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之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2020-05-0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对于他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这也是宋朝建国之初最大的疑案。对于宋太祖的死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宫闱密事,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后人只有通过各种史料记载及细节的分析,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一解历史疑团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对于他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这也是宋朝建国之初最大的疑案。对于宋太祖的死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宫闱密事,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后人只有通过各种史料记载及细节的分析,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一解历史疑团。

首先看看《宋史》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寥寥数笔,至于死因,只字未提。

再看文莹和尚所写《续湘山野录》中的记载:当天天气突变,雪雹骤降,太祖召见了晋王赵光义。两人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也全在外面,但是他们却看到蜡烛下,赵光义时而走动、时而坐下,太祖拿着斧子擢雪,并对光义说“好做”“好做”!遂解衣睡了。由于外面的雪大,光义留宿。五更的时候皇帝已经死了。这就是斧声烛影的由来。

而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述了太祖死后,太宗皇帝赵光义即位的有关情况:“四更的时候,孝章皇后突然叫太监王继隆去召秦王赵德芳,但他没有去找秦王,而直接去找晋王赵光义。只见长于医术的左押衙程德玄坐在王府门口,便问其缘故。德玄说:“二更时分,有人叫门说晋王召,出门却不见人影。如此情况,先后三次。我恐怕晋王真有病,所以赶来。”继恩感到怪异,便告以宫中大事,共同入见光义。光义大惊,犹豫不行,声称要与家人商议,继恩催促道:“时间一长,将为他人所有了。”三人便踏着大雪,步行入宫。继恩欲让光义在直庐等待,自己好去通报。德玄说:“直接进去,何待之有?”三人俱至寝殿。宋皇后听到继恩的声音,便问:“德芳来了吗?”继恩说:“晋王到了。”宋皇后见到光义,不禁愕然失色,马上改口喊官家,说:“我们母子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光义回答:“共保富贵,别怕别怕。”第二天,光义就即了皇帝位,是为宋太宗。

后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基本是糅合了《湘山野录》与《涑水记闻》中内容而成,但是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通过各类史料的对比及赵光义登基后的一些做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斧声烛影这事可信度不高,宋太祖应该不是被亲弟弟赵光义以暴力手段所杀。那赵光义是清白的吗,他的皇位来的名正言顺吗?非也,非也。从事件的几点诡异之处,来仔细分析一二。

一、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之初,绝对是舆情危疑,众口悠悠之际,而他却没有宣读传位遗诏以杜众口之疑。如果宋太祖有传位诏书,《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中必然会记载。而且宋太宗对《宋史》中《太祖实录》部分又亲自审改,但凡有诏书绝不会没有任何记载。

二、看看宋太宗登基前几名亲信的表现。善医术的程德玄半夜三更不睡觉,大冷天待在晋王府门口,怀疑赵光义有病确不敲门进去,这绝对是不正常的。内宫太监王继恩在奉皇后召命去请赵德芳时,直接去了晋王府找赵光义,并且在赵光义久久不出的时候直接陈述厉害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他和赵光义没有密约,一个太监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敢擅自做主吗?万一赵光义真的不想当皇帝,不去接帝位,王继恩还不得满门抄斩?而且在赵光义进宫后,王继恩说要去通报,程德玄竟然说“直接进去就是”,要是没有预谋,一个开封府的押衙哪来的胆子在皇宫大内这么嚣张?而赵光义竟然听从了他的话,直接闯入内宫。

三、宋皇后听说赵光义来了大惊失色,作为宋朝皇后对政治还是懂一些的,立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赵光义敢来必然做了充足的准备,已无力回天,也只好保命要紧。赵光义听了宋皇后的乞求,知道皇位已到手,就故作姿态说“共享富贵”。

四、根据宋史记载赵光义即位以后,对王继恩和程德玄恩宠有加。这二人在太祖死这件事上,应该做了拿不上台面的事,或者说这两个人密谋参与了赵光义的夺位机划。
 五赵光义即位后刻意打压残害太祖的旧臣,如李继勋、杨信和党进等人。与此同时,他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这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说明什么,恐怕不言自明了。

五、《太祖实录》所谓“金匮预盟”的可信度存疑,《宋史》是这样记载的:杜太后病危前,她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遗嘱”。太后认为,赵宋之所以能获取后周的江山,就是因为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如果是一位壮年君主,就不会出现“陈桥兵变”。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为了赵宋社稷,太后让赵匡胤必须选择一位“长君”做接班人。赵匡胤竟然答应了。遂命赵普记录下来,并把这份政治遗嘱珍藏在黄金宝柜里。但是《太祖实录》第一次编修的时候,对这件重大事件没有任何记载。而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才昭告天下。

赵光义虽没有亲自砍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宋太祖,但也绝对逃脱不了干系。他的皇位来路是明不正言不顺,所谓的“金匮之盟”可信度不高。种种迹象表明,宋太宗赵光义“害兄篡位”的可能性极大。

 
标签: 赵匡胤 宋太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