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破了丁忧规矩 真是万历皇帝夺情慰留吗?

   2020-04-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577年,在明朝万历皇帝继位五年后,朝廷发生了件大事,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按祖宗规矩,朝廷官员应辞官回籍守孝三年,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说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在这段时间内,需在父母坟前搭个简陋小屋,每日祭拜,不许娱乐,甚至不能行房

1577年,在明朝万历皇帝继位五年后,朝廷发生了件大事,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

按祖宗规矩,朝廷官员应辞官回籍守孝三年,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说是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在这段时间内,需在父母坟前搭个简陋小屋,每日祭拜,不许娱乐,甚至不能行房事。这称之为“丁忧”,正当忧伤的时候。丁是“当”的意思。

本来这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但张居正以皇帝“夺情”为由,破了这个规矩,就引起一场政治风波。而所谓“夺情”呢,是指皇帝以工作需要为由要求大臣尽忠,挽留大臣不要回籍守孝。就是以尽忠夺子女对父母尽孝之情。毕竟尽忠比尽孝更重要不是?忠孝不能两全时,就优先尽忠。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对这事有详尽的描述:

“过去由于地位重要而不能离职的官员,由皇帝指令‘夺情’而不‘丁优’守制,也不是没有先例。于是皇帝在和两位皇太后商量之后,(万历皇帝)决定照此先例慰留张先生。在‘大伴’冯保的协助之下,皇帝以半恳请半命令的语气要求张先生在职居丧。张居正出于孝思,继续提出第二次和第三次申请,但都没有被批准。最后一次的批示上,皇帝还说明慰留张先生是出于太后的懿旨。这些文书从文渊阁到宫内来回传递,距离不过一千米内外,但是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奏章或者朱批还都要送到午门的六科廊房发抄,使大小官员得以阅读原文,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

黄仁宇多半相信“夺情”是出于张居正的意思。所以他继续写道:“然而官员们的反应并不全如理想。他们不相信张居正请求离职丁忧的诚意,进而怀疑夺情一议是否出自皇室的主动”。

总之,最后朝廷不少官员到张居正宅第请愿劝说他不要坏了老祖宗的规矩,张居正不听。然后,他们又向万历参奏张居正。但万历却下旨严惩参奏张居正的官员,廷杖、下狱、流放,不一而足。最终,张居正得以戴孝之身继续任职。

张居正三次上书请辞,万历三次驳回明显是演戏。与赵匡胤三次推让皇袍加身一样地虚伪。看来,不仅臣子会配合皇帝演戏,皇帝也会配合臣子演戏。但肯定是非常厉害的权臣,皇帝才肯配合。

万历皇帝当时已继位五年,照常理把张居正换下来,换上个完全受控制的自己人更顺当。张居正父亲死了,正好是个机会,按老规矩就可以顺理成章让张居正退了。但张居正权倾天下,官员的任免治罪全由他经办,为万历巩固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有很大的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万历自己在立储的问题上也想打破老规矩。他想废长立幼。这就不好办了。

张居正肯定不想回家赋闲。一则权力上瘾;二则他得罪了不少人。如果失去权力,有安全之虞。他肯定给万历皇帝透露过或暗示过他的意图。万历皇帝一权衡,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万历皇帝不敢与张居正撕破脸皮。一则他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稳固,需要张居正在立储问题上支持他;二则如果撕破脸皮将张居正治罪,就破坏了两人的合作,等于说自己否定了自己这五年的政绩,会削弱自己的地位。最多旁敲侧击一下,捅一二个可能牵涉到张大人的案子出来,牵制一下张居正,引而不发。但张居正有的是反击手段,随便拿出个皇亲国戚侵吞国库的案子出来,不怕把事情搞大,就能吓住万历皇帝。两人旗鼓相当。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可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不到半年,就把张居正打成“阴谋家”,说他专横跋扈,以权谋私;当初夺情慰留,完全是受了张居正的诓骗。下令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荣衔,又下令追夺他“文忠公”的谥号;罢免了一批当年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朝臣;把他儿子贬为庶人,还抄了张居正的家,害得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可见两人貌似融洽,实则积怨颇深。

可以料想,如果张居正活得够长,又不让权,君臣二人迟早也会火并。没办法的事。绝对的权力就会是绝对的腐败和不停地绞杀。谁也摆脱不了这个铁律。

 
标签: 张居正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介绍
    1、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
  •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谁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正哪个人最聪明 严世蕃徐阶张居
    1、张居正最聪明。 2、这三个人不能聪明与否来评价,每个人担负的历史使命不同,历史成就不同。 3、严世蕃以个人荣辱富贵为己任,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大肆贪污受贿。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怎么整人上,结果是自身难保。 4、严嵩。在如何整人的雕虫小技上
  • 张居正为何对海瑞弃而不用 官场凭道德远不够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由天,自污名节。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
  • 趣闻 张居正返乡乘32人抬"巨无霸"轿子
    一次还乡理事,极其风光体面和耀武扬威公元1578年4月(明神宗万历六年)首辅张居正离京,回湖北江陵老家。这一次奉旨还乡,是为他一年前逝世的父亲办理丧事;谁都有死老子的必然性,但死了老子,竟劳驾皇帝操心,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冲这一条,张大人此行
    12-28 张居正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
  • 张居正改革的结局:张居正死后所有新法被废止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
    12-25 张居正
  • 败家明朝首辅张居正,坐带一厨一卫的轿子出行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公车都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官员最早的代步工具是牛车,后为马车,再后来是轿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上台,改坐汽车,汽车两旁的踏板上,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招摇过市,威风不已。为了限制公车腐败行为,历代王朝都会通过发布《舆服
  • 张居正身后奇冤 家破人亡饿死17口
    张居正做首辅的十年间,为推行 “ 万历新政 ” 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倾其心血培养万历皇帝,想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把新政发展下去利国利民。可心思缜密的张居正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不久,辛苦培养的接班人不但断送了新政的生命,还害死自己家17口人的
    12-22 张居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