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气候 司马懿陷蜀埋伏险被烧死突降雨

   2020-10-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志·蜀志·周群传》:“羣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羣,羣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侃薨,征西将军庾亮代镇武昌,复引洋问气候。”北魏郦道元

《三国志·蜀志·周群传》:“羣少受学于舒,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羣,羣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侃薨,征西将军庾亮代镇武昌,复引洋问气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文穆]郡户曹史,征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唐刘禹锡《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了谋略、武器、士气、得道、失道这些关键因素,气候有时也会出来搅局。现代战争都会受此影响,更不用说在科学比较落后的古代,其受气候制约的程度就更深了。例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葫芦谷,本来已经将老对手司马懿父子引入埋伏圈,蜀军堵死峡谷前后的出口,再点燃早已准备好的干柴,无处可逃的司马懿父子眼看着就要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结果来了一阵暴雨,浇灭了火焰,司马懿父子得以狼狈逃窜。虽然火烧葫芦谷之战是虚构的,但是也可看出突变的气候对于战争胜负局面的影响。

最近翻阅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天道与人文》,发现竺可桢对史上关于气候与战争的关系很有研究。

竺可桢首先举例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时,埋怨老天不帮忙,“天之亡我”。司马迁揪着这句话,在《史记》里狠狠地批评了霸王一番。竺可桢则认为,从气候角度出发,项羽的埋怨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从《史记》和《汉书》中都找到了替项羽辩护的证据。项羽当年以数万大军打得刘邦几十万联军满地找牙,被赶到睢水河边,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基本上就被收拾掉了。结果呢?忽然没理由地刮起一阵狂风,连屋顶都被掀翻,连大树都被拔起,敌我双方根本分不清彼此,刘邦带着几十名亲信从楚军的视野里消失,捡得一条性命逃出重围。突变的气候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却改变了刘邦的结局。所以说,项羽的遗憾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竺可桢又举例明朝的李景隆,他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一个军事发烧友,喜欢带兵。朱棣和侄儿朱允炆争夺帝位,李景隆代表建文帝朱允炆北伐,攻打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根据地——北平。本来打得蛮顺利的,他只要坚持一下,基本就能活捉朱棣父子。

结果李景隆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忽然停止攻势。这么一停,老天就变脸了,忽然降温,大地结冰,整个北平城变成一座冰城,根本无法攀援进攻。李景隆手下的士兵不要说发动攻势,就连站在那里不动都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

气候的逆转,导致军事形势的逆转,朱棣的军队出击还在寒风中哆嗦的李景隆军队,李景隆大败亏输,狼狈逃遁,从此南北军事形势也逆转。朱棣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除了嘲笑李景隆的无能,也提到了气候的因素:“南卒柔脆,不能犯霜冒雪。”

当然,如果对恶劣的气候过于依赖,也会导致疏忽大意,从而被敌人击破。竺可桢举例唐朝的“李愬雪夜破蔡州”。当时的军阀吴元济在堡垒里呼呼大睡,他认为天降大雪,气候严寒,唐军根本不可能在雪夜发起军事行动。结果李愬出其不意,在雪花纷飞之夜,带着小分队冒险出击,一直打到吴元济的院子里,活捉吴元济。

再如著名的赤壁之战,《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南朝)认为全靠东风给予孙刘联军方便,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别以为杜牧只是诗人,他也是懂军事的,他给《孙子兵法》做的注解,在学术界很有地位。

 
标签: 司马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懿是哪个朝代的 有关司马懿所属朝代
    司马懿是哪个朝代的 有关司马懿所属朝代
    1、司马懿朝代:汉末三国。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2、曹操封
  • 三国人物司马懿字什么 三国人物司马懿字到底是啥
    三国人物司马懿字什么 三国人物司马懿字到底是
    1、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2、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
  • 揭秘司马懿的成功之道:不如对手强就熬死他们!
    很奇怪,《三国演义》中这位最后的胜利者,这最终统一了天下的西晋王朝的奠基人,留给我的竟然是这样一种感觉。尽管史书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他的外表:鹰视狼顾,非人臣之相也,但在我心中,他的面目却如此模糊。我怎么也没法相信这个表面上浑浑噩噩的老者,能
  • 从最初的忍让到爆发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夺权?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
  • 司马懿:能忍能装 即便身陷绝境也能成大事
    “老子”说人往低处走,弱者生存,因此就要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讨好卖乖,反正是要“装孙子”,这就是“老子”的生存之道。谁会装,谁就活下去,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那么,历史上最会装的人是谁呢?我认为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氏篡了曹氏的政权,所以,
    12-30 司马懿
  • 揭秘诸葛亮死因之谜 被司马懿气死的吗
    诸葛亮之死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看下面由讲历史小编为您对诸葛亮的死因进行详细解说吧!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军营之中,终年54岁。那么诸葛亮因何而死?是否真如民间所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气死的?诸葛亮之死?其实,诸葛亮
  • 揭秘三国曹魏权臣司马懿为何三番两次装病
    司马懿,三国时期闪闪发光的一位政治家。司马懿的家可谓是代代光宗耀祖,从他爷爷到他孙子,可以说是官宦世家。司马懿很聪明,从小就被很多人夸奖,类似什么父母兄弟的好友,也许还有街坊邻居,反正都说这孩子聪明。他有个聪明之处,装病。主要呢,有三次比较
  • 司马懿到底靠什么本事 能与诸葛亮双雄并立
    有句老话“既生瑜何生亮”,指的是周瑜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对诸葛亮羡慕嫉妒恨的表达。实则上历史上周瑜并未说过这话,纯属虚构。然其实伴随诸葛亮一生的欢喜冤家并非周瑜,而是被曹操称为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甚至我们可以说“既生诸葛何生司马”。诸葛亮作为
  • 司马懿警告诸葛亮的肺腑之言究竟说了什么?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
  • 《军事联盟》司马懿屈节侍奉曹魏 因郭嘉临终遗
    吴秀波、于和伟、李晨主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正在热播,它以洗白司马懿的方式讲述了三国的权谋纷争。第五集中,征辟司马懿为司空主簿的委任状到了司马府,不愿屈节侍奉曹魏政权的司马懿,狠下心来驱动载满货物的马车压断了双腿,以这种方式免除了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