡的原因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 西夏灭亡的原因
    1、蒙古的征伐和西夏的灭亡。2、乾定四年(公元1227年)一月,末主睨以蒙古兵临城下,国势濒危,顾不得改元,继续使用乾定年号。这时,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继续围攻中兴府,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兵的后路。末主睨被蒙古军围
  •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西夏是现在的什
    1、古代的西夏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2、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3、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
  • 西夏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都是谁
    西夏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都是谁
    1、夏太祖(李继迁)--夏太宗(李德明)--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夏崇宗(李乾顺)--夏仁宗(李仁孝)--夏桓宗(李纯祐)--夏襄宗(李安全)--夏神宗(李遵顼)--夏献宗(李德旺)--夏末主(李睍)。
  •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是什么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 西夏王朝皇帝列表是什么
    1、西夏王朝皇帝列表如下:夏太祖(李继迁)--夏太宗(李德明)--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 2、夏崇宗(李乾顺)--夏仁宗(李仁孝)--夏桓宗(李纯祐)--夏襄宗(李安全)--夏神宗(李遵顼)。 3、夏献宗
  • 宁夏西夏王陵之谜 为什么从不长草 也不落鸟?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以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麓下,西夏王陵九代帝王安息之所款款座落于此。沉睡九百多年,依然巍然挺立。西夏王陵是党项族首领在公元1038年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因其具有严密的政治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法律,以及独树一帜的西夏文字,在
    12-29 西夏
  •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简介 历史上李元昊怎么死的
    李元昊简介: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令哥所弑,死后葬
  • 成吉思汗的陪葬品 披着神秘面纱的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始于公元1038年,在经过两代的党项人的谋划下,景宗李元昊(党项族领袖原姓拓跋,后祖上得两个中原皇帝两次赐名“李”,而逐渐延续下来)称帝,党项一族彻底脱离中原(从唐初依附唐朝到宋朝时夹缝生存)的控制,在宣化府、夏州、定州、怀州、永州
  • 西夏权臣没藏讹庞 曾和妹妹一起掌控西夏朝局
    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
    12-28 夏朝西夏
  • 女人统治的王国 190年西夏历史 女人主政近百年
    持续了190年的西夏帝国,有一半的时间被女人统治着。法律赋予了西夏女人主宰自我命运的权利,女性在游牧社会当中的地位,比农耕地区的妇女高出很多。西夏王朝先后在没藏氏、大小梁太后、罗太后的政权统治下,持续将近百年,西夏女人像男人一样,创造了历史
    12-26 西夏
  • 大宋朝百万大军竟打不过十万西夏兵军队?
    北宋鼎盛时期有120多万军队,西夏虽然一次可以动员30多万人来犯,但那是广泛征兵的结果,真正有战斗力的,区区十万多点。可是西夏这点兵力,把堂堂大宋纠缠的狼狈不堪,这是什么原因?简要地总结西夏和北宋这三大战役的得失。一是西夏有个像鹰或狼一样的
    12-24 宋朝西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