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国的胜利 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步伐?

   2020-05-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后,赵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综合国力下降,实力大不如前。而秦国在战争中运用谋略得当,将赵军围歼,使之全军覆没,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对于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三年说”,二是“半年说”,三则是“二十一月说”。那么这三种时间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先来看时间为三年的说法,这个时间段指的是公元前262年一直到公元前260年,也就是从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使得上党与韩国本土失去联系,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开始计算,一直到赵括率兵贸然出击,最终全军覆没为结束。

“半年说”则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到9月期间,这个时间段是从秦国的将领王龁开始进攻赵国长平算起,一直到赵括突围身死,赵军大败为止。这段时间主要就是长平之战的过程以及结果,它将上党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时间分离开来计算。“二十一月说”是公元前261年到公元前260年的这段时间,它是从秦国再次攻占上党开始计算的,一直到赵军全军覆没为止。三个时间段都有各自的争议和依据,不过现在普遍被大众所承认的还是“三年说”的时间计算方法,因为这个时间段包含了长平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较为详细和全面。长平之战发生在当时较有实力的秦、赵两国之间,战争的最终结果是秦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赵国则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么,长平之战除了对交战双方产生了影响,在其它方面,这场战争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来看战败国赵国,赵国在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死伤约4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其中有40余万士兵是被秦军坑杀的。这对赵国形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上下都陷入了悲痛和惶恐的情绪中。而战胜国秦国虽然也有着不小的兵力伤亡,可更令他们兴奋的是战争带来的胜利果实,这大大地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脚步。但此后也有一个不利的影响,那就是长平之战结束没多久就爆发的邯郸之战,这场战争可以说是长平之战的遗留问题。原本,秦国将领白起是想趁着长平之战取得胜利时,一举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使赵国灭亡。可秦王听信了范雎的劝说,并没有同意。后来,他又不顾白起的建议,在时机不对的情况下,向邯郸发起战争,最终导致秦国战败,推迟了其统一六国的步伐。从天下局势方面来看,长平之战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对历史走向和进程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原本有能力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在此战后一蹶不振,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大超越了其余各国,而离秦国完成统一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罢了。

在周王朝即将走向末日的战国时期,发生了一场被认为是当时天下局势转折点的战争——长平之战。而这场战争也是当时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以及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结束后,秦统一各国的脚步再无人能够阻挡。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上党郡与韩国失去联系。郡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将上党郡拱手献给秦国。他派遣使者去往赵国,表明愿意将上党郡的城池献给赵国。赵王认为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赵国此举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王决定出兵伐赵。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取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赵王令大将廉颇迎战。之后发生的几次对战中,赵军均失利,两个重要据点被秦军占领,还不断有尉官被俘虏。赵王由此对廉颇心生不满。

此后,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其实,这看来是一种消极的对抗方式,但这位老将的心中自有他的一番打算。秦军远征而来,只有急击速战,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而一旦拖的时间越久,往往就会导致士气低下、攻势受挫,这会大大地有利于赵军。除此之外,秦军还要面临不利的地理位置、气候、粮草、士兵伤痛等问题。为了尽快地取得胜利,秦国派人进入赵国施行反间计,致使赵王撤换廉颇,换上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上任后,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最终,赵括带领的赵军败给了秦国主将白起。这场战争中,赵国士兵损失约45万人,秦军也伤亡大半。这就是“长平之战”的典故。

历史上的一些战役经常会依据战争的局势或者计谋而衍生出一些成语,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等。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除了战争的规模之大、伤亡之惨烈,以及战争后的各国局势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由这场战争而衍生出的成语“纸上谈兵”也基本上到了众所周知的地步。纸上谈兵,字面上的意思即在纸面上谈论打仗。那么这个成语的主角又是谁?他跟长平之战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的主将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法,谈论起兵事来,常常连他的父亲也不是对手。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原先的主将廉颇因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而被撤换下来,于是赵括便代替廉颇成为了赵军的将领。但是赵括从来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战场实战经验,只会将书中所说的兵法生搬硬套,根本不懂得根据战场上变幻莫测的形势而改变策略。他上任后,更换了军中的官吏和制度,并改变了廉颇之前的战术。最终,赵括因贸然进攻而中了秦军主将白起的计谋,使得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士兵被秦军坑杀,他自己也在突围时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这么得来的,后世也多将它用作贬义词,用来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而不能真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标签: 长平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上党险地向来为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国之手
    12-31 赵括
  • 揭开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
    秦赵长平之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场战争,历史课本上仅以简单的秦国纵反间计使赵括代廉颇为主将,为本场战役的关键转折点,实际上情况却很复杂。秦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呢,现在的史料并无详细的记载,只能从他的对手中来还原秦军的战斗力了。一、政治背景中
  • “背锅侠”赵括 在长平之战后背了几千年锅
    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旌旗麾指,所到之处无不臣服。这不,秦国又看韩国不爽了,一顿胖揍,韩国不想挨揍,乖乖交出上党郡,可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是个不安分的人,(城会玩)他不愿献地入秦,而是祸水东引,献上党之地于
  • 凭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长平之战白起将40万赵军降卒一举坑杀,前后杀敌45万。“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两千年来,无数史家文人绞尽脑汁要替司马迁圆这个事,只可惜总是捉襟见肘,不能圆满。何以
  • 长平之战的坑用45万白骨来埋 真相却不是中反间
    长平之战的失败通常归咎于赵军主将赵括的无能,他只会死读兵书、纸上谈兵。正是由于赵括的冒然出击,使赵军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五万人于是全军覆没,仅剩下240个年幼的士兵回国报信。再往前推一步,赵军主将本是廉颇,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现状,实施坚壁清野
    12-21 反间计
  • 为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情况?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长平之战白起将40万赵军降卒一举坑杀,前后杀敌45万。“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两千年来,无数史家文人绞尽脑汁要替司马迁圆这个事,只可惜总是捉襟见肘,不能圆满。何以
  • 长平之战摧毁了赵国的野心成就了秦国的统一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
    12-16 长平之战
  •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这一数据是真实吗?
    长平之战:先我们不考虑到历史上夸张的问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中所云“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而也有记载赵在长平之战后,所有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所以秦国60万,赵国45万的数字基本是属实的,可能略有夸大吧。只是我估计两
  • 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括的地方在哪儿
    白起打过败仗吗白起打过败仗吗?不禁有人会说:“怎么会没有人打过败仗?!”。但是,对于所有了解他的人恐怕都知道,在史书中关于这点是有记载的,恐怕白起是真的没有打过败仗。白起画像白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在战国时期,那么一个到
  •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爱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气等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括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