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手握几十万大军 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2020-07-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信,公元前196年,大家也都知道有关韩信的一些经典的战役,被称为“兴汉三杰”之一,但是后来却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名义杀死在宫中。然而,在韩信死的前几年,就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从原来的齐王被贬成为了淮阴侯,并从长安偏离,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韩

韩信,公元前196年,大家也都知道有关韩信的一些经典的战役,被称为“兴汉三杰”之一,但是后来却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名义杀死在宫中。

然而,在韩信死的前几年,就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从原来的齐王被贬成为了淮阴侯,并从长安偏离,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韩信临死前曾说过:“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在当时楚汉之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韩信曾是手握重兵,控制着北方广阔领土的大将,对天下大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时韩信领兵在外,根本不受刘邦的控制,却还是乖乖的听从刘邦的话,最终击败项羽,才成就了汉家。

那么当时韩信手握重兵时为什么不造反呢?

史书上是这样解释的,韩信当时只是一介草民,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权利,也当不了官,又不会赚钱,项羽又不重视他,最终是刘邦给了韩信地位,封韩信为王,韩信心存感激,终于可以光耀门楣,所以非常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再说刘邦也对他不薄,没有理由造反。自己也是心甘情愿的为刘邦效力。

但是再读纪录韩信生平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时候,就对上述产生了分歧。

韩信可是风云人物,智力和谋略都是超乎常人的,他怎么可能相信刘邦会真的一辈子都保全他,《史记》中曾出现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韩信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有两个重要的辩士,都反复的向韩信陈说其中的利害关系,韩信也不可能不加以思考。

第一个辩士就是项羽派去的武涉,武涉曾向韩信说:“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在楚汉之争中,韩信就相当于是第三方的势力,刘邦和项羽的胜利韩信是关键,这个道理韩信当然也是懂的。

武涉还对韩信说:“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刘邦灭了项羽后,下一个就是你。韩信对此的回答是:“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就是说刘邦对韩信是十分的信任的,但是武涉也非常详细的给韩信说过刘邦这个人信不得,“然得脱,辄倍(背)约”。

第二个辩士是范阳蒯通,他直接给韩信陈说了他的处境,“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就是说韩信的威望已经盖过了刘邦,刘邦怎么可能容得下你!总而言之就是在告诫韩信:除了自立为王,只有死路一条了。

韩信则回答“先生且休矣,吾将念矣”。韩信并没有向对武涉一样说刘邦怎么怎么好,而是听了蒯通话要好好想想,说明韩信听进去了,他在斟酌武涉和蒯通的话。

韩信并没有相信刘邦会保他周全,也没有打算一辈子都听刘邦的话。

在平定齐地之前,刘邦曾派了郦食其去向齐王谈判,让齐王归顺刘邦,而韩信听从蒯通的建议,直接带兵攻打齐国,没有理睬郦食其和齐王的约定,韩信平定齐国后,手握重兵,而这时也正是楚汉之争的紧要关头,刘邦需要韩信的帮助,就派使臣前去和韩信说希望能帮助刘邦夹击项羽,可是韩信并没有直接的答应刘邦,而是和刘邦谈条件,要坐一个“假齐王”,试想,如果韩信真的相信刘邦会善待他,为什么会反过来向刘邦谈条件。

所以,可以肯定的就是,以韩信的谋略和聪明程度,并不会把刘邦的知遇之恩放在现实利益之上。

韩信之所以没有自立为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旧观念的存在,因为韩信相信刘邦不会对诸侯王下手。

所以,韩信以为当上了齐王,刘邦就不会动他,因为当时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各诸侯国都相互讨伐,只是缺了一个共主罢了。

当然韩信还是想的太简单,刘邦和吕后的政治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楚汉之争刚结束,刘邦就用计收了韩信的兵权,就等同与废了这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